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里的机器转动起来,设备轰鸣起来.3月11日,齐鲁晚报齐鲁壹号记者来到山东魏桥创业集团,现场一片繁忙。安全有序复工、防疫和生产。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逐步发挥,山东魏桥创业集团迎来了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的高潮。
火力全开,复工复产,按“加速键”
说起纺织车间,人们总会想到织工们在一排排机器间来回穿梭,挥汗如雨的场景。3月11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走进魏桥纺织有限公司鸿儒纺织公司绿色智能三分公司,这一幕不复存在。2月10日,魏桥纺织有限公司鸿儒纺织公司开始有序复工。
梳理、精梳、粗纱、细纱、整经、芦苇、织造、后整理.绿色智能工厂三分厂,环境清洁,生产流程智能化,复工复产有序进行。齐鲁晚报齐鲁壹号记者看到,很多岗位都是机器操作,只有少部分员工乘车检查机器操作。魏桥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鸿儒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雨晴表示,复工复产以来,公司经营一直正常。"所有员工都受到激励,整体生产恢复正常."
据了解,鸿儒纺织公司自2月10日正式复工,三分公司400余人已全部到岗。“鸿儒纺织公司在正月初一成立了疫情防控小组。第二天以上中层干部全部到岗,取消轮岗和年假,统计人员情况和信息。2月10日,按照相关要求,全面复工。”张雨晴说。鸿儒纺织公司现有员工1.2万余人,截至3月11日,员工出勤率已达98%。
与此同时,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在工厂看到,专门设立了废弃口罩收集处。张雨晴说:“我们都按照防控要求戴口罩。我们进入市场需要经过体温检测和消毒。没有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
加班加点跨界“生产”,为战“疫”一线提供保障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社会对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需求迫切。从大年初三开始,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就紧急“跨界”生产,为战“疫”一线提供保障。
3月11日,记者来到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口罩、防护服生产线,工作人员正在加紧生产。据了解,从正月初三开始,为了支援疫情防控一线,魏桥创业集团紧急转产,生产了最稀缺的口罩。同时,为满足防控一线对防护服的迫切需求,2月8日对防护服生产进行了紧急换装。目前生产线上大概有80人,之前最忙的时候有200多人。
为了尽快将口罩送到防疫一线,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子公司佳佳家纺公司组织员工返厂加班生产了一批防护口罩。纺织销售总公司组织春节值班党员干部30余人,在生产车间协助包装发运。返厂干部职工到岗后,全员接受体温测量登记,并按要求进行上岗前消毒,严格按照行业技术标准投入生产。1月27日,魏桥创业集团捐款3000万元用于疫情防控。1月28日,魏桥捐赠防护口罩6万个。
“点对点”一站式服务,于
来山东之前,他们已经在当地政府部门进行报备,所有人员一个月内的活动轨迹都已摸排,确保全体人员与外界无接触。云南绿色铝产业园项目是云南省重点工程,也是承载魏桥创业集团新旧动能转换任务的重点项目,为确保该项目按时顺利投产,自去年12月中旬开始,魏桥创业集团实行了项目建设与员工培训同步开展的策略。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云南宏泰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从正月初三开始通过网络招聘新员工,经过预选、面试、健康体检等程序,最终签约近600人,为企业生产技术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本期学员540人,连续四天,分乘四个航班陆续抵鲁。由云南宏泰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于云南文山组织新学员统一登机,经过“专车—专机—专车”,最终抵达魏桥创业集团铝业原料分厂。集团公司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细致工作,安排大家统一领取饭卡、餐盒、被褥,分配宿舍,让云南籍新员工深切感受到企业的“家文化”氛围。


防控为先,多措并举筑牢安全屏障
疫情之下,复产复工固然重要,保障10万名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也同样重要。虽是复工生产,但防护依然是第一位,这是魏桥创业抓复工生产的总原则。疫情发生以来,魏桥创业高度重视,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于大年初一迅速成立了疫情防控小组,由集团党委书记张红霞担任组长,集团内各分公司总经理全体参与。从大年初三开始,全体管理干部全部上岗,4751名共产党员积极参与,迅速组建了一支高效率的工作队伍,在厂区门口、食堂餐厅、生产车间,承担起测温、消杀、宣传等任务。
集团组织开发了专用APP,用大数据做好人员信息收集工作,迅速完成38.3万名员工及家属信息统计,对员工和家属每天的体温、行程等信息“一网打尽”。开工前,又专门开发了疫情排查预警系统,10万职工“一人一码”,职工上班前,通过二维码认证后测体温,既防止非公司人员进入厂区,又做到了对职工健康情况每日实时跟踪。
集团提前将3.6万平米、总床位数1339个的闲置宿舍、倒班公寓设为观察区,必要时用于返厂人员隔离观察。观察区的房间安排专人每日值守,为观察人员测量体温,保障观察人员的用餐和生活用品。在进行疫情防控的同时,魏桥创业对人员返岗做了同步规划,统筹安排。仔细审查员工信息,根据员工不同的返岗时间,制定了详细的对接方案,对在公司宿舍区居住的员工优先安排上岗,对省内市外的员工安排第二批上岗。
集团纺织板块拥有5万名员工,分布于6个生产区,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员聚集,实行错峰上下班制度。首先,根据纺织行业特点,按照生产工序,逐个车间安排复工,比如纺纱厂第一道工序是清梳,就优先安排清梳车间复工生产,逐步将整条生产线启动起来。其次,再按照分厂、车间的性质,将员工划分四至五个班组,每个班组上班下班间隔20至30分钟,根据“早来者早走、晚来者晚走”的原则,在不增加劳动时间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员分流。
企业已按照日消耗量备足复工所需要的消毒液、医用酒精、防疫口罩、防护服、测温仪等疫情防控物资。每天至少三次全覆盖消毒、不留死角对厂区进行消杀,特别是对厂内道路不定时喷洒消毒液。工作区和生活区的电梯每隔两小时消毒一次。此外,还设置了废弃防疫物收集桶,回收统一处理使用过的口罩等。
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副总经理胥祥忠说,在邹平区域纺织板块有3万8千余名员工,截至3月11日,有3万6千名员工上岗,复工率达到94%左右。“在不到两天的时间,我们完成了干部职工和家属的信息排查,因为心中有底,所以后期的防控工作,心里就不发慌了,到目前为止,集团既没有确诊病例,也没有疑似病例,整体处在可控的状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通讯员李晓伟赵海霞记者边浩玥赵旭见习记者韩晓雨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