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龙岗留学生创业园 淮安留学生创业园时间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深圳用不到40年的时间,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作为深圳的行政区,龙岗区从来不缺少改革开放的基因。在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奋斗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龙岗将继续与春风为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典范贡献龙岗力量。11月21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论坛(2018)传来好消息。——会议发布的2018年百强工业区榜单显示,深圳龙岗区继2017年排名第二后,今年在全国百强工业区中排名第一。这无疑是龙岗区给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一个极好的回答。

然而,经历了25年的“考试”题目并不简单。从“三比一补”产业奠定龙岗腾飞基础,到研究制定全区综合发展规划,对城市、经济、社会、空间都进行了规划。结合起来,推动产业发展和全面转型,进而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实现产业从小到大、从大到高、从高到高

在2018年第20届高交会上,龙岗企业以高科技产品亮相。深圳侨报记者钟摄

改革发展唤醒创新创业热点龙岗。过去40年,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为全球创新之都。龙岗区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率先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东进战略”两大发展机遇,推动经济更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好成绩。

探索路径 “借船出海”迈上工业化道路

龙岗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一部大力发展壮大产业的工业化历史。

2018年前三季度,龙岗区GDP为3100.06亿元,同比增长11.0%,实现两位数增长。总量排名全市第二,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前三季度,龙岗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903.57亿元,同比增长14.6%,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回想1993年,龙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为23.6亿元,今年前三季度数据比当时高80倍。可以肯定的是,龙岗区已经形成了以通信设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进入工业化后期。

成绩来自改革开放,企业总是以最敏锐的嗅觉冲进时代的洪流。

位于平湖街道的京华电子有限公司,作为深圳第一家注册企业,上世纪80年代生产了中国第一台录音机,也是最早尝到改革开放甜头的龙岗企业之一。现任京华电子董事、党委副书记罗,1985年从南京调厂,开始帮助企业拓展业务。他回忆说,1987年,因为当地年轻人数量无法满足企业就业,他和深圳的另外两家企业一起到江西井冈山革命老区永新县招人。这是深圳企业第一次去广东以外的地方招人。刚开始听说是大城市的企业,2000多申请人差点砸了登记处。但由于对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存疑,考试期间很少有人来。后来,罗云把21名村民代表带到深圳,为他们租了招待所,带领他们参观蛇口和国茂,并带领大家脚踏实地地工作,这使他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京华电子的成长只是一个缩影。到1997年,龙岗“三比一补”企业发展达到顶峰,企业数量多达3700家,实现了龙岗工业从小到大的实质性转变,带领龙岗顺利进入工业化阶段。其中,港资龙岗宏明制品厂年产值超4亿美元,带动上下游企业400多家,成为龙岗利用“三比一补”企业扩大自身产业规模的典型案例。当时龙岗镇村集体每年为“三换一补”工作支付约10亿元,工业厂房和生活配套服务收入约10亿元。20亿元的集体和个人收入,让龙岗10多万村民迅速致富,龙岗成为全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tp://p3.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1eccb73307874739840e63c5b30e12d8" />

▲1999年首届高交会上,龙岗企业展示通讯产品。 深圳侨报记者 钟致棠 摄


外来资本源源不断,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加速了龙岗的工业化进程,但走的却是一条依靠廉价土地、廉价劳动力等成本优势,吸引生产要素密集投入,低层次规模扩张之路。由于缺乏自主创新、“两头在外”导致植根性不强等缺陷,这种规模扩张始终是低层次的,不具备长远的可持续竞争力。1997年,龙岗区开始清醒认识到转型升级的必要性,着力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营经济、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区域产业层次。也正是在那一年,华为选择了龙岗,也成为了龙岗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起点。


转型发展:政策加码从“三来一补”到产业强区

从来没有哪一场改变是轻而易举的。正是在艰难中求索,龙岗经济战略转型才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与创新能力的民营企业发展赢得了机会成本。此时,如何科学制定和调整产业政策,也考验着龙岗执政者的智慧。


1998年,龙岗区制订《关于进一步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在资金、技术、人才、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以民营科技企业为突破口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重点扶持,迅速发展,很快完成了培育、集聚、强壮的过程。


这其中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发生在1999年2月深圳留学生创业园的建设,彼时,该创业园成为全市第一个“创客”平台,是深圳创客的发源地。曾参与过该园区建设的相关负责人透露,那时不少国外留学生选择来深创业,面对归国的人才,政府组织了大批留学生到深圳参观考察。令人颇感意外的是,位于龙岗中心城一隅的几栋厂房受到了留学生们的青睐。他们说,龙岗的环境不嘈杂很安静,更适合创业。于是,深圳留学生创业园顺利落户龙岗,这个位于龙岗区腾飞路旁的创业园区成为全市首个留学生创业基地,成了旧厂房变身创业平台的经典,同时也让龙岗走出了国门。


同样成为转型升级模范的还有为人们所熟知的大运软件小镇。大运软件小镇原名莲塘尾工业区,占地14.5万平方米,原有各类工业企业91家,以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加工制造为主,产值低、税收少、效益低下。2013年,龙岗区产服集团介入,对工业区实施综合改造升级和运营,该园区涅槃重生,迅速蜕变成独具特色的创新型产业园区——大运软件小镇。2017年,小镇企业实现纳税5亿元,比改造前增长近100倍。近年来,柔宇科技、怡丰机器人、兰丁医学、云天励飞、芯天下科技、有点牛传媒科技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相继入驻,使该园区技术创新能力大大增强、发展势头迅猛,为龙岗老旧工业区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位于大运软件小镇的柔宇科技是龙岗高新企业的代表,而大运软件小镇又是龙岗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的模范。深圳


打造高新技术聚集效应,带动区域协同发展,龙岗是经过深刻思考的。近年来,龙岗区着力构建了更具竞争力的“双轴聚合”的整体空间结构,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优化城市功能结构、推动各组团功能协同互动,实现了龙岗区整体功能的提升。据介绍,龙岗全区有89.6平方公里面积纳入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规划,占全市的1/4,市级重点发展片区占全市的1/4,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占全市的1/5,全市首个未来产业园布局在龙岗,规划建设了龙岗天安数码、中海信、天安云谷等一大批创新园区。“4+2”市、区重点片区全部纳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其中创新节点5个,全市最多。今天的龙岗,正在由“产业大区”向“产业强区”转型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创新驱动:“弯道超车”带来发展新机遇

改革是根,创新是魂。


龙岗的快速工业化进程,堪称一部产业发展传奇。传奇背后,是“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科学发展智慧所致。如果说1993年至2005年是龙岗区由一个产业新区变为产业大区的过程,那么2006年到现在的十年间,则是龙岗区由产业大区迈向产业强区的阶段。那一年,龙岗区推行“科教兴区”战略,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全区的一个重点;那一年,龙岗区高新技术产值突破1000亿元,高新技术增加值达到300多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53%。


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类展会,有“中国科技第一展”之称。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詹姆斯·莫里斯曾在2002年到访深圳参加高交会,他这样评价:深圳经济的表现是非凡的、空前的,是能使所有经济学家着迷的一课。


高交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龙岗早在1999年就进入了这个平台。当时,涉及高新技术、计算机通讯配套产品、名优新品等在内的15家龙岗企业参加了5个主题展览,当时展示的是无绳电话、电容器、创新涂料等产品。现在来看,这些算不上什么“高科技”,但龙岗已经亮出了创新的底气和决心。在2018年的第二十届高交会上,龙岗的高新企业同样大放异彩,不过吸引人们的变成了柔宇科技的全球首款可折叠柔性屏手机、岱仕科技的力反馈动作捕捉手部外骨骼、神州云海自主研发的艾娃机器人等高新技术,俨然成了创新高地。


不只是高交会,龙岗孕育的各类高新企业近年来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在深圳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晚会上,龙岗企业高巨创新出动500架无人机组成的“大鹏展翅”惊艳四方;被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开通后,龙岗企业云天励飞为其提供了红外测温系统+人脸识别的高科技服务,成功助力智慧边检;今年11月,产自龙岗的Roadstar.ai无人车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首个官方无人车合作伙伴……


▲1989年,龙岗来料加工企业安国手套厂裁皮车间。深圳侨报记者 钟致棠 摄


近年来,龙岗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齐飞,着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氛围,自1998年以来,龙岗区连续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区”等三项国家科技创新荣誉,2015年成为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考察示范区,2016年跻身全国区域孵化能力13强,2018年获评广东省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特别是近几年来,龙岗区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有力推动全区经济在高位实现稳中向好,创新已经成为龙岗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从“三来一补”到创新驱动,改革推动创新,龙岗区“弯道超车”带来发展新机遇。如今,随着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快速崛起,龙岗已经成功实现发展动力的切换,深圳东部科技创新中心雏形已显。


营商环境:四海八方“最强大脑”汇聚龙岗


今年11月初,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在上海举行。期间,龙岗区交易分团采购成果丰硕,共与60家企业、99家参展商达成采购意向,采购累计约3亿美元,龙岗的实力再次得到广泛认可。而在进博会期间举行的深圳(龙岗)·长三角经贸合作交流会上,上海寰莲新能源科技合伙企业董事郑宏更是把与龙岗的合作看成是时代的选择。“龙岗区在企业、人才、产业空间、住房等方面给予大力度的优惠扶持政策,为企业搭建良好平台,给了我们足够的信心,让企业能安心谋发展。我们的项目选择落地龙岗,是大时代下的必然选择,也是科学技术成果快速实现产业化的最佳选项!”郑宏说。


很显然,对龙岗营商环境的认可远远不止郑宏一个人。近年来,龙岗区多措并举,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这成为吸引高端科技企业入驻的利器,也充分彰显了强大的自信,更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2014年,龙岗在美国硅谷举办了一场招商推介会,台下坐满了相关领域的顶尖人才,陈宁就是其中之一。听完介绍,陈宁心动了,在进一步沟通了解后,他带着技术和团队来到龙岗,当年8月,云天励飞在龙岗注册成立。仅两年时间,公司研发的云天“深目”系统上线,在全球率先实现“百万人群,秒级定位”,用人工智能助力平安城市建设。


业内人士评价,经过多年积淀和发展,龙岗已经拥有了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在吸引优质项目落地的同时,不断完善营商环境才能激发更多发展动能。


事实上,龙岗区崭新的城市环境、富有竞争力的产业政策和完善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是龙岗的营商环境日益优越的基础。近年来,龙岗区抢抓深圳发展特色学院的政策机遇,协同建设国际大学园;全方位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及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持续壮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队伍,2018年申报量超过1420家;实施“深龙英才”计划和“以房引才”模式,高层次人才及团队总量位列全市第二;从过去注重单体项目的引进向搭建平台、完善创新链条转变,建成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09家,逐步形成以平台汇聚人才、技术、项目的发展格局。


这背后值得关注的是,今年1月,龙岗区以区委1号文的形式印发了《深圳市龙岗区委区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深圳东部中心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出台20条措施来优化龙岗区营商环境,促进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如此,区委区政府还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企业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2018年龙岗区领导挂点服务企业工作方案》《龙岗区经济与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服务企业政策措施,从财政奖励、人才待遇、发展空间保障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帮助一批企业突破瓶颈、快速发展壮大。此外,根据辖区中小企业量大面广的现实情况,龙岗今年又推出了中坚企业培育计划,筛选一批创新能力强、增长潜力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在财政奖励、金融助力、政务靶向服务、发展空间保障等8个方面实施精准服务、精准扶持,助推这些企业尽快做大做强。


当前,龙岗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腹地和重要支撑点、落实东进战略的核心区和主战场,又迎来新一轮开放合作、跨越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改革潮声

2007年从德国回来后,我一直将事业的重心放在龙岗,切实感受到这片沃土翻天覆地的变化。傲基一路走来,从创立初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3000多人规模,从单一品牌发展到多品牌运营,成功打造AUKEY品牌,获得海外市场广泛认可。企业所在地平湖华南城也成长为国内跨境电商企业云集重地,集群化、规模化日益明显,龙岗区各级部门推出一系列营商利商政策,扶持电商企业发展,很贴心也很用心。这些都是改革开放成果,是深圳企业拥抱世界的成果。傲基将不忘初心,引领中国优秀品牌走向世界,助力地方经济发展。——龙岗区人大代表、深圳市傲基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陆海传


改革开放后的龙岗,让人感到每天都有新变化。上世纪90年代初,和我一起来龙岗打拼的工友大都是从报纸上的招聘广告和龙岗各工厂大门口的布告栏中找机会。为了找到一份工作,求职者在招工窗口长时间排队、拥挤。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的龙岗拥有众多的产业园、创业园、工业园,人才的需求量大,在家门口找工作方便了。经过这些年的打拼,我们一家从工厂宿舍搬进了花园小区,龙岗的飞速发展让我们普通百姓过上了好日子。——龙岗居民 李东伟


来源:深圳侨报记者 姚兰 通讯员 江泽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