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岁的蒋在部队服役12年。自2009年移居芜湖以来,他就和战友们一起投身于养老公益事业。对于蒋,无论是参军报国,还是退伍后创业成功,家人的理解和支持都是不可或缺的。他的家庭是他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
父母年迈,萌发创业梦想
江是安徽宣城人。受哥哥的影响,他在1997年选择参军,成为中国军队的一员。江说,参军后,他的父母会从家里给部队寄信,让他解除思念。
在蒋的记忆中,在他12年的军旅生涯中,只有一到两次春节回家陪父母。那时,他不能及时回去照顾家里的任何事情,或者他的父母不舒服。后来,2009年,蒋选择从部队转业到芜湖市九江区清水街道,成为一家军工企业的员工。蒋在部队表现很好。曾获三等功一次,多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士官等荣誉称号。
谈及退伍后创业的原因,蒋说,他在部队服役12年,期间很少有机会回家。在部队,他经常和战友们谈论父母的晚年生活和养老问题。当时,他想象是否有一种安全的方法,让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的孩子好好照顾父母。
家人支持,渡过创业难关
2013年10月,在部队服役的江洪升和战友们筹集了100多万元启动资金,成立了养老服务中心,开始了创业生涯。
蒋说,当他第一次想创业时,他的父母非常担心,“因为风险太大了。”对于当时曾在军工企业管理岗位工作的江来说,放弃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选择白手起家,听起来不可思议。虽然江的父母有些担忧,但他们最终还是选择支持儿子的决定。
创业初期无疑是艰难的。服务中心只有5个人在工作,没有成熟的养老模式可供芜湖借鉴。蒋首先在芜湖市镜湖区花园俱乐部开展试点,启动了50名老年人智能养老服务。
举办老年论坛、社区宣传、户外推广、发放“电子保姆”……很多工作都需要江和他的战友们去做,甚至第一批50位老人也要一个月跑一次。江和他的战友们一路不停地探索,2015年,他们遇到了资金缺口危机。面对危机,一家人再次站在了江的身后。他在九江区卖了一套房子,和战友们一起向亲戚朋友求助,终于渡过了难关。
蒋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在2014年初的一个晚上11点。服务中心的呼叫平台突然接到一位老人的求助电话,但是没有人接客服的电话。江和他的战友们担心老人的安全,立即冒着大雨赶到老人家里。原来老人睡觉关灯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电子保姆”的呼机,看着它们都湿透了,老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不断努力,获得社会肯定
这些小经历让姜更加坚定了这个职业是有意义的。如今,这项公益事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认可。目前,该服务中心已为老年人及其家庭和社区居民提供了50多万次有效的居家养老服务。
蒋本人还被授予“敬老爱老助老模范”、“芜湖市优秀退役士兵”、“九江区最美退役士兵”等荣誉称号。作为一名在部队服役12年的军人,江洪升以高度的责任感,为困难群众、残疾人、老年人、独居老人等提供了走访帮扶等志愿服务,为10余名退役军人提供了就业援助。
江说,他的父母现在都70多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