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北京国华教育培训中心,石家庄国华教育机构怎么样靠谱吗-

来源:环球网

2020年11月,一部改编自国华纪念中学毕业生真实故事的名为《国华的孩子们》的微电影在国华学子中广泛流传,随后引发广泛热议。

这部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开头,企业家王永坤在朋友圈看到了支教老师杨发来的一张照片,这让他想到了捐款。在捐赠仪式上,杨发现学生陈没有到场。后来,他发现陈的父亲在外打工,失去了家庭收入来源,处境艰难。哮天想辍学去工作赚钱。

哮天的父亲两个月前生病了,被转移到蔡颖医生所在的医院。由于蔡颖和她的同事们的努力,哮天的父亲逐渐好转。在哮天计划离家的那天,蔡颖帮助哮天的父亲将生活费寄回家,并与家人取得联系,鼓励哮天继续学业。

三个看似平行的生命,都共享一个共同的地理和精神坐标——国华纪念中学。

揭开国华的神秘面纱

2002年9月,广东佛山。当杨国强和女儿杨以2.6亿元的个人资本——,相当于他们——净资产的一半,成立国华纪念中学时,其前景并不乐观。

国华纪念中学学校纪念碑

“盖好房子和办好学校是两回事”。在很多教育工作者眼里,碧桂园集团董事长杨国强没有办学经验,这是国华最大的伤。

此外,国华的招生标准似乎已经注定了其“先天不足”——必须是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贫困家庭生贵子难”几乎已经尘埃落定。

一个没有办学经验的创始人和一群穷孩子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很多人悲观,认为这只是杨国强在同情心的驱使下,在头脑中做的一个没有终点的社会实验。

然而,杨国强却投身于过去。截至2020年,国华2582名毕业生大部分进入重点大学,硕士803人,博士141人,留学生108人。杨国强帮助3000多名学生和他们身后的无数家庭,在别人无法想象的领域改变了自己的历史命运。

单从招生标准来看,进入国华的门槛很低:全国招生不需要显赫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相反,作为中国第一所“纯慈善、免费、寄宿制的私立高中”,它甚至不向学生收取一分钱。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进入国华的门槛也很高,需要多方推荐、验证和考核,而且必须是贫困家庭的孩子。

“扶贫先扶志”,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可以帮助一个家庭,甚至很多家庭摆脱贫困。这是杨国强对“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的简单理解。

王永坤就是其中之一。

2006年,黑龙江鹤岗的王永坤进入国华学习。在此之前,因为家里穷,他连学费生活费都凑不到。"我担心我的同学会看不起他。"。

王永贞在国华读书的时候

后来王永坤发现大家都一样,很多同学都比他家难。

;">但在国华,大家都不用担心钱的问题,因为学校承担了孩子们的一切费用,从高中到大学,直到博士结束。


让王永锟大开眼界的是,学校有最先进的教学设备,很多先进的实验室、器材,是大学才有的;老师教学经验丰富,不乏教育界知名的大咖。


学生人手配备一部电脑,学校还定期组织孩子们外出,参观博物馆、艺术馆、工厂,到周边远足,以开拓大家的视野。


“按现有的标准来看,这几乎是一所贵族学校了”。


国华纪念中学的教学楼


2009年,王永锟考入了哈尔滨工业大学,致力于机器人研究;2015年硕士毕业后,他创立了斯坦德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2019年入选《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精英”。


创业后的王永锟


王永锟及其家庭的命运,从此得以改变。


滴水之恩 涌泉相报


据业内人士估算,培养一个学生,国华至少要花费25万人民币。另有数据显示,国华每年日常开支超过6000万元,杨国强投入已超过6亿元。


杨国强也曾表态:“即便为每个孩子花上1000万,只要能培养出一个像王选、袁隆平这样顶级人才,就是值得的”。


但仅从金钱的投入分析,并不能解释“国华精神”的延续。


“我认为,国华的孩子能如此勤奋,不光出于对知识的渴求,更多的是回报社会的责任感”,尹春霞从2008年起担任学生处主任,她将国华的德育理念总结为三点:一是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二是感恩和回报社会之心;三是志存高远,不拘泥暂时得失。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也曾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反映在国华,就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育人思想,和“立志、修身、博学、报国”的校训。


国华纪念中学校训


蔡莹是“国华精神”的忠实践行者之一。


2008年,蔡莹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立志救死扶伤。今年疫情暴发后,她主动申请加入北京医疗队,前往武汉战疫。


杨少敏老师,是2018届华中科技大学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后,她放弃其他工作机会,主动选择作为公益支教项目的志愿者,前往广西偏远山区的一处乡村小学,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支教助学。


“我得到,我回报,这是每个国华人的共识”。


上榜《福布斯》的王永锟、武汉一线战疫的蔡莹,在广西小学支教的杨少敏,成为了这部片子的主角,电影讲述了他们从贫困家庭走出、从国华毕业,回报社会的故事。


“这部片子其实只讲了一件事,即教育是如何改变一群孩子,以及他们的家庭的”,有网友如此评价,“也讲了一个道理,知识是战胜贫困的利器,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


但国华学子,对这部片子却有更深层的理解,是当片尾出现“既受助于社会,当以奉献社会为终生追求”那句话时,不少人湿了眼眶。


这句话出自杨国强,他们称为“杨叔叔”的那个人,是他将战胜贫困,照亮前途的火炬,传到了这群孩子手中。


接过火炬的国华学子们,征途才刚刚开始。


脱贫攻坚的民企力量


11月23日下午,贵州省宣布最后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也标志着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国家级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的一刻。


脱贫攻坚关键要解决的其实是“人”的问题。长期以来,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师资力量落后,整体教学水平不高,孩子们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以教育扶贫为救助的核心要素,提高贫困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贫困人口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就业技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个地区的贫困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既能扶智,又能扶志,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直接资助家境贫困学生,改善办学条件或兴办慈善性质学校,对这些曾经陷入困境的学生来说,接受教育、增长知识、掌握技能、健全人格,的的确确改变了他们和所在家庭的命运。


例如,国华纪念中学迄今共接收超过320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已毕业2582人,产出硕士803位,博士141位。截至2020年10月,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共招收2269名贫困学生,就业率达100%,其中72人月薪过万。


《国华的孩子们》导演徐凯伦说,有些孩子真的生来就没有运气去遇到一些可以走出去的机遇,横亘的那道坎不可逾越。“我是有被这间全免费的国华中学给打动,它的存在就给了孩子们一种‘命运’上可以产生变化的可能性,当然至于怎么走是这些孩子自己的选择,但这个世界最缺的永远都是一开始的可能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循着这种可能性,国华中学正在积极实践的教育扶贫事业,其实还远远不止眼下“帮助少数人改变命运”这样简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办学而不包括改造社会的命运,便是没有目的,没有意义,没有生气。所以,教育就是社会改造,教师手里操纵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作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教育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有着更为深远的现实和未来意义。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其中重点提到要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在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等宏伟目标。在经济发展迅速的知识时代,知识对经济增长起到决定性作用。当今时代,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时代呼唤一大批国华中学这样的学校,真正不忘教育初心、肩负责任使命、扎实耕耘一隅,定能种下一片森林,孕育出千千万万个知识型、技能型人才的可能性,这将塑造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