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返乡创业 美在助农增收
——三位河北最美农民工的奋斗故事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一批脱贫致富先进典型在农民工队伍中涌现。通过不懈努力,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乡村振兴。
2020年12月23日,京津冀最美农民工活动在石家庄举行。活动围绕“爱岗敬业”“高尚道德”“工匠精神”“创业带动美”“脱贫致富”五美,评选出河北省最美农民工50人。记者选取了河北省脱贫致富领域的一些先进典型,通过讲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故事,激发了农民工就业创业的热情。
张昌花
“女能人”回村创业带富乡亲
她是一个从贫困山村走出去的农民的女儿。在村民最需要她的时候,她毅然放弃了自己红火的事业,回国挑起全村脱贫。
她就是张家口市万全区山房堡乡菜山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昌华。张昌华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引进澳洲色兔养殖等创业项目,帮助50户贫困家庭脱贫增收。
彩山沟村曾经是一个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的贫困山村。27岁那年,张昌华的母亲不幸被确诊为卵巢癌,不久一场车祸无情地夺走了父亲的生命,留给她的外债只有30多万元,母亲急需治疗。
为了还清外债,为家庭谋出路,张昌华一边种地、养羊、开大货车,一边在张家口建兴驾校当教练,同时承包了三个教练,开启了管理教练团队的创业生涯。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张昌华不仅还清了外债,治好了母亲的病,还存了一定的钱。她成了村民眼中的“能干女人”。
2011年底,事业蒸蒸日上的张昌华回到家乡祭拜父亲,正好赶上村“两委”换届选举。张昌华以回馈家乡人民之心,全票当选为村主任。
上任第一年,张昌华带领群众完成了6000多平方米的桐乡路建设,安装了14盏路灯,建成了1000多平方米的健身广场和2000多立方米的蓄水池。这个小山村突然变得美丽起来。
扶贫,产业先行。为了找到合适的产业项目,张昌华多次到其他地方考察,最终决定利用班巴地区凉爽无污染气候的优势环境,以及村民过去丰富的养兔经验,引进澳洲彩兔养殖经营项目。
2013年7月,张昌华成立昌华养殖专业合作社,担任合作社理事长,全体村民加入合作社分享股份,分享分红。同时,她还拿出全部资产做抵押,借了300多万元建了赛峰彩兔养殖基地,并储备了500组优质彩兔,存栏2000多只,年效益10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每年增加1000多元。
2015年,张昌华看到“草原天路”发展势头迅猛,决定修建一条连接村庄与“草原天路”的道路,发展乡村旅游。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2016年11月,一条长7.6公里、宽7.5米的柏油路与草原天路相连。现在,张昌华开始建样板房和民宿。张昌华凭借靠近“草原天路”的优势,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邱景霞
“潮老太”巧手编织创业梦
她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2002年,大多数农民在不知道什么叫宽带的时候就开始了网上销售;当手工编织生意兴隆时,她训练村民们手工编织
的“潮老太”——吴桥县沟店铺乡徐庄村鸿鑫英手工坊经理邱景霞。今年58岁的邱景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离开老家前往石家庄做起了鞋帽批发生意。
一次逛商场中,邱景霞无意间发现各式各样用毛线钩织的工艺品走俏,她随之买来材料,用两周时间,将6双栩栩如生的“老虎鞋”呈现在商场工艺品部经理面前,对方当即向邱景霞预定了200双。就这样,邱景霞开启了手工编织的创业梦。
2002年,邱景霞回到吴桥县老家,正式做起手工编织工艺品生意。如何扩大销售呢?敏锐的她发现电子商务潜在的巨大商机,于是买来电脑和智能手机,开办了网店,又跟女儿学会了打字上网。很快,一笔笔订单从全国各地接踵而来。
邱景霞注意到,村里许多妇女没有收入。为了帮助大家谋得一份生计,2011年,邱景霞在村里成立鸿鑫英手工坊,并把家里三间平房改为生产车间,发动本县及周边的村民加入,手把手教大家钩织童鞋、棉被、帽子等工艺品。产品完工后,她再逐一检验,确认合格后,发给浙江义乌、山东青岛、上海等城市的手工艺品经销商。
目前,该手工坊已发展加工点20多个,带动近500名农村剩余劳动力、残疾女性以及城镇下岗女工实现再就业,累计为国内外市场生产针织手工艺品10万余件,为员工创收70万元。
2020年为应对疫情冲击,邱景霞开通了网上直播,面向全国免费教授手工编织技艺。
“我是一个农家妹,现在宅在家没事儿做,想和你学钩针编织可以吗?”
“当然可以,我的直播间免费教手工编织。”邱景霞回复。
……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邱景霞利用快手等直播平台,增加粉丝20多万人。看到越来越多的村民,靠一双巧手改变了贫穷命运,邱景霞欣喜地表示:“我将继续用自己的行动带动更多人脱贫致富,大家一起奔小康,过上好日子。”
张 军
果品种植开拓共同致富路
他是一名90后农民工,顺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势,离开城市回家乡开启了种植软枣猕猴桃的创业之路。6年的辛勤耕耘,他让农业成为当地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他就是卢龙县张田各庄村软枣猕猴桃种植第一人——秦皇岛正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创始者张军。
2014年,24岁的张军在秦皇岛市一家工厂工作之余,偶然关注到国家发布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关政策,对家乡充满眷恋的他决定返乡创业。
通过多方咨询,张军了解到辽宁省丹东市盛产一种软枣猕猴桃,它不仅果皮光滑无毛,营养价值高,而且每公斤售价到200元。看到商机的他经过多番考察学习后,最终决定引进该品种培育种植。当年,在家人的支持下,张军注册了秦皇岛正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从村里流转了10亩土地作为种植软枣猕猴桃的试验田,以每株100元的价格购买了1000株软枣猕猴桃树苗。
卢龙县当时并没有种植软枣猕猴桃的先例,张军成了该县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栽苗、搭棚、授粉、施肥,他都亲力亲为。他还在果棚旁搭建了一个简易小屋,方便随时观察记录。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张军种植的软枣猕猴桃产品在“红石沟杯”京津冀果王争霸赛上一举拿下金奖,种植和育苗面积也从最初的10亩发展为50亩,包含了早红蜜、龙成2号、大红袍、红贝等多个软枣猕猴桃品种,年收益达50万元。
看着实实在在的收益,心系家乡百姓的张军开始琢磨如何推广软枣猕猴桃种植,带动周边老百姓共同致富。他提供了包括育苗指导、栽植管理培训和售后技术支持在内的一整套全链条式服务。
截至目前,已有来自卢龙县刘田各庄镇、燕河营镇、卢龙镇、下寨乡等乡镇的50余家农户从张军这里购得软枣猕猴桃树苗,种植面积达到200余亩,带动就业100余人,按照今年价格亩创收七八万元。
展望未来,张军表示,接下来,他打算逐步发展软枣猕猴桃采摘游,打造“农业+旅游”新业态,开辟增收致富新天地。(河北日报记者解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