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吧,创业岛平台

海洋青黛绿,小宇珊瑚屏。郭沫若《黄海明珠》——大连石城岛有着大海的天然屏障和山城的堡垒。

这座古城建在一个小岛上,岛上住着近万人。有从北方归来的90岁老夫妻,有像岛上珍稀物种黑脸琵鹭一样在春天来来去去的台商,有出海捕鱼的渔民,有从这些渔民那里收货的海鲜店女老板,还有只要轮渡不停就日复一日往岛上送快递的物流公司负责人。

时光飞逝,潮起潮落,岛屿与土地分离,受到土地上每一次改革浪潮的影响。岛上的人在一次又一次的风浪中悄然成了浪。

大连庄河石城岛黄海明珠——,无限美好。摄影沈

年轻人归来:建民宿拍视频 海岛风光搬上网

每天清晨,32岁的张伟鹏都会被鸟儿唤醒,然后他就在石城岛的南海一品度假村忙碌起来。打扫庭院,修剪花朵,照料厨房的食物和蔬菜,欢迎客人。

他不时看手机上的天气信息,因为海上风力超过8级,轮渡会暂停,客人只能望洋兴叹。

这是张伟鹏回到家乡石城岛的第七年。14岁那年,他一个人离开海岛,去庄河市读书,后来越走越远,去了鞍山和北京读书,因为工作,有机会去西藏和马尔代夫旅游。“大城市机会多,但压力比小地方大。”漂泊在北方的张伟鹏,永远记得家乡那带着海盐味道的风,甜甜的虾酱和体弱多病的父母。

2014年,张伟鹏带着爱和创业梦想回到石城岛。他和妻子赵倩选择在岛上开一家度假民宿。根据张伟鹏的说法,虽然单个民宿很小,但它可以成为一个窗口,“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村庄的发展和变化”。目前,石城岛上大大小小的民宿约有70家,在清爽的夏日里等待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嫁到石城岛的山东姑娘赵倩经常在手机上下单,在网上买家乡特产,给儿子买衣服和玩具。摄影沈

2015年,B&B开门迎客,是媒体爆发的一年。因此,张伟鹏和赵倩在不忙的时候会带着DV和pat四处转转,记录下小岛的变化和美景:昔日的庄河港变成了万吨级深水港,航行不再受潮汐影响,民宿前的水泥路换成了平坦的柏油路。岛上的居民可以从全国各地购买特色食品和新奇物品。客人吃从海里挖回来的贝类和海鲜。夜空下绽放的烟花让孩子们开怀大笑.一部短片上传到微信和Tik Tok。

在张伟鹏民宿对面的墙上是一家台湾省风格的民宿,它专注于正宗的台湾省菜肴,而不是海鲜。在小板上,红烧肉饭的标记很大。老板娘是石城岛人,丈夫杨是台湾人。

就像岛上稀有物种黑脸琵鹭一样,这对情侣在春秋两季来来去去。“黑脸琵鹭在我们这边很有名。世界上可能只有不到5000个。台南是黑脸琵鹭固定的越冬地。我想不出我妻子家乡的繁殖地。”杨第一次来石城岛就分享了自己的感受,觉得缘分真的很奇妙。

B&B推出的招牌红烧肉饭等台湾省美食是他的乡愁。早年,他会从台湾省的大包里带食材

进岛,现在拼多多等电商购物已经足够成熟,“需要什么食材、什么器具,都可以直接下单,太方便了!”


快递进岛:不刮风不停航 一元芸豆送到家


快递进岛到家,让赵倩在千里之外也能吃到家乡味道了。她经常在拼多多买山东大煎饼干豆腐。2020年底,多多买菜业务也开进了岛里,这让赵倩日益欣喜于当下生活便利性的同时,也大大丰富了小两口为民宿客人准备的美食清单。仅6月29日这天,她就收到了22样商品,从青椒、黄瓜、丹东铁柿子到柠檬、蓝莓、海南的火龙果,满满两大兜子,“因为新鲜、便宜又方便啊”。


在岛上“中心区”居住的邹玲也经常网购,给孩子买衣服和零食,“孩子挑食,海岛人居然不爱吃海货”。邹玲独自带着孩子,经营着一家海鲜专营店,每天都是精打细算过日子。自从多多买菜业务进岛之后,邹玲觉得日子轻松了不少,“岛上的芸豆要卖3块,团购才一块多。基本上能便宜一半”。


她现在天天数着日子,等着休渔期过去,“以前我都是去渔船上抢购海货,然后卖给周围的人,要么就是卖给上岛的游客,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这两年岛里物流可以寄快递了,我的海货已经能卖到大陆上去了,基本上顾客们头天下单第三天就能上桌开吃,大家现在都知道我们石城岛的海鲜好吃了!”


快递到家、海货出岛,也带来了四面八方的关注和五湖四海的朋友。日子越过越好,赵倩、邹玲她们笑言,这得感谢做物流的姜老板。


物流进岛、快递到家,让石城岛岛民的生活越来越便利。摄影沈晓凯


姜老板名为姜福翀,生于1978年,体格健硕、面目黝黑、脸上总挂着笑,一张嘴就是“海蛎子味”,典型的海岛人形象。他是长海县人,但对于石城岛来说,他不算外乡人。因为石城岛直到姜福翀25岁时还属于长海县管辖,后来才划归了庄河。


2017年,做水产养殖的姜福翀谋求转型,自建岛里物流公司。“像石城岛、王家岛这样的海岛,岛民购物很不方便,我想做一点改变。”姜福翀在两个海岛的岛民和陆地城市之间搭起了一座“桥”。


6月26日早上6点多,姜福翀的手机收到了气象台六个短信提醒,通知海风级数不断变化,因为超过八级,轮渡就要停航,快递就进不到岛上。“一会说风力超过八级,一会又说降到了七级”,姜福翀的心情跟坐过山车似的,庆幸的是,那一天的渡轮顺利通航。


但每收到一个短信,姜福翀就会发到他的手机微信群里,群里都是他在石城岛和距离石城岛七八海里的王家岛的客户,十个群加起来有近四千人。他说,及时通知配送情况,让大家有个心理准备,这也是取得客户信任的基础。


2017年以前,虽然庄河港到石城岛和王家岛之间的轮渡班次增加了不少,但是没有专门的货物运输配送企业,普通居民的快递一直很难送到岛上,网购的最后一公里始终没有打通。


创业之初非常艰难,有时候送货车还会空跑,船票打了水漂。但姜福翀坚持住了,挺过四个月后,岛里物流渐渐拥有了良好口碑,不再赔钱了。


姜福翀每天都会关心天气,确保把岛民的快递准时送到岛上是他的责任。 摄影 沈晓凯


越来越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快递漂洋过海上岛来。去年底多多买菜进岛后,岛里物流在庄河的分拣大厅里经常摆满了各种蔬菜水果、饮料牛奶,甚至还有开着花的小盆栽。最多的时候,姜福翀要安排工人往岛上送超过5000单。


“挺自豪的吧,我做到了!”坚持了4年,姜福翀对当下自己的工作挺满意,也有期待,他还在琢磨着,怎么把岛上更多的海鲜通过互联网卖到全国各地。


2021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许许多多如石城岛、悬崖村一样的偏远之地,正在不断涌现的各式各样新农人和农村电商的共同带动之下,融入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里,欣欣向荣。(欣宇)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