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信息网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主导产业,具有技术更新快、应用领域广、渗透能力强等突出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
市场规模
近年来,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工信部数据显示,2016-2020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规模从48,232亿元快速增长至81,61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1%,明显高于同期中国GDP增速。中商研究院预测,2021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将达到88908亿元。
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商业研究院
未来发展趋势
1.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安全的重要基础,也将是未来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NDRC)明确了新基建的主要内容,将研究印发相关指导意见,推动新基建发展。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纷纷启动大规模投资计划,新基建成为亮点之一。因此,涉及公共安全领域的新型基础设施将成为行业未来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为公共安全治理能力和效率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2.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技术创新与应用是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服务能力的重要动力。近年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下游领域的应用取得较大进展,为不断深化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公共安全科技创新也呈现出日益明显的不同领域加速融合、科技、产业、管理协同发展的趋势。未来,为不断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不断提升公安机关实战能力,“科技兴警”“智慧公安”仍将是重要发展趋势。
3.信息化系统持续升级完善,运维保障潜力巨大
随着行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我国公安信息系统正处于不断升级和完善的过程中。未来,公安对人、车、物精准识别和复杂环境下智能决策的实际需求,以及视频图像和网络传输技术的进步,将推动前端软硬件系统的更新迭代,进一步推动公安信息系统的升级建设。
未来发展前景
1.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其发展得到国家多项重要政策的大力支持。与此同时,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城乡安全治理能力建设,鼓励信息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和融合。
2.全方位、立体化公共安全网及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
近年来,我国公共安全支出持续快速增长,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稳步提升。为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公共安全形势的现实要求,中国将继续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进一步确保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我国科技信息化在公安工作中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全局性地位,这就要求全国公安机关积极拥抱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新时代,紧跟需求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仍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不仅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也极大丰富了公共安全管理服务的内涵,拓展了应用场景,激发了新的需求。从长远来看,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继续推动我国公共安全管理能力更上一层楼,有助于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从而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
更多信息请参考中国商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信息技术化服务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