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开始,MEM工程管理硕土将成为热门专业。越来越多的院校开设MEM课程,来满足同学需求。
那么MEM到底是什么?
工程管理硕士(MEM)是中国工程院2010年提出的专业学位,委托清华大学进行学科论证,同年获批新设置。工程管理是指工程实践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包括: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决策的技术经济论证和实施中的管理;开发、制造和生产过程中重要和复杂的新产品、设备和器材的管理;符合国际标准的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转化、过渡和管理;工业、工程和科技重大布局和发展战略的研究与管理。
然而,仍有许多学生对MEM的含金量和就业前景感到困惑。让我们看看学长学姐说了什么:
01@张
从2014年开始,这么多年误入MEM圈。在考试、学习、就业的同时,我也看到很多人在学习、毕业、工作或奋斗,而不是在读书、奋斗。真的有很多经验。
工程管理硕士,很多人向往,很多人说是空的。根本原因是每个人都想要不同的东西。就我在过去几年中观察到的,它可以改变你的生活,也可能没有效果,真正决定性作用的,是你自己。
就含金量而言。什么叫含金量呢?也就是说它能让你在毕业后增加多少钱。首先,他可能无法增加你的收入,但能让你去往想去的地方。很多人大学毕业时都很无知,错过了一些机会。有时候他们会想,我为什么不参加中X、中X、xx集团的校招?因此,如果你是MEM ——的全日制毕业生,你可以获得另一个入学的机会。在进入你所心仪的地方,,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中央企业也有很多投资银行。
其次,还有一些人工作红火,不想搬家,但是一味的工作让他们觉得生活中总少了点什么。MEM也许能给你更大的圈子,让你在听课时突然发现:哦,以前发生的事情意义重大。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既有管理又有技术,很多人工作久了,也许会陷入细节的漩涡。MEM就是这样一个拉他一把, 让他抬头看看远方的机会。
同时,工作两年后的人,更推荐读专业硕士。,为什么?
p>首先,没有那么难。我向来是认为人生不要太过为难自己,做自己能做的事就好,并不是每个人咬咬牙都能考上清北的。
第二,有工作经历的人不应该再去跟应届生去竞争,因为人生的重点不同。MEM圈子都是工作过的人,行业经历多,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有时候同行、跨行交流受益匪浅。而学硕生一张白纸,善于进行学术上的分析,看问题偏单纯。两者可以说是有很大差别的群体。如果你非要觉得学硕更好,把自己扔在学硕群里,就要天天和别人钻研高斯分布、微积分这些脑壳痛的东西了,还是要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吧。

02@马同学
当年我在报考的时候也有同样的疑惑:读MEM到底能有多大的收益?
首先我们要清楚自己将要付出的成本。
这里面大致粗分为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时间:长达两年的学习时间,意味着要舍弃周六日休息时间,你不再有时间陪伴自己的家人,家人或许会有怨言;你无法正常的休息,你可能会觉得疲惫。金钱:学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越好的学校学费越高,如果你经济条件不错,那么还好;如果你的经济条件比较拮据,那么压力就会比较大。

谈完了成本,再说说收益。读MEM会不会给你带来预想的收益这个很难去判断,但是收获一定会有的。我从几方面来说,我们读MEM通常想要获得的回报可以分为学历提升、校友资源、知识获取三大方面。
第一:学历提升,没错,MEM是双证,学历学位都有。
第二:校友资源。读MEM的同学来自各行各业,根据每个学校的专业长项会有区分,有自动化的、汽车的、建筑工程的,还有飞机或者其他制造业的。你可能会在这里结识到很优秀的同学。

第三:知识获取。这应该是最重要的部分,学到的知识才是自己的,这比什么都重要。知识,我把它粗分为理论知识(包括书本知识、部分实践)和思维格局提升。
为什么这么分呢?因为我觉得有些学到的东西很难去衡量,读了两年,到底学到了什么,我很难说得清楚,脑子里记得的商业案例、理论知识并不多,也不知道以后能不能在工作中用得上。但是思维格局的提升,我认为还是有的,经过这些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训练,思维方式上的进步是明显的,看待问题的角度更加全面,也能看到一些以前从没见过的层面。
所以,我自己认为读MEM还是值得的,虽然还没毕业,但我想在毕业之后继续去读MBA,去申请国外的那几所顶尖的商学院。我知道自己在进步,所以并不惧怕付出。

谈谈感想,其实学习是终身的事,但每个阶段体验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读MBAMEM要毕业几年之后才能读,我认为这个设置非常合理,你没经历过职场的洗礼,你很难去体会那些商业上的案例,对学生而言,那些太远。
就拿课堂表现来说,很多年轻的同学还像在大学期间一样不好好听课,自顾自的要么玩手机看视频,要么睡觉干其他事,案例讨论不参与,课后的小组作业随便糊弄,这些同学延续了大学的上课习惯,我认为他们的提升是不大的。反倒是一些年纪大一些的同学(最大的有四十来岁)都坐在前排,上课期间积极与老师探讨,课后还要找老师交流心得,小组作业分享踊跃到台上去分享。我见到了一些很有有见地的同学,我讶异于他们的优秀,也钦佩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这些同学才是真正要去结交的。

再说说老师,大多数的老师都是非常优秀的,尤其在建筑工程行业,有全行业知名的大神,某些领域甚至是鼻祖级的大师,听他们讲案例,讲项目是一种享受,唯一遗憾的就是课太少,只学到了一些皮毛,要是全职的该有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