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记者 吴文昊 文/图
商丘市宁陵县县长马同河多次被网友亲切地称为“网络名人县长”。
据统计,他一直是宁陵县网上销售酥梨、梨膏、梨酵素、梨醋、蟠桃、葡萄、西红柿、灰梗的“代言人”,累计销售额超过1200万。
宁陵县是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2017年,该县抓住农村电商发展大趋势,建立电商平台。在第四批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绩效评价中,宁陵县获得全省第一名的综合评价。
“如何让宁陵县的电商水平上一层楼,解决县级电商人才匮乏的问题,解决县级电商困局,畅通县级电商物流,打造县级公共品牌和工业品品牌,维护村级服务站。活力,宁陵需要前进,需要进一步探索。”马同河在接受河南商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农产品“云上”销全国】
“2018年之前,我们周边村庄的梨农盼着丰收,也很害怕。他们想有更好的收成,但又怕卖不出去,担心。现在,这种情况不存在了。”7月29日,在宁陵县石桥孙倩新村,宁陵县“电商带头人”谢远明在谈及电商快递卖梨时,激动地告诉《河南商报》。
“对我们来说,每年9月之前都是淡季。之后酥梨和酥梨糊的订单开始大幅增加,每天打印订单忙到深夜。现在坐电商快车,把梨和梨膏放到云上卖。”谢远明的妻子张敏补充道。
2001年,谢远明参军,在北京服役。八年后,他换了工作,留在了北京,先是在印刷厂工作,然后开了一家新鲜蔬菜超市。
经过多年的努力,生意做得很好。但他一直纠结在心里。“家乡那么好吃的梨怎么会滞销?”
“每次卖梨,村民们都在为销量发愁。”
2018年,夫妻俩总是在外面飘,不如回家做点什么。
做了之后,夫妻俩卖掉了北京的房子,回家创业。“做电商,利用网络对外开放,解决梨销售问题。”
在做电商销售的同时,谢远明觉得酥梨产业的深加工潜力非常大。于是,他开始了酥梨的深加工产业——梨膏的生产。
“互联网是一个神奇的盒子。当你乘坐电商快车时,梨子和梨膏的销售订单像雪花一样从天而降……”谢远明告诉河南商报记者。
从那以后,他的梨膏质量很好,很快赢得了市场的青睐。“销量一飞冲天,2019年达到1000多万,卖了400多万公斤酥梨。”
“市场认识到今年梨的订单会增加,梨的销量会大大增加。”谢远明和他的妻子充满信心。
【“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
rong>如今,在“网红县长”的带动下,该县涌现了一大批销售特色农产品的“网红”。诸如:电商扶贫带头人张澳、刘冲的电商创业事迹被省商务厅作为全省优秀电商扶贫典型在全省推广;楚维向被评为“2019中国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

马同和在接受河南商报记者专访时说,2019年宁陵县电商工作被评为“河南省电商扶贫先进单位”,在国家绩效考评中位于河南省第一名,全省电商扶贫现场会在宁陵召开;宁陵“电商+扶贫”工作案例被河南省发改委采集录入,被商务部录入全国农产品上行和电商扶贫典型案例,并在全国推广;宁陵县电商服务中心主任、科创电商产业园党委书记冯玉玫因工作成绩突出,宁陵县人民政府为其记个人三等功。
【县长访谈】

河南商报记者采访马同和 (右)
河南商报记者:宁陵县电商扶贫经验有哪些?
马同和:这方面,我们创建了“党建+电商扶贫”“党建+电商人才培养”“党员+电商创业带头人”“党员示范岗+电商企业”等模式。在党组织和党员的带动下,电商扶贫工作得心应手。
此外,我们聘请国内知名电商专家团队全程指导电商进农村工作,制定符合农村实际的电商扶贫政策,确保电商扶贫工作高效落实。
注重树立典型模范,培养电商扶贫的“排头兵”,充分发挥模范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雁阵效应”,激发“群雁活力”。
河南商报记者:电商扶贫成效有哪些?
马同和:截至2019年12月,宁陵县电商交易额突破3.8亿元。
其中,网货基地带动全县农特产品交易额突破亿元,酥梨、酵素、花生等农特产品,月均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
另外, 全县村级服务站实现代收代投包裹43.1万个、代收话费、农电费9150万元,网上代购、批发6673余万元,代收交警违章罚款4589余万元,进一步实现了便民缴费。

通过努力工作,我们带动有能力有意愿的贫困户网络创业就业1641人,人均增收1200余元。帮助贫困村“云上”销售酥梨、土豆、大蒜、红薯、粉条等51万件,带动贫困村农产品销售4800余万元。
河南商报记者:破解电商发展瓶颈,采取了什么方法和措施?
马同和:这方面,我们积极推动电子商务与地方产业深入融合,建立政府、平台、服务商、协会、电商企业联动的县域电子商务生态体系。
此外,我们投资建设物流园、县级物流仓配分拣中心,整合物流企业,构建了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开辟了5条物流主线路、10辆物流车承载县级到乡镇级的配送、70辆物流电动三轮车承载从乡镇到村级的配送。
为破解电商专业人才匮乏的瓶颈,我们除了从外引智,更侧重对内育才。把老百姓田间地头的初级农产品变成标准化的好网货,有效带动贫困户扩销增收。
另外,宁陵着力建设了十大网货基地,建立了“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网货基地+农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存得住、运得出、卖得掉、赚得到。


河南商报记者:下一步,宁陵县电商发展做哪些规划?
马同和:人才是核心竞争力,电子商务,商务才是根本。
“钱、地、人”以及政策支持一个都不能少,加强创业培训,搭建创业平台,提供优质服务。点多、线长、出村难、保鲜时间短、溢价能力弱、产品同质化严重、物流运输成本高等问题普遍存在。宁陵县将建设具有集中采购跨区域配送能力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发展智慧物流,打通乡镇到村的物流通道,完善“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
2020年,宁陵县电子商务发展方向:继续坚持扶贫导向,加快建设进度,加强产销对接,带动贫困户增收。

(河南商报编辑 施尚景 刘梦鸽 吴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