“使用玻璃橡皮擦时,海绵的一端向前,另一端向后刮。玻璃擦固定后,握住手柄,沿着玻璃框的圆弧擦拭。”近日,为期10天的家政技能培训正在纳雍县宣威街道“新市民追梦桥”服务中心知止讲堂进行。培训结束后,已接受培训的60名搬迁妇女均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前往纳雍千灵女性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就业。
据了解,为提升搬迁群众技能,拓宽其就业增收渠道,宣威街道“新市民追梦桥”服务中心专门为该区搬迁妇女组织了此次培训,并邀请贵州黔灵女性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培训师参加培训,开展家政服务礼仪礼仪、家居清洁、家庭制餐、老人婴幼儿日常护理等技能。
据了解,为让搬迁群众尽快适应新的城市环境,融入新的城市生活,纳雍县整合10个团体组织,在各安置点建立“新市民寻梦桥”综合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开设了“知止大讲堂”“希望小课堂”“文体活动中心”三个服务板块。其中,“知止讲堂”成为长期的知识、技能和文化活动中心。
所有知止演讲厅都配备了教育和培训设施,如椅子、黑板和投影仪。县妇联、团委等10个团组织主要领导在讲堂带头,组织基层干部、农民讲师、农技人员、就业指导员等团队赴知止讲堂对搬迁群众进行技能培训。同时,将党的路线方针和扶贫政策传递到千家万户,引导搬迁群众“感受党的恩惠、听党的话、跟党走”。
“在我的家乡,我的主要收入是玉米和土豆,我没有技能。搬迁后,我得有技术才能挣钱。这次家政服务技能培训让我掌握了一项技能。培训结束后,我还可以去家政服务公司工作,想到这我就开心。”何登举说。
除了技能培训,知止讲堂的扶贫夜校也受到搬迁群众的青睐。在这里,老师不仅教他们如何阅读和写作,还教他们如何与人打交道。
从纳雍县威信镇平子村搬到宣威街道安置点的罗长琴,年轻时外出打工。他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只好雇人签工资。搬到县城后,打不了电话,也认不出公交线路号的罗长琴,连出门都不能。
就在罗昌琴不知所措的时候,宣威街道“新市民追梦桥”服务中心知止讲堂摆脱贫困,开办了夜校。上了几节课之后,罗昌琴不仅学会了叫自己的名字,还学会了认识一些简单的汉字,这让她很开心。“没想到到了50多岁,还有老师教读书。现在不用担心打电话、认楼、坐公交了。”
纳雍县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知止讲堂的每一次培训,都是以“培训一人,聘用一人,脱贫”为目标。通过全方位、多形式的培训,为搬迁群众增加知识和技能。转变观念,从而拓宽他们的就业增收渠道,真正让他们“动起来、稳起来、富起来”。
据了解,截至目前,纳雍县知止讲堂共组织技能培训和感恩教育2万余人次,带动就业1万余人。
阅读推荐
【稳就业、促创业、保民生】毕节实现就业79.29万人
来源:毕节日报全媒体中心
作者:杨颖
监制:罗编辑:李蓉
编辑:郭丽妍编辑:罗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