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沈阳皇姑区创客基地 启点创客基地

关注我们,每日早6:30推送最新楼市资讯

点击右上角邀请您分享本文给更多朋友阅读

2018年9月22日,星期六,8月13日,

沈阳天气

大家早上好。今天晴间多云,10到21度

西南风3-4级,空气质量优良

宜:

启蒙,寻找继承人,雕刻,结婚和订婚

忌:

葬礼、葬礼和生日分享

今日

要闻索引

热点及本地新闻

9月上半月沈阳楼市销售榜

东北新零售品牌运营中心落户沈阳

在神府新区创业只需4个工作日

沈阳创建国家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沈阳投入1.36亿元,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

国内新闻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租赁市场量价下跌

杭州公租房将放宽货币补贴准入条件

“养老”应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很难让人乐观

厦门商品房交易量创历史新低。专家:房价飙升的时代已经结束

9月上半月栋察楼市,最新房价,成交数据,土地拍卖,购房指南,长按二维码关注!沈阳楼市销售榜

54613ae04397" />

东北新零售品牌运营中心落户沈阳


9月18日,由共青团于洪区委发起,联合有关部门共同打造的东北新零售品牌运营中心落户启点创客基地。


据了解,新零售品牌东北运营中心可以帮助更多品牌快速转化成为新零售行业,更好的为东北的品牌提供服务,帮助企业品牌提高销售能力,提升传播能力。(来源:沈阳日报)


在沈抚新区开办企业仅需4个工作日


9月20日,沈抚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这意味着全省首个享有省、市、县(区)三级审批权限的政务服务中心开始运行。


据悉,该中心为企业设立提供全流程服务,企业开办时间仅为4个工作日(含银行开户时间),远少于国家所设定的企业开办时间8.5个工作日(未含银行开户时间)标准,企业开办时效全省最优。


该政务服务中心探索政务服务新型运作机制和管理模式,实现“一门制、一场制、一窗制、一网制、一人制、零表制”。在具体工作中,政务服务中心将做到行政审批“新”“智”“简”“优”,最大限度便企利民。


政务服务中心将实现审批标准化,依法依规审批,最大限度减少人为主观因素。同时,还将细化审批具体标准、岗位职责和时限要求,区分产业特点、办理需求,按简原则,明确一套申报材料,实行“一窗受理、一口反馈,一口出证”,力求实现“最多跑一次”的工作目标。


智能服务智能审批是该服务中心的又一亮点。只要自愿在政务服务中心留存过指纹,再次办理其他业务时无须到厅;在取号阶段即可识别所办事项流程,将办事步骤推送到服务对象的手机终端;全流程网上办理,材料可电子化提交和跨部门流转,实现审批不见面。


在审批时限上,该政务服务中心根据事项类型进行自定义,除需要现场勘验、专家评审的审批事项3个工作日内办结外,其余审批事项一律即时办理、当场办结。


此外,政务服务中心实行“首席服务管家”制度,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接洽、联系、指导、申请、办结等全流程服务,协调解决企业在政务审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将按照产业、行业特点,针对不同企业类型,提供从企业设立登记初期培育、中期扶植到发展壮大的全周期个性化、可选择的“私人订制”服务。(来源:辽宁日报)


沈阳设立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日前,市政府发布沈阳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工作方案。示范基地设在和平区,面积61.15平方公里。


沈阳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是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三好片区为核心功能区、以国家级出版融合发展(辽宁)重点实验室为示范引领地,以北方文化新谷、玖伍文化城、华强大厦、启迪科技园、盛京保利文化中心等文化科技楼宇为重点产业园,以沈阳市及东北地区的各类文化企事业单位为辐射作用带,形成“一区多园”、特色鲜明、管理规范、示范性强、配套完善的文化和科技融合空间布局及发展格局。(来源:沈阳晚报)


沈阳投1.36亿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


农贸市场既是市场化的商业主体,也是民生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基础设施。对农贸市场进行整改,是为老百姓谋幸福的民生工程,它是创城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为全力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今年以来,沈阳市、区两级财政和市场主办方共计投入1.3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1.06亿元,主要包括:市场厕所的新建、翻建和维修改造;水产区给排水和相关经营条件的新建、改造;地面、墙面破损的维修;以及其他明显影响市场形象急需改造或维修的项目;管理类费用3000万元。针对农贸市场管理方面的问题,每个市场都建立了问题、责任、整改3个清单,采取包区、包市场、包业户压实责任。目前,100个有基建任务的农贸市场已全部完成设计工程量,升级改造任务全面完成。


环境卫生、陈列规范 生鲜超市管理迈上新台阶


沈阳市生鲜超市已达589家。随着品牌和数量逐渐增多,生鲜超市的卫生水平和经营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今年以来,为助力沈阳“三城联创”,市工商局牵头组织全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为了使“三城联创”工作不留盲区,市工商局牵头,联合市农委、市卫计委、市行政执法局、市食药监局等部门,围绕着沈阳市生鲜超市的规范管理工作进行了重点攻坚。


根据前期的摸底排查工作,市工商局有针对性地下发《生鲜超市“三城联创”检查标准》《水产区:宰鱼台模板》《“三城联创”应知应会》等文件材料,指导生鲜超市对照基本信息公示、建设与管理、市场公厕、禁止活禽售卖、水产区、食品安全六个方面检查标准进行整改。同时要求主办方对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群众满意度三个方面重点关注。


按照要求,全市生鲜超市加强卫生保洁。增设了保洁人员,在保持店面干干净净,及时清洁,保持设施设备完好的同时,做到卫生间对顾客开放,为顾客提供方便。如今,在各大生鲜超市经营直接入口食品业户,做到“三戴”(戴口罩、帽子、手套),“三防”设施规范使用。在商品陈列方面,按照商品种类划分经营区域,摊床内摆放整齐,不扩边展沿,不占用消防和人行通道,商品摆放整齐有序。在病媒防制方面,做好鼠、蝇防治工作,配齐防制设施,定期开展消杀工作。


早市“美颜”出镜


折射出城市的品位和形象


摊位门前卫生“三包”,每个业户设置1个小垃圾桶,做到垃圾随时清理。开展联合执法,针对口部外溢、阻塞交通、“三防”不规范等突出问题,联合相关部门,加强行政指导,开展多次联合执法,综合治理管理难症。这是7月31日,沈阳市工商局针对全市早夜市“三城联创”攻坚现场会发布的内容。


如今,我们也真正看到了早夜市的整改效果。


就以有着37年历史的八一早市为例:昔日各种颜色的遮阳棚被统一样式的遮阳棚所取代,每个食品摊位都悬挂了食品摊贩登记备案卡和健康证。不仅如此,还配备了统一样式的垃圾桶。路面上几乎看不到散落的垃圾,尤其在水产摊位前,苍蝇也没了踪影。


“过去的早市环境差,阻塞交通,还影响城市形象。尤其是卖水产的,地面湿漉漉的一片,污水横流,稍微靠近就能闻到一股腥臭味。之前一直担心八一早市会被取缔,可现在里里外外干干净净的,别说买菜了,看着都舒心。”市民孙女士说。


夯实农贸市场长效化管理


良好经营习惯深入人心


“行百里者半九十”,为巩固现阶段成果,并进一步提升农贸市场和生鲜超市整治工作,8月23日起,沈阳市工商局组织各区市场局对辖区农贸市场和生鲜超市进行“搬家式”大清扫,彻底清扫摊床和公共区域卫生,并组织集中消杀病媒生物。经过个人摊位、公共区域的阶段清扫,并辅以全面消杀,大清扫工作持续至8月29日。


下一步,全市将以“干干净净迎国庆,规范有序贺中秋”为主题,市、区两级工商干部驻守巡查。督促全面落实创卫标准,建立长效机制,强化农贸市场日常精细化管理,指导农贸市场经营者和主办方全面精准对标达标,提升综合管理水平。打造干净、整洁的环境,进一步夯实农贸市场长效化管理的基础,使全体经营者和主办方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经营习惯。(来源:沈阳晚报)


北京市住建委:租房市场量价回落


昨天,北京晨报记者从市住建委获悉,9月以来租赁市场量价回落,日平均成交量比8月份下降10%至20%;租赁价格也普遍回落,自如反映租金环比下降了3%至5%,相寓的租金环比下降4.5%,蛋壳公寓的租金环比下降1.3%。


十家房企投入房源近7万套


8月20日,为缓解北京住房租赁市场租金上涨趋势,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组织10家租赁企业承诺2个月内投放12万套(间)不涨租金房源。


据市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负责人昨天介绍,1个月来10家企业共投放房源69110套(间),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阶段性兑现了承诺。其中润邦润佳、小家联行和蛋壳公寓完成情况较好,兑现比例分别达到了99%、95%和82%。


从各企业市场成交统计看,9月以来租赁市场量价回落,日平均成交量比8月份下降了10%至20%;租赁价格也普遍回落,自如反映租金环比下降了3%至5%,相寓的租金环比下降4.5%,蛋壳公寓的租金环比下降1.3%。


据中介协会负责人介绍,9月份租金回落的原因一方面是毕业季结束的周期性因素,另一方面是政府部门连续释放加大租赁市场供给,规范租赁市场行为等利好信号,租赁市场供求紧张形势得以缓解。


多渠道增加房源供应


针对前一时期租赁价格波动,市住建委租赁管理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经会同相关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稳定市场,其中包括加强行业管理。市住建委会同工商等部门部署房地产经纪行业专项治理,将全市2万多家注册营业范围包括房地产经纪业务的企业全部纳入各区属地监管范围,按照“8·17”约谈会部署,严查租赁企业落实“三不得”要求的情况。在“12345”设立了打击“黑中介”举报热线,严查违规隔断、哄抬租金、截留押金等行为,市住建委已立案20余件。公安部门打掉2个“黑中介”犯罪团伙、刑拘了一批涉案人员。


其次是多渠道增加房源供应。一是加快公租房配租,8月份发布公告的西城、海淀、丰台三区4991套房源均已经完成意向登记工作,年底前还将启动1万套左右公租房配租工作。二是加快集体土地租赁住房建设,今年将完成39个项目、321万平方米的集体土地租赁住房供地、开工,其中丰台区成寿寺、石景山区古城2个集体土地租赁住房项目已经开工,可提供房源1300套。三是加快推进租赁型职工集体宿舍改建工作,目前已申报17个项目,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可提供集体宿舍1902间。四是商业办公转为租赁房,可提供房源近2000套。通过加大市场供给,有效稳定了市场预期。


同时,严查互联网房源信息发布平台。市住建委联合市工商局、市网信办、市通信管理局集中约谈并检查房天下、58同城、贝壳找房、吉屋网等主要房源信息发布平台,责令相关平台共下架92万条违规房源信息,冻结违规用户账号数7万余个。


下一步,市住建委将会同相关部门继续加大住房租赁市场供应,保持行政执法的高压态势,坚决维护住房租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来源:北京晨报)


杭州公租房将实行货币补贴 准入条件放宽


20日,记者从杭州市住保房管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8年杭州市本级公租房受理模式由原先申请家庭自主选择实物配租或货币补贴,调整为货币补贴日常受理、实物配租预登记相结合的模式,并不再设定申请截止日期。


2010年以来,杭州市住房保障从以售为主向以租为主转变,公租房逐步成为住房保障的主体。据了解,目前杭州市公租房申请量正不断翻倍,房源不足使得很多申请家庭不得不排队等待。


“全部实行货币补贴就是为了缓解公租房申请家庭的经济压力,申请家庭可一边拿着补贴一边排队等房。”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副局长周军福表示,预计2020年杭州将新增8至10万套公租房。


在房产准入范围方面,今年杭州市本级公租房房产准入条件从要求“申请家庭在市区(不含萧山、余杭、富阳、临安区)无房”扩大为“申请家庭在市区、萧山区及余杭区无房”。准入收入标准由去年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52185元(人民币,下同)放宽至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56276元。


此外,为提高保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今年的货币补贴标准将从去年的每月每平方米补贴12元提高至18元,持有杭州市民政局核发的有效期内低困证明的家庭,补贴标准将从每月每平方米补贴24元提高至48元。廉租房货币补贴标准将从每月每平方米补贴30元提高至60元。


据悉,2018年杭州市本级公租房受理工作将于9月25日启动。(来源:中国新闻网)


“以房养老”应者寥寥 全国推进难言乐观


“哪怕只有一单业务,也是成功的探索。”在“以房养老”被推向全国一个多月后,银保监会近日又一次发声,称“以房养老”虽然试点业务量不大,但确实满足了一部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银保监会还表示,下一步将加强与相关部委沟通协调,积极争取配套政策,重点解决“以房养老”中遇到的房产登记、抵押、公正等环节的操作性问题。


然而,“以房养老”曾试点四年,效果远不及预期,为何政策继续加大推广力度,让“以房养老”走向全国?


“养老是一个至关全局的问题,不可能通过一种办法来解决所有养老问题,所以需要各方探索多层次、多渠道的养老保障体系,让所有人找到适合自己的养老方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


难言乐观的试点


所谓“以房养老”,主要是指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即拥有房屋完全产权的老年人,将其住房抵押给保险公司,双方结合住房价值、老人年龄和预期寿命等达成约定,由保险公司定期向老人支付养老金,老人身故后,保险公司获得房产处置权,处置所得优先用于偿付养老保险相关费用。


国内探索“以房养老”已长达15年。从2003年原保监会和原国家建设部联合向国务院提交《关于开办“反向抵押贷款”有关问题的报告》开始,各种性质的“以房养老”探索已层出不穷,但多以失败告终。


直到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政策再加码,提出将“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使得“以房养老”成为解决养老资金难题的途径之一。


随后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四个城市于2014年开始进行“以房养老”试点,规定拥有独立产权房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可以将住房反向抵押。两年后,“以房养老”试点逐渐大扩围,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及部分地级市均被纳入。而在今年8月,银保监会决定将“以房养老”保险扩大到全国范围。


然而,试点四年来,“以房养老”的市场反应难言乐观,虽有多家保险公司获得了试点资格,但截至目前,只有幸福人寿推出了一款“幸福房来宝”的项目。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8月底,全国共有114户162 位老人参保。


增加养老收入的初衷


试点阶段市场反应平平,政策为何还将“以房养老”推向全国?


多位专家表示,这与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有关。全国老龄办数据显示,2017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41亿人,占总人口的17.3%。“这些老人的养老、医疗、旅游等服务,都需要资金支持。”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指出。


但人社部数据显示,从2014年开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出现赤字1321亿元,而到了2017年,这一数据更是高达4649亿元。相应的,中国养老金的上调幅度正不断走低,从2015年的10%下降到2016年的6.5%,2017年更已降至5.5%。


此外,《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17》显示,超70%的调查对象养老资产储备在50万元以内,而在未做任何储备的人群中,有接近18%的人年龄在40岁-59岁,这一面临退休的庞大群体,未来的养老问题非常严峻。


不仅如此,由于中国家庭不断小型化、少子化,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也将难以为继。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家庭的平均规模从1953年时的4.33人下降到2010年的3.10人,预计到2030年,家庭规模将进一步缩小到2.61人。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人均寿命越来越长,未来家庭养老压力将越来越大。


按照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的说法,“以房养老”的目的,就是为老年人在政府提供的基本养老之上,提供一种新的增加养老收入的选择。


因此在养老金吃紧的背景下,房产自然而然的成了养老储备的重要补充。《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017)》显示,在城镇家庭的人均财富中,房产占比达到68.68%。而《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17》显示,目前我国城镇老年人住房拥有率达到75%。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目前已经参与“以房养老”的家庭,养老收入得到显著提高,户均月领养老金 1.1 万余元,人均月领养老金 7700 余元。


一场持久战


不过,即便推向全国,“以房养老”短期内仍然难言乐观。


张盈华曾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由于受到房屋产权不清、传统养老观念、以及房价上涨预期高等多种因素影响,对“以房养老”政策的应者寥寥。


以最核心的房价因素来看,房产未来的价格决定了目前养老金的支付水平和保险企业的盈利状况。而目前,由于有“土地财政”做支撑,房价稳涨不跌的神话依然比较普遍。


因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房价继续上涨,则导致老人舍不得抵押,甚至会出现早期投保老人退保现象。


“但‘以房养老’周期较长,没人能保证房价几十年后不会大跌,这对保险公司而言,风险很大。”王国军告诉时代财经。


此外,目前国内的部分政策和法规,也制约着“以房养老”的开展。例如针对房屋产权70年的限制,虽然在今年8月,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其中提出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续期费用的缴纳或者减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但是,对于续期多长时间、如何收取费用等细节并未给出规定,因此保险机构拿到此类住房亦面临一定风险。


而王国军表示,不像其他保险,“以房养老”前期需要保险机构不断外流资金,直到老人身故,再通过处置房产回收资金,但人均寿命延长,使得回本周期相应延长,较少企业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因此目前“以房养老”市场供给不足,只有一家企业开展业务,单品也比较单一。


“但从老龄化的趋势和中国人拥有房产的比例来看,‘以房养老’确实适合一部分老人养老。”王国军告诉时代财经,如果能打开投保人市场,这个市场并不小。但由于受制于房价、配套政策等因素,短期内,“以房养老”仍然难以做大。


也就是说,作为一种多元化养老模式,“以房养老”在国内的推进将会是一场“持久战”。(来源:时代财经)


厦门商品住宅成交量创新低 专家:房价暴涨时代已落幕


继“楼市崩盘论”网络传言之后,9月20日,厦门楼市迎来了下半年备受关注的土地拍卖会,在此次拍卖会上,厦门岛内在时隔5年之后再次推出商住用地,最终被厦门本地国企建发集团摘得,最终成交价为57亿元。


另据机构最新数据显示,厦门新房价在8月份出现了结构性的回调。对此,厦门大学教授戴亦一认为,这是正常的市场回调,房价暴涨时代已经落幕。


建发集团拿地溢价率27%


官方信息显示, 厦门此次土地拍卖会上唯一岛内商住地块2018p02最终由建发集团旗下厦门益悦置业竞得。该地块土地面积为6.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5.4万平方米,成交价为57亿元,成交楼面价为38102元/㎡,溢价率为27%。


公开信息显示,这宗地块位于湖里区成功大道与金山西路交叉口东北侧,岛内几何中心位置,各项配套完善。值得一提的是,该地块是近5年来厦门岛内首次土地出让,此前该板块最高价格是2013年12月份同样被建发集团竞得的2013P15地块,楼面价为2.99万元/平方米。


此次土地拍卖采用的是“限地价、竞配建”的方式,起拍楼面价为3万元/平方米,上限楼面价为4.5万元/平方米。


分析师胡慧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该体量相对较大,用地条件较好,但受容积率限制,不具备规划别墅条件,只能规划中等密度的普通住宅居住社区,与当前岛内仅剩的存量不多的大户豪宅有所错位,市场竞争力强,价格拓展空间相对较大。


胡慧荣认为,今年以来,厦门商住地供应走优质地块与资质一般地块交替入市路线,但低溢价成交成常态,再加上新房市场的量价齐跌,市场信心严重不足。本次拍卖距上次宅地出让已时隔两个半月之久,期间经历了厦门地价“腰斩论”风波,楼市“崩盘论”也一度甚嚣尘上,淡市加上舆论渲染,厦门楼市信心经历双重打击。最近5年来岛内宅地持续断供,此次厦门土地拍卖推出“寸土寸金”的岛内地块,以及集美环杏林湾板块两幅优质宅地,且在付款和预售等方面的限制条件明显放松,稳楼市预期明显。


房价结构性合理回调


据机构数据显示,2018上半年,厦门商品住宅供求双双下滑,成交量创新低,价格则持续攀升,全市均价逼近4万元/平方米。在大市低迷行情下,厦门商品住宅成交量持续走低,库存进一步扩容,去化周期延长至23.8个月,其中144平方米以上再改及高端产品去化周期均超过29个月,库存压力较大。今年7月份,厦门商品住宅市场供应开闸,成交与上月持平,供求比为1:1.35,呈供过于求态势。价格则现结构性上行,成交均价为46323元/平方米。


然而,在此期间,厦门楼市经历了地价“腰斩论”风波和楼市“崩盘论”风波,从机构发布的8月份数据上可知,今年8月份,厦门商品住宅供应合计为6.96万平方米,成交4.69万平方米,成交均价结构性回落至38374元/平方米。


在楼市严控政策下,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厦门楼市逐渐回归理性成交量持续走低,楼市进入全面盘整期。这一轮调控较严,持续时间较长,部分项目开始降价营销,其中,厦门岛外部分偏远区域出现了低于单价低于2万元/平方米的项目。有业内人士认为,在低价盘带动下,对全市价格松动心理带动作用明显。


对于厦门楼市后市,业内人士认为,本轮调控力度为史上最严,注定了这一轮盘整期会更长。


9月20日,厦门大学教授戴亦一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可否认厦门在2017年到2018年以来,房价有所下调,岛内大概超过20%的跌幅,岛外有的楼盘跌幅还更大一些,尤其是二手房方面。他认为,这是正常的市场回调,房价走势最终取决于实体经济。而厦门经济发展主要是未来的后劲问题,产业定位应该是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的集合。(来源:证券日报)


扫描以上二维码加入《栋察楼市》粉丝互动群


邀请您长按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在公众号内,回复“自贸区、地铁房、学区房、公积金、户型、房交会、铁西、皇姑、苏家屯、于洪、和平、大东、浑南、沈河、沈北、洋房、别墅、公寓、贷款利率、精装、房价等可查看相关内容,提供购房条件,可为您做楼盘推荐)


加入互动平台 可自由发言交流


2017沈阳房地产服务贡献人物


2017辽宁省房协经纪专业委员会专家


沈阳房地产协会监事


365淘房沈阳站 & 栋察楼市 主编 李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