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养兔大王一文,养兔大王的创业故事

河南经济报 记者 刘凤梅 通讯员 李华有 徐自贤

淅川县茅塘乡纸坊沟村有一位著名的“兔王”。事实上,这位“兔王”是当地的养兔专家。他之所以获得这样的“称号”,是因为他养了很多兔子,技术好,为人诚实正直。

“兔王”,本名贾,深山老林人。早年,他靠和妻子李彩云一起种庄稼养家,生活贫困。然而,这对夫妇不仅勤奋,而且头脑活跃。看到别人准备培养成长挣钱,他们也积极了解市场,到处学习,拿着不止一个笔记本。经过不懈的努力,他成了村里第一个职业养兔人。因资金不足,经熟人介绍,搬进了淅川农商银行大门。我仔细算了算所需资金,切断了存款,向一家农村商业银行借了6万元,回家盖了兔笼,买了兔苗和“全能兔”等常用药,精心养兔。

2020年初疫情突然发生,刚还完贷款的贾夫妇又面临一波困难:饲料价格上涨,兔子断货。繁殖能力强的兔子三个月要生两窝,然后资金短缺。作为全市疫情防控的“南门”,淅川县启封较晚,让贾春琦一家十分焦虑。4月初,随着疫情防控逐步稳定,淅川县逐步解封,淅川农商银行工作人员赶到贾春琦家中,为其办理了10万元的“严敬E贷”。看到兔子市场还没有开放,他联系了饲料厂、餐馆等。在没有足够的人搭建兔子棚的时候,他挽起袖子和裤腿,和夫妻俩一起努力,帮助贾春琦一家顺利渡过难关。

如今,贾春琦和妻子养了近2000只兔子,包括10多种白兔、灰兔和长耳兔兔,主要销往四川、湖北等国外城市。连村里农家乐需要的兔肉也是货源,售价每斤8元多。当市场打开时,“兔王”应运而生。

由于兔粪气味重,产量大,但肥力特别大,贾和妻子在网上积极询问处理兔粪的方法。今年,他们在院子旁边建了化粪池,决定承包村里的闲置土地,用发酵的兔粪作肥料,种植果树、蔬菜等。他们忙的时候,需要20多个工人,也成功成为了“老板”。

“当时,兔子卖不出去。一只兔子长到8斤多,大的可能是马!”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李彩云说:“在农村商业银行赔钱人的帮助下,我们可以脱贫致富!”笑容充满了整张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