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在莆田做什么生意好,莆田创业孵化基地

大家都能穿舒适的鞋子吗?莆田双驰鞋业公司有了新的认识。如今,只要走进双驰旗下品牌“凉拌鸡”旗舰店,10秒钟就能拿到自己的测脚数据,拿到合适的鞋子,半小时就能穿上为脚定制的鞋子。

个性化定制是双驰鞋业智能化发展的新成果,也为莆田传统鞋业转型升级树立了新标杆。像双驰一样,近年来,莆田鞋业通过在技术、材料、设计、管理模式等方面的一系列创新,实现了从代工生产到R&D、设计的华丽转身,从打造自有品牌到电商崛起,从单枪匹马到众志成城。

从代工生产到研发设计

莆田制鞋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这助力了“普燮”的崛起,为世界品牌代工生产。据统计,2016年,莆田共有制鞋企业4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09家,年产值677.5亿元,纳税500万元以上企业58家。

随着代工企业的增多和消费市场的变化,代工企业意识到只有“练内功”,才能打造核心竞争力。

位于莆田市工业园区的郭氏鞋业率先在和设计领域大举投资,实施“换机换工”。有了这个“内功”,郭与意大利FILA品牌合作才6年,却连续4年获得优秀供应商的美誉,收到的订单也从最初的200万双增加到现在的400多万双。

和郭一样,同园区的新陆公司在OEM设立了和设计团队,建立了莆田首家国际检测实验室,引进成品鞋弯曲试验机、安全鞋冲击试验机等40多种仪器设备,并通过了加拿大CSA检测机构的认证。“在工厂里,我们可以对鞋子进行常规的物理测试和安全鞋的功能测试。检测报告得到了海外市场的认可,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该公司总经理郑新华说。

从代工到R&D和设计,这是莆田鞋业转型升级的第一步。

为鼓励和引导企业走上技术创新之路,莆田出台鞋类产业转型升级七条措施,提出集中要素,培育龙头企业和鞋类品牌,引导企业走“机器替代”的智能化生产道路,在品牌、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打造鞋类行业标准,切实打造莆田好鞋的良好口碑。

“过去,代工公司等待订单。如今,有了优秀的技术和R&D团队,代工公司就有了选择订单的权力和谈议价的权利。”莆田市鞋业协会会长、莆田市双驰鞋业董事长陈文彪说。

从自创品牌到电商崛起

“从代工到自创品牌,这是莆田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陈文彪表示,莆田是全球鞋类品牌的OEM生产基地,完全有能力打造品牌。

打造自己的品牌,除了优秀的制作技术,还要有创新的设计理念和线上推广渠道。

作为莆田鞋业的龙头企业,双驰鞋业专注于智能鞋的设计和研发。第一款是儿童防走失鞋,第二款是老款定位鞋,第三款是智能跑鞋。凭借这一创新,公司研发的智能鞋荣获“中国设计红星奖”。现在,双驰已经开启了“个性化定制”的新征程,用自己的智能制鞋系统推广自己的品牌。

独特的风格设计对于鞋业打造自己的品牌非常重要。莆田市青年之家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公司组建了一支30人的R&D团队,面向年轻消费者,专注于设计运动鞋,20款设计的自有品牌产品获得国家专利。2015年初,借助“互联网”,万米连续两届在阿里巴巴“中国制造莆田好鞋”推广活动中获得销售冠军,成为首批“中国制造”领域认证企业。

新颖、时尚、智能、实用

盟,创立了“莆田市青春之家互联网+青年创业基地”。目前,已有近30家鞋类电商企业入驻,有的专门在跨境电商平台销售,每月销售额超过1万美元,单日最高销售额达897美元。


“分销商是一支绝对不容忽视的力量,在玩觅品牌的跨境电商销售额中,分销商占了50%的份额。”青春之家创办人郭景说。


与玩觅一样,借助互联网线上推广,莆田鞋业涌现了诸如达芙妮、三路、沃特等自创品牌60多个。自创品牌的线上推广,也造就了莆鞋电商的快速崛起。如今,专注网销“莆鞋”的电商网军多达20万人。在安福电商城,分销商多达3000家以上,入驻的各类自主或代理品牌超过500个,年交易额超百亿元。


为了扶持电商转型发展,莆田市与阿里巴巴合作,把品质好的自创品牌企业列入阿里的“中国质造”平台;城厢区政府每年设立区级专项资金1000万元,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商标称号的企业分别一次性给予20万元、5万元、2万元不等的奖励。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整合


在第十五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上,作为创新科技项目之一的莆田市鞋业供应链平台展出后,受到参会客商好评。


这个供应链平台是由莆田市7家龙头企业共同出资,并吸纳国有企业参股担保成立的,标志着莆田鞋业在推动供给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迈上一个新台阶。


“有了这个供应链平台,企业面临的困难将得到有效化解。”作为发起人,陈文彪向记者介绍了平台的独特功能。


平台聚合采购需求,提高了中下游议价能力。通过集中采购,交易上线透明化,物料品名标准化,最大化降低采购成本;仅采购一项,成本降低至少10%。目前,与7家发起企业相关的近300家上游供应商入驻,年采购量预计30亿元,可降低3亿元成本。3到5年内,经过整合,全市鞋业在线交易规模有望达300亿元,可节约成本30亿元。


平台有国有企业参股和政府支持,可以获得银行融资贷款等服务。通过创新性融资服务,全方位为链条上的多个企业提供融资,实现覆盖原材料、生产能力、工厂仓库、库存等多个方面的资源共享,解决中小型鞋企因融资难丧失市场机遇的问题。


平台具有大数据分析预判功能,可为重点鞋企及其上游供应商提供信息化改造建设方案。平台项目负责人古玮明说:“有了信息化的快速反应平台,才能更好地应对市场及消费的变化。”


目前,平台下设的鞋业供应链服务中心已挂牌运营。“效益看得见,前景可期待。”陈文彪说,年内计划增资扩股,吸纳50家规模以上鞋企加盟,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快推动莆鞋产业转型升级。(记者 陈荣富 通讯员 林剑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