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退市三级市场,二三级市场什么意思

近日,以聊城为例,《21世纪经济报道》追踪了三四线楼市的最新走势。

这两年这里的房价从5000元攀升到了13000元,但是最近二手房均价降到了11000元,而新开的项目降到了8000元。

事实上,关于三四线楼市,我们一直在警告,小城市的房地产有内在的缺陷。今天的文章不会在这方面展开,但会分享一些最新的迹象。

众所周知,房地产市场分为一、二、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土地市场,第二层次是新房市场,第三层次是存量房市场。大多数人关注的是二三级市场,也就是房价的涨跌,而对一级市场的感知相对较弱。毕竟,市场参与者(当地城市和开发商)与普通消费者无关。

但是,要想关注房价走势,就必须关注一级市场和土地的涨跌。

1-11月,嘉里监测的336个城市土地市场呈现明显分化。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一线城市地价开始上涨,但二线、三线、四线城市地价仍保持整体下跌,三四线城市地价首次转跌,跌幅2%。

上面提到的是单价在下降,但是从总价来看,今年1-11月各地的土地成交还是很高的。虽然这个记录没有被打破,但当地城市的土地收入比例已经显著增加。今年1-10月,市级资金收入在土地收入占用城市的占比达到87.2%,增速惊人。

这里有一些现象值得关注。上半年土地拍卖后,一线城市开始调整策略。下半年,尤其是年底,这一波集中销售明显降低了拍卖率。11月,北京出让13块地,总价316亿元,广州出让24块地,底价超430亿元。更多的土地在二、三、四线城市开始流动,比如今年的杭州、济南。

从数据来看,1-11月一线城市地价同比下降1%;二线城市地价同比下降14%,但去年同期上涨20%,幅度超过34%,相当惊人。

更麻烦的是三四线城市。由于货币化安置的介入,这些城市的房地产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商品房销售长期领跑全国。但土地市场已经开始走弱,三四线楼市的好日子基本结束。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三四线的土地总成交量虽然在扩大,但却是以更低的单价、更多的成交面积实现的。以价换量,一刻也不行。

数据显示,三四线城市地价在2017年6月创下历史新高(同比涨幅超过70%),之后一直横盘排列到2018年6月,而最近5个月地价持续下跌(同比涨幅只有2%,已经连续5个月下跌)。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由于需求萎缩的预期与当地城市收入持续增长之间的矛盾,我们只能以类似“穷追不舍”的方式卖地,尽量在房地产完全降温之前卖出尽可能多的土地。但现实情况是,三四线城市的土地市场已经疲软,开发商不太可能按单全收。对他们来说,只有一线城市和一些强二线城市最安全。

土地市场的交易虽然不会马上传导到二三级市场,面粉决定面包的价格,地价的调整是主导,必然会导致房价的调整,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按照业内通常的估算方法,目前的成交地价会对房价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