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担心这些卡出售后会被用于违法犯罪,但没想到买卖行为本身就涉嫌犯罪。”曾在部队服役的小左,万万没想到会因为买卖银行卡、手机卡而被迫退役。他不仅失去了当兵的梦想,还不得不为犯罪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帮忙办卡就能挣钱?稀里糊涂触法网
“一套包括银行卡、手机卡、u盾、身份证复印件在内的‘四套’信息,700元就能盈利。”2019年11月,朋友花钱请17岁的小左(化名)帮忙“办卡”,并提供相关信息。小左被这种轻松的“挣兼职”所吸引:“既不费时间,也不耽误学习。只卖几张卡就能赚我一个月的生活费,太完美了。”
一周后,同学洪某与小左取得联系,并向他承诺如果能“多领卡”,愿意以900元的价格购买每套资料,中间差价由小左自由支取。
本来就有点激动的小左,马上开始联系身边的朋友同学,让他们自己办理或者拉人办理,然后再转卖给他。由于购买价格高,支付速度快,小佐收购银行卡信息的消息迅速传播,甚至有学生主动找到小佐出售银行卡的信息。短短两个月内,小左收购转卖银行卡信息165套,非法获利2万余元。
小左怎么也想不到致富捷径的终点会是犯罪的深渊。
“开户时间集中,开户后24小时交易不间断。交易对手数以千计,涉及柬埔寨、澳大利亚、香港、广州等地。”2019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向警方移交可疑线索,指出38个农业银行客户账户存在异常交易。其中,有一小部分是“顾客”留下的。
经查,小左的“老板”苏某某和“同事”浮出水面。2018年11月以来,苏某某先后打电话给包括小左在内的13人,代其购买了“四套”,然后通过快递的方式发往广州等地。截至事发时,苏某某购买信用卡345张,涉嫌购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
“一开始我真的不知道这是违法的。直到我开的银行卡陆续被冻结,我们去银行咨询,得知这些卡涉嫌洗钱,我才意识到我可能‘碰了不该碰的东西’。”直到被捕前,小左一直认为银行卡信息的购买者实施了犯罪行为,才导致其涉入其中。
关键漏点怎么堵?检察建议给妙招
“涉案的13名犯罪嫌疑人中,6人为学生,2人为未成年人。为什么学生多?”案件移送湖北省罗田县检察院后,检察官迅速展开审理
查。“银行对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办理借记卡开户业务审批严格,需要监护人出具相关有效身份证件以及监护人关系证明。对16周岁至18周岁的未成年人,本人持有效身份证件到任意网点就可以办理。”经细致分析,承办检察官发现,苏某某正是利用这一点,召集了一些年龄普遍在16周岁以上的学生,利用他们在校住读、脱离父母监管、法治意识薄弱等特点,通过简单的办卡程序快速“获利”。
“许多学生都认为银行卡是可以自由处置、贩卖的私人物品,并有一种从众心理,觉得身边的人都在做的事就是合法的。”在提审过程中,承办检察官发现学生们不仅对买卖银行卡的行为认知有误,甚至为了方便办理相关卡片形成了一套“话术”,“他们会以帮助朋友开公司、开网店的名义获取银行卡,并在专人指导下开卡、设置固定的支付密码。”
随着对案情的深入了解,承办检察官逐步梳理出了案件发生的“关键节点”:犯罪分子高强度诱惑引导、法治宣传没能及时跟进、未成年人“赚快钱”欲望驱使、银行机构“少监管”快捷办卡。
今年4月21日,罗田县检察院向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罗田监管组、罗田县教育局公开送达了检察建议。
针对“未成年人轻松办卡”的问题,该院建议监管组监督银行机构强化未成年客户身份识别措施,加强未成年客户风险登记管理,持续关注客户持卡数量,审慎办理未成年人开通网银、手机银行等非柜面业务。
针对“未成年人参与售卡”的问题,该院建议教育部门开展摸排,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密切关注学生的异常消费行为,对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针对性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对疑似涉案学生及时开展帮扶引导,防范次生问题发生。
收到检察建议后,当地监管组迅速在银行机构安排部署了专项整治,在全面排查梳理重要风险点的基础上,完善了内部稽查、监察制度,强化银行从业人员管理。当地教育部门与银行机构、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建立健全了协作沟通机制,共同开展对银行卡犯罪社会危害、相关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的宣传,提高学生社会信用意识和风险意识。
涉案学生如何回归?定制方案“搭桥梁”
“对涉罪未成年人不能一捕了之。”为了帮助走上歧途的学生尽快回归正途,承办检察官还根据他们不同的犯罪情节制定了“一对一”帮教方案,既依法打击又尽力挽救。

罗田县检察院检察官对涉罪未成年人做心理辅导
“从情节上来看,小左是从犯。”承办检察官介绍道,根据小左受他人指使收购信用卡,在共同犯罪过程中起次要作用,并主动投案、如实供述,退缴全部违法所得,主动预缴罚金,自愿认罪认罚,初犯、偶犯的事实,罗田县检察院结合小左的社会调查和风险评估,提出对其适用非监禁刑的量刑建议。这一建议最终也被法院采纳。
而针对另一个未成年嫌疑人小罗,承办检察官在了解其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与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关系疏远的情况后,不仅将他送往帮教学校,借助社会专业力量加强感化教育,还请心理专家对小罗和其家人开展心理疏导,引导修复其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为他“回归正轨”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这次见到父母,发现因为我的事,他们一夜之间老了许多。但他们没有过多地责骂我,还叫我不要太过于自责。想到我的所作所为,就觉得好对不起他们。”帮教期间,小罗在思想汇报中这样写道:“父亲告诉我,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了不知悔改,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我一直在想着这些话,我要吸取教训,努力改过,做一个全新的自己。”
为了帮助更多的学生提高相关犯罪防范意识,罗田县检察院还将该案改编为宣传案例,结合法治进校园活动,对在校学生开展犯罪预防。
4月22日,一场“特殊”的庭审在罗田县骆驼坳镇举行。在罗田县检察院检察官、法院法官、人民监督员的指导下,来自骆驼坳高中的高二学生扮演起了审判人员、公诉人、辩护人、被告人、法警,围绕改编的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案件展开了庭审。
“这些银行卡、手机卡被买家收购后,大多用于赌博平台投注、充值,帮助电信网络诈骗人员洗钱。”模拟庭审结束后,检察官再次向同学们强调了“两卡”犯罪的危害性和导致的严重后果:“涉‘两卡’的犯罪人员,除了要面临法律严惩,还会面临五年内不得新开账户,不得使用银行的非柜面业务和支付账户,被银行列入失信人员名单等处罚。”
“买卖银行卡、手机卡就是帮助犯罪,为犯罪分子提供犯罪工具。”通过模拟庭审,不仅参与扮演的学生对“两卡”犯罪增加了了解,旁听席上的学生亦有深刻感受。
“近年来,不少犯罪行为发生在学校乃至未成年人中,除了授课式普法,检察机关改编合适的案例,邀请学生们参与到模拟庭审中来,不仅提高了以案普法、释法说理的效果,还通过身边的案例提高了同学们的法治意识。”黄冈市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徐世红表示:“在这个案件的办理中,检察机关切实做到了办理一案、惠及一片。”(检察日报 戴小巍 王章丁 龚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