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创业板注册制的正式落地,科创板的压力将进一步有效分流,形成差异化的市场定位,赋予本土公司新的融资渠道。数据图。图片来源:北京新闻网
继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实行注册制后,深交所创业板也启动了注册制试点。经过近4个月的努力,8月24日,首批18家创业板注册制首发企业集中挂牌交易。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明确表示,下一步将总结评估科创板、创业板试点经验,做好全市场注册制改革准备。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推进,意味着在日益动荡的内外部经济环境中,寻求增长机会的市场主体,通过公开市场融资促进企业发展的门槛已经被移除。也就是说,在融资时,有创业创新的中小企业不再需要在审计体系下面对排长队和严格的审计,而是在保证公平上市的基础上,赋予市场和投资者选择和判断的权利,既能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的融资负担,又能给予投资者更加多元化的投资标的。
特别是当以中国证券交易所为代表的中国高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初创企业在海外遭遇多重政治经济不确定性时,创业板注册制的后续不仅给了公司和本土投资者更多的选择机会,也为企业的下一步决策提供了信心支撑。推进创业板改革,试点注册制,是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完善基础制度的重要安排,也是在当前动荡的国际环境下增强资本市场抗风险能力的有力举措。
2020年4月底,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宣布创业板和证监会注册制改革试点启动。6月12日,证监会发布包括《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在内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深交所、中国结算和证券业协会发布相关配套规则。
对于创业板未来的功能定位,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创业板与其他板块错位发展,找准各自定位,发展特色,推动形成侧重点不同、互补性强的适度竞争格局。在定位上,改革后的创业板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但创业板上的这一注册制度,无疑将为更多成长中的创新型企业进入市场提供便利,增强中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从现在开始,在科创板注册制一周年的基础上,创业板改革将能够充分借鉴科创板的改革经验。创业板成立10多年来,其情况与科创板大不相同,但恰恰意味着股票资本市场改革的开始:创业板改革和注册制试点将首次同步推进增量和股市改革,是全市场实施注册制改革的关键一步。例如,明确被审查企业的连接安排、再融资和并购涉及同时实施公开发行注册制,均为股票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提供了参考路径。
普华永道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内地科技、媒体和通信(TMT)企业IPO数量为55家。科创板成为内地TMT企业的主要上市选择,38%的内地TMT企业选择在科创板上市。P
自2009年10月创业板开放以来,创业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已超过90%,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占比也超过70%。在注册制改革的推动下,创业板现在对上市企业的包容性越来越强。当以创业板为首的股票资本市场改革继续向前推进,未来更多的创新创业型企业将不必走向海外,可以选择在国内创业板上市,实现资本市场与公司发展的同频共振,从而有效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抗风险能力,为中国经济走向稳定和深远保驾护航。
编辑:何睿校对:贾宁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