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弗兰基的家位于闽北小镇顺昌县,是福建省18个省级贫困县之一,山川秀美,历史古迹众多。过去很多家庭的收入主要靠种植和外出打工。
2014年,JD.com快递在南平市设立站点,从亲戚那里得知消息的谢弗兰基第一时间回国求职,开始了顺昌县的投递。“我可以陪孩子长大,我可以靠工资买房,我有五险一金。这种生活是美好的。”在此之前,谢弗兰基在上海陆家嘴做了7年的快递员。
叶从广州回到广东平和县河源老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在论坛看到京东物流的招聘后,提交了简历。之后,他招募了一名快递员,并开始经营快递业务。
电商平台正在带来新一轮的消费升级。跟随那些在一线城市城中村打拼的农民工,可以通过网购远程育儿养老,实现亲情的“双城”(详见《杜南报告》《双城“寄”:网购成一二线城市外来务工者的亲情连接》),这些返乡打工创业的快递员成为了家与家、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第二纽带。
据悉,南平京东快递站一半以上的快递员是从一线城市返乡就业的;河源和平县京东快递站点的16名快递员,全部从大城市返乡。电子商务逐渐成为带动居家就业创业的主要渠道。
“今年春节期间,三四线城市年货消费增速达到55%,分别超过一线城市51%和二线城市54%的增速。五线城市也呈现增长势头,全年消费增长53%。下沉市场有无限的金矿,这不是什么秘密。”一位长期研究区域经济的人士表示,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引导鼓励电商交易平台渠道下沉,依托其平台和运营网络带动海归创业。未来,像JD.COM这样的电商平台也将实现“千县万镇24小时送达”。到2020年,24小时物流配送将成为低线城市城区、县城及周边城镇的标配。届时,小城镇返乡就业的年轻人会更多。
从上海返乡的快递员谢锋
“上海不是我的家”2000年,当《勇气》在街上被人传唱时,20岁的谢弗兰基在年轻时就冲了出来。作为一个南方人,在北京、广州因为气候因素被排除在外后,他只身一人去上海打拼。也许他担心陌生的大城市无法生存。当时他的朋友和邻居大多选择了离家更近的福州,不考虑上海。
弗兰基谢觉得很顺利。卖了几年手机,进入快递行业。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快递服务需求旺盛。很多大型快递企业起步。中国快递市场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增长,各种私人快递服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谢弗兰基的第二份工作是在一家“迷你”快递公司做快递员。他和公司的另一个同事负责陆家嘴地区。“我花了两年时间才找到所有的路。”谢弗兰基记得,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等标志性建筑已经建成,现代化的高层建筑让人激情澎湃。然而,这条路并不容易记住。快递不能走大路。他只能穿梭在楼与楼之间的巷子里,问老师傅,骑着摩托车四处转悠。两年后,他完全记住了所有的路线。
顺着四季大道到金茂大厦,终点是陆家嘴渡口。偶尔有客户遇到紧急发往浦西的急件,会坐轮渡,一边展望未来,一边看两岸风光。
但是风景的美无法与现实相匹配。2014年,中国快递业包裹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然而,在魅力的背后,随着快递价格战的逐渐深入,快递企业的利润逐年被压缩
远在老家的亲人,这些责任突然变得那么沉重。打拼14年后,谢锋感到了迷茫:永远送不完的快递塞满了他全部的生活,没有社交,没有存款,买房遥遥无期。生活何去何从?继续漂,还是回去?他第一次深深体会到:“上海不是我的家。”
第一次有“五险一金”
也是在这一年,京东在福建南平设立站点,从亲戚处得知消息的谢锋第一时间做出了决定:回家。
顺昌是福建南平市辖下的一个县城,出门见山,骑着摩托车十几分钟就能逛完。县里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去年十二月从厦门回乡的林长宏如今负责郑访镇的派送,“镇里的人几乎都出外做生意,开沙县小吃店去了,留在家里的只有老人、孩子。”
“顺昌县大型工厂不多,当地人均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谢锋每月4000-7000元的工资在当地很有竞争力,“送快递时,经常有人打听是否还缺快递员。”与上海打工时相比,更让他意外的是,公司还为他们购置了“五险一金”,这也是他工作以来第一次享受到的福利。“我们当时很惊讶,以前上海的老板对我们挺好,也没买过‘五险一金’。”
之前在惠州创业做美团外卖餐饮的王超(化名)有着小镇青年不同寻常的遭遇。由于女朋友太粘人,外出送快递或外卖时也会坐在三轮车上,王超觉得没有一点独立空间。虽然女朋友家里有楼和铺面收租,但16岁就外出打工的王超一直靠自己的头脑打拼,早已在惠州买了房。他如今才23岁,不想依靠上一辈,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闯出一番事业。最后,为了逃避爱情,他返回了老家河源和平县。
原本想继续做外卖员,但种猕猴桃的姑姑让他帮忙寄快递的过程中,他萌生了加入京东物流的想法。现在,他在和平县负责拓展猕猴桃果农,“和平县最有名的就是猕猴桃。”
“刚回来做快递的时候,整个和平县城每天的快递单量只有100多件,乡镇四天才送一次快递。”叶耀宏说,但2016年年底电商大促,站点第一次出现“爆单”,大批外出务工人员人虽未回家过年,但都提前网购了大批年货。接下来,和平县确定建高铁站,深圳、广州等工厂入驻当地的福和工业园,房地产项目接连落地,人们的网购行为越来越频繁,整个县城每天有数千订单。

回老家创业的京东河源和平县站点的叶耀宏
终于买房了
包裹量增加后,快递员的收入也水涨船高。叶耀宏说,和平县当地人均月收入3000多元的水平,但他们站的快递员月收入有6000-7000多元。“站点内的一个快递员上个月换了电梯房,父母再也不用爬楼梯。”
今年8月份,王超靠揽件拿到了5万元工资,不到一年,他也在站点附近的新楼盘付款买了房。“只要肯动脑筋下功夫,工资可以更高,比以前在大城市做外卖时也轻松不少。
“回乡之后,买房不再是想想而已,变成了可以实现的事情。”工作五年后,谢锋的派送范围缩减了三分之一,单量却增长了五倍,高峰时每天近300多单。他不仅还完了父母房子的房贷,自己也买了房子,加上公积金还贷款,现在已基本没有还款压力。回到顺昌县五年,他过上了别人眼中的四县小城生活。
“还是会常常想起黄浦江两岸的夜景,想起初到上海时见到的高楼和繁华。”谢锋笑着说,那些初到上海时的梦,换了个地理位置后他也一一实现了。
林长宏也正在攒钱,准备像谢锋那样在县城买套学区房。“在县里做快递员没我想象的那么辛苦。”入职快一年,负责半个城区、两个乡镇的林长宏已完全适应,他只盼着在孩子上小学前买房。
开挂的小城生活
“外出务工人员本身具有长期在一线发达城市工作的经验,他们的回归,除了会为家乡的发展带来可观的劳动力资源和成熟的专业技能,同时还会带来更加宝贵的外部知识。”有业内人士表示,不仅如此,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将一线城市新的生活方式也带回家中,并促进了电商、外卖等新兴经济形态在当地的开花结果。
谢锋记得,他刚回来县城的时候,县镇、乡下还都是夫妻店、品牌店的传统模式,山寨产品多、价格高,而当地的人们只会在京东购买小件的生活用品和手机,数量也不大。但现在,南平县最喜欢网购的商品是休闲食品、粮油调味、男装、手机和饮料等,“买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重,也越来越大。”
在上海、东莞、厦门、深圳、福州打工的南平人,也经常为家中网购。郑坊镇有两位老人,定期会收到4-5箱面包、牛奶。“他们远在厦门的外孙女,每次都计算着时间,预计老人们差不多吃完了就会又下单。”林长宏说,因为他会固定去派件,镇上电脑手机维修店的店主就给他留了把仓库的钥匙,可直接将那些快递包裹寄放到仓库。
智能手机和农村电商的普及,打通了消费品下行的渠道,释放了存量的消费需求。“现在的三四线城市,跟过去有很大不同了,手机能玩游戏、看新闻,上快手、抖音,人们愿意接受新事物,乡镇上爱网购的大有人在。”谢峰说,他送件时,偶尔就有村民上前询问如何网购。“大家都知道网购的好处,不仅有品质保证,一些大件的东西还能直接送上门。一些留守在家的老人们,在短视频平台看到些新奇玩意后,也会网购回来‘尝鲜’。”
据悉,顺昌县今年初还纳入了福建境内新建铁路线规划,随着高铁路线在全国如蜘蛛网般铺开,下沉城市的城市化进程也日益加快。“我这几天已经连续送了七八个马桶和浴室柜了。”负责乡镇的林长宏说,县城近期掀起买房潮后,外出打工的人又开始寄马桶、花洒、按摩椅这些大件用品。
对于三到六线人群来说,电商平台正带来新一轮的消费升级;另一方面,电商平台还在不断打通农产品上行的通道,实现农户和用户的大规模精准匹配,挖掘了增量的消费潜力。下沉市场中蕴藏着无限的金矿,这已不是秘密。
出品:南都零售实验室课题组
策划统筹:甄芹 田爱丽
采写:南都记者 黄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