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四五”国家重点R&D计划已推出50多项重点专项指南征求意见,并公布了26个重点专项中的“出列”名单。
第一财经梳理了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网站上的公开信息,发现截至目前,2021年国家重点R&D计划51个重点项目发布了官方指引,26个重点项目发布了“率先上榜”名单。
超半数发布“揭榜挂帅”榜单
重点项目是组织实施国家重点R&D计划的载体,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以目标为导向,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全链条进行创新设计和集成组织实施。
科技部《关于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四五”重大研发需求征集工作的通知(补充说明)》表示,“十四五”R&D重大需求征集面向重大战略前沿,以及能源、交通、信息技术、制造、材料、航天技术、农业、资源、环境与海洋、生物医药与生命健康、社会事业与公共安全。急需汇集各种强国战略、新兴产业增长点、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关键核心技术竞争力和国家安全。科技创新迫在眉睫
可以发现,在“十四五”公布的国家重点R&D计划51个重点项目中,既有处于重大战略基础和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数学与应用研究、工业软件等专项前沿的基础科研条件,也有农业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等领域,如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究、生物与信息融合(BT与IT)、农业生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等。
一位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R&D计划的中科院研究员告诉CBN,重点R&D计划是设计全链条,最终希望有重要的基础原创成果和应用型产出。关键的R&D计划在建立之初就根据不同的领域进行了部署。一些重点项目不仅包括基础研究,还包括突破共性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每一个专项都是为全链条创新设计的,部署了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示范等研发阶段的任务。
这50个重点项目中,有一半以上发布了“出榜”名单。
这些名单申报明确“无门槛”,项目牵头申报和参与单位无报名时间要求,项目(课题)负责人无年龄、学历、职称要求。但项目揭牌后,揭牌团队必须签署“军令”,就“里程碑”考核要求、经费分配办法、奖惩措施、成果归属等作出具体约定,将清单任务目标摆在突出位置,集中优势资源,充分开展限时攻关。项目(课题)负责人在研究期间原则上不得调动或辞去工作。
科技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司长谢欣此前表示,“十四五”期间要深化国家科技计划改革,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活力,提升科技计划整体绩效。在具体改革措施方面,谢欣表示,第一条是“去清单化、率先化”,这是“十四五”科技项目改革的重中之重。他说,“率先”改革的核心是紧紧围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设计R&D任务。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军令”等改革措施压实责任,最终由用户评估结果,使科技计划更加聚焦国家需求,增强攻坚克难能力。
26个榜单瞄准哪些领域
面向“十四五”,国家的组织与实施
据CBN报道,在已公布的“十四五”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51个中,共有26个专项发布了“出列”名单。这些清单包括数学与应用研究、信息光子技术、氢能技术、基础科学研究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大自然灾害防治与公共安全、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农业生物重要性状形成与环境适应性基础研究等。涵盖“四个方面”。
每份清单针对的都是通过科技创新急需解决和解决的重大需求,尤其是针对具体应用场景的协同研究需求。
根据基础科研院所的需要
的仪器设备为例,一位生物学研究领域研究员告诉记者,当前我国重点大型仪器设备中进口设备占绝大多数,因为国产设备公司起步晚,占领市场晚,而且在生物仪器设备行业缺乏关键技术和人才。而本次26个揭榜挂帅榜单中,涉及基础科研和关键技术领域近10个。
在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专项中,该批榜单围绕半导体集成电路和光电子集成电路制造、微米纳米材料制备及血液分析和细胞分析等重大应用场景,拟解决重点领域高端科学仪器研发的关键实际问题,拟安排国拨经费不超过4000万元。榜单任务聚焦离子束/电子束双束显微镜、高性能流式细胞分选仪,并在立项18个月后开展“里程碑”考核。
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材料专项榜单,安排不超过2.2亿元,聚焦小型化重离子治疗装置研发、光子计数能谱CT研发、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及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研究。
高端功能与智能材料专项榜单,拟安排国拨经费不超过9000万元,瞄准高效能牵引电机关键材料与集成技术、高端集成电路引线框架铜合金材料研发、数据中心液冷热管理材料研发与应用示范三方面。
而病原学与防疫技术体系研究专项的榜单,则围绕新型疫苗研发等重大应用场景,拟解决新型mRNA、DNA、重组亚单位疫苗平台体系构建等关键实际问题, 拟安排国拨经费不超过9000万元。在榜单任务新型mRNA疫苗平台体系研究具体需求目标方面,要求阐明mRNA疫苗的免疫活化机制,建立mRNA疫苗不同设计和递送系统与免疫产生、应答和记忆的构效关系。建立一套应对突变病原疫苗快速制备技术等。
科技部有关负责人在5月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揭榜挂帅”重大改革将突出四大特点:一是将应用导向嵌入榜单凝练的源头;二是榜单申报不设门槛;三是实施中注重发挥最终用户作用;四是基于真实应用场景严格考核验收。
例如,围绕最终用户的重大实际需求,榜单由最终用户和应用技术研究人员、基础理论研究人员密切沟通,进一步“打磨”细化形成。每项榜单都明确了拟解决的关键实际问题、具体应用场景、最终用户和核心考核指标等。同时,明确榜单任务资助额度,简化预算编制,经费管理探索实行“负面清单”。
在实施中,通过实地勘察、仿真评测、应用环境检测等方式开展“里程碑”考核,将最终用户意见作为重要考量,并视考核情况分阶段拨付经费,实施不力的将及时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