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潘石屹案例,潘石屹创业成功经历

《领航者》 本期嘉宾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

1963年生于甘肃天水潘集寨村

1984年分配到河北省廊坊市石油厅管道局工作

1987年,他辞职去了深圳

1991年,“万通六君子”在海南成立万通公司

1995年,他和妻子张欣一起创立了SOHO中国

2007年,SOHO中国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2014年,SOHO向哈佛和耶鲁捐赠了1500万美元的赠款

在今天的中国,大量的企业和行业基金涌向房地产行业,关于房价的热烈讨论和全民炒房的现象是不健康的。一方面,楼市受到监管;另一方面,房价被打压,百姓怨声载道。有人说中国经济被房地产绑架了。房地产行业的问题没有解决办法吗?潘石屹认为,造成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之一是,过去调控手段“没有想办法靠供给或需求,而是调整了价格,这有点本末倒置”。在他看来,房价飙升是一种结果,一味打压房价不是治本之策。“如果你只按这个结果,那你一定是按了葫芦。如果你按下这一点,就会出其他问题。”

抑制房价是本末倒置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发生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人类移民,数亿人从农村和小城镇迁移到大城市。置业可以说是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导致了对房子的巨大需求和房价的上涨趋势。然而,出台的政策恰恰相反。需求增加了,但供应有限,没有被提及。如果供大于求,房价肯定会涨。

潘石屹指出,影响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有三类。一个是对房地产市场影响最慢的税收政策,周期十几二十年,比如房产税、房产税。虽然对这些政策仍有很多争议,但潘石屹赞成实施。第二类是土地政策,土地供应对房价的影响要到三年后才会显现。此外,还有货币政策,即银行的抵押贷款,可以达到最快的效果。我们现在正在崛起,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了“钱无处可去”,从而涌入投机性的房地产市场。中国的租金回报率是世界最低的,但是为什么房地产投机还在继续,房价还在涨?因为和钱相比,“房子能抗通胀”比放银行存款要好。

人类50%的工作将被颠覆,房地产行业迫切需要新的商业模式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互联网的发展给房地产的商业模式带来了巨大的颠覆。比如商场以前做得很好,但是随着网购的普及,线下购物大大减少了。20年前,商业地铺的利润率可能是上面的4倍,但现在地铺的利润率不如楼上。未来几十年,人工智能将继续深刻改变每一个行业。

ord" data-gid="2161911" qid="6527569740196484356" mention-index="0">李开复曾预言,十年以后50%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颠覆。到那时,办公空间应该是什么样的空间?使用办公空间的是什么样的群体?他们对办公空间会有哪些需求?近年来致力于打造共享办公空间的潘石屹认为,这些将成为地产行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思考方向。



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服 , 这一代企业家的使命已完成


中国现在是名副其实的创业大国,每年有300万人投入创业大潮。而潘石屹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创业,在1990年代初,潘石屹与冯仑、王功权、王启富、易小迪、刘军,从各方奔赴海南,成为最早一批中国合伙人,后来被冠上“万通六君子”的称号。很早就创业成功的潘石屹却直言,今天的社会变化太快,不能再靠吃点苦、卖点体力。“在这个社会剧烈变化的时候,再靠我们这一代企业家说是去做一些创新的事情,反而可能成为了这个社会发展的阻力”。他认为他那一代企业家的使命是解决中国人的衣食住行问题和打造中国制造业,如今已完成。而在推陈出新方面,“跟20岁、30岁的年轻人没办法比,这些使命就得交给他们”。“新一代的创业者,最好不要听我们这一代人的建议”,需要靠智慧去开拓一条新的路,而他给出的创业秘诀则是“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服”。



把创业目标定对,钱自然会来


被称为营销大师的潘石屹并不认同这个标签,他认为比营销更重要的是产品的独特与创新。SOHO中国的每一栋建筑都不同,潘石屹为此自豪,“在中国找不出任何一个房子的开发商说每一座房子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开发项目都是不一样的”。


潘石屹表示,创业的最终目标是所做的产品、服务是否对他人、对社会有好处,奔着最终目标去,能否获得融资、能否上市这些不应该成为目标的事会水到渠成。他建议,创业者应该有超越业务、超越生意的目标,“可能就是理想主义吧”。



认识张欣20多年,她带我了解外面的世界


潘石屹和妻子张欣共同创立了SOHO,张欣不仅是潘石屹的人生拍档,也是事业伙伴。虽然两人出生、成长的文化环境迥异,但“价值观、人的品德美德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我觉得是人类相通的,没有东方和西方”。


提起张欣对自己最大的影响,潘石屹说,她帮助他将眼界从中国的范围扩大到全球,“她不断地带我出去,了解外面我从来不知道的一个世界”。在当今社会,“只有放到全球化的背景下,你才能够看清楚你的价值”。看中国也是如此,财富的快速增长不是从改革开放开始,而是从中国加入WTO开始。



一个人真正的成长是精神的成长


从贫困童年到拥有200亿身家,潘石屹的人生在物质层面实现了飞跃。物质富足给他带来的变化是思考问题的范围变广了,“除了我的一亩三分地以外,别的事情我得了解,我得去看”。


SOHO中国在2005年成立基金会,致力于教育公益事业。十多年来,潘石屹、张欣夫妇资助过国内的幼儿园、小学、大学,在2014年又与哈佛、耶鲁两所名校签订捐赠协议,各捐赠1500万美元助学金,资助到这两所学校就读本科的中国学生。这件事在国内引起不小关注和争议。“好多人不理解,”潘石屹一开始还会与人辩解,“最后我觉得这还是个心态问题,就是跟理解不理解两回事。”


如今的潘石屹更专注于向内的探索。近年来,他将他对价值观、对精神世界的探讨写成书,最近正在进行中的一本取名为《大槐树下》。“一个人真正的成长是他精神的成长,精神成长之后你就可以把物质世界的东西,商业的东西,可以驾驭它。”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访谈结束前,潘石屹给年轻人写下赠言:



“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服。你们有你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努力!”


——潘石屹



潘石屹荐书清单


1


《技术元素》



作者:凯文凯利


内容简介:


技术元素(technium)一词是凯文凯利(KK)专门创造出来的词语。“技术元素不仅仅包括一些具象的技术(例如汽车、雷达和计算机等),它还包括文化、法律、社会机构和所有的智能创造物。”简而言之,技术元素就是从人的意识中涌现出来的一切。KK把这种科技的延伸面看成一个能产生自我动力的整体。


本书继承了《失控》和《新经济的新规则》的思考体系,谈到了文明进化、数字出版、免费经济、人工智能、物联网、数字化生活等热议的话题。而更深层次的是,KK希望借此讨论:技术元素的本质是什么?人类应该拥抱还是拒绝它?人类对它本身的未来发展究竟有多少把握?


KK把对这些疑惑的理解都写在了“技术元素”博客专栏里,他说:“我会将我不成熟的想法、笔记、内心论争、草稿以及对其他文章的回应上传到这儿,这样我就能知道自己到底在想些什么。”《技术元素》一书便是基于此专栏编撰而成。相比于KK之前的著作,本书将更通俗易懂,文章中涉及到的领域、所举的事例都更贴近当下人们的生活体验。而阅读这样一本书,将能最贴近地了解到KK在思考什么。


2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3


我的价值观



作者:潘石屹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基于潘石屹“价值观”的理念,从他对房地产市场的认知、商业模式的开发、做人做事的原则、对理想和信仰的感悟、成长中影响价值观的因素、对一些人和事的思考等等众多方面来全方位展现潘石屹的价值观。


他在书中首次深谈与张欣的爱情之路和矛盾冲突,畅谈父亲的生存哲学与父子深情,系统回顾了“万通六君子”的创业之路,全面而深入地谈及个人信仰。


潘石屹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事业等众多方面入手,通过真实的讲述展现出自己人生价值观的精华所在,带给大众无穷的榜样力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撰稿:施纯志,徐然


编辑:黄雪迪、吕楠、蒙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