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个人创业项目 草根创业图片

走进许小平的陶瓷作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据半个院子的花园:月季花盛开,百花争艳;曲径幽僻,铺卵石;半亩方塘,浮莲片片;小桥流水,泉水潺潺。角落里的一棵树,几块奇怪的石头,又薄又皱;花园里有两棵老树,龙有干枯的树枝,上面长满了石榴。墙上种满了绿竹。凤尾密,龙细,风拂拂,摇曳生姿。花前竹下,草亭里,有一个背影,捧着壶品茶,捧着卷读书。当你回头看的时候,记者会笑着看你的眼睛:这个人就是许小平。

许小平,笔名单阳平,焦作市民间文艺协会副主席,我市知名文化人,原当阳裕元豪搁浅胎瓷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现任梅林文创R&D中心搁浅胎瓷项目负责人。

正是因为许小平的热情推荐,记者才顺利完成了对李文浩的采访,这是本系列的第五篇报道,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一个朋友直言:“你为什么不写许小平?他是一个多么会讲故事的文化人啊!”

其实记者之所以不愿意写许小平,是因为太多的朋友都熟悉他,担心写不出这样一个行走江湖、历经沧桑、有血有肉、侠义心肠、具有改革开放时代特色的民间草根。

许小平的座右铭是:不践行前人轰轰烈烈的事迹,你会感到惊讶,抵御风暴。

然而,文化圈的铁哥们私下里知道“一个好朋友,两个好酒,一个知心姐姐,到处走”指的是谁。

记者认为,独自走在艺术探索之路和人生旅途上的许小平,属于“不知恐惧与烦恼,但真正的名人都是浪漫的”类型。

人生大起伏

在我开始从事新闻工作之前,我第一次见到许小平。他去我的办公室和我的同学一起玩。看到我在练习书法,他问我想不想加入书法家协会。我当然会喜欢。临走时,他向我要了简历和两张照片。再次见面时,给了我们一张市书法家协会的会员卡,编号:405,入会时间是1995年2月23日。当时我不知道他做了什么。

后来接触多了,才知道许小平是个难相处的少年,太早踏入社会,经历了惨淡的世界。他意志坚定,性格叛逆,尤其珍视兄弟情谊。改革开放初期,他辞职下海经商,开始了国际贸易。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他成为了第一个一天天赚钱的富人阶层。

“上街吃饭,小平把一个‘大团结’放进口袋,让兄弟们随意点菜。他只是付账。”老同学们谈起许小平过去的英雄主义,总是称赞他。“当时我们的月薪只有几十块钱。”

后来,许小平投资失败,赔光了所有的钱。去南方经济特区创业,又失败。然后去文联帮忙,成立了省内第二家礼仪公司。

在此之前和之后,颇有艺术天赋的许小平与我市文化界的老艺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谦虚好学,聪明勤奋,在我市文化圈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为他日后的第二次、第三次创业铺平了道路。

时有大动作

1998年,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施工期间,挖出大量卵石。许小平对黄河石独特的质地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惊叹不已,他邀请朋友帮忙,带回几卡车鹅卵石,堆在一个秘密的院子里,埋在某个东西里,持续了一年多。

当许小平邀请记者参观时,院子里和房子里的黄河石头已经变成了石雕。原来,一年多来,许小平经常邀请书画界的老师来观赏《黄河石》,并据此在上面写诗作画

1999年,澳门回归前夕,许小平“回归黄河石刻艺术展”隆重启动。展厅里有1000多件大大小小的石雕,蔚为壮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正面刻有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徽、背面刻有《澳门基本法》序言的黄河石,放置在九龙莲花的精美木雕框上。许小平打算把这件作品作为焦作人民的礼物和黄河文化的象征赠送给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这一事件引起了各级媒体的关注

的广泛关注和报道,对树立焦作形象、宣传黄河石石刻艺术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石刻艺术展让许小平声名鹊起,也给他带来了更多的展示机会。


2001年,焦晋高速公路建设时期,许小平在省界焦作一侧制作了一处高约4米、长约27米的巨幅摩崖石刻:鬼斧神刀。这个特意而为的“刀”字,不但歌颂了高速公路建设者大刀阔斧、变太行天堑为豫晋通途的历史功绩,也成就了许小平“焦作石刻第一刀”的美名。


云台天瀑,天下闻名。可是每逢枯水季节,游客往往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许小平到现场考察后,拿出了自己的计划书,建议市里在瀑布左侧一块巨大的石壁上刻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汉字,以形成一处新的人文景观。至于选什么字、由谁来书写,可以向全世界华人圈征集,以形成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热点,进而扩大对云台山景区的宣传。此方案最终被国内地质学家以“可能会破坏山体植被”为由否决。


谈及此事,许小平至今仍愤愤不平:“焦晋高速公路上的那处摩崖石刻,如今是该长草的长草、该长树的长树,大自然的自我恢复能力是十分惊人的。况且,我会随山就势,因地制宜进行施工,哪里会破坏山体植被?五岳名山上的摩崖石刻,如今已成为景区重要的人文景观。如果当年都不许在自然景观上动刀,哪里有今天的‘五岳独尊’‘云海奇观’景点?”


过去的日子里,记者也时不时在我市的街头游园里看到许小平的石刻作品,感受他在艺术探索道路上不懈的精神和深深的足迹。即使在市政大厦前的“人民广场”碑刻后面,都见到过“山阳平刻石”的字样。


胸怀大气度


“这么多年,我从未见小平发过愁,也没见他怕过谁……”一位熟悉许小平的朋友这样评价他。


经历过“日进斗金”与“血本无归”,看淡了成败得失和人生起伏,“一好朋友二好酒”的许小平,可谓“处处有好友,顿顿有好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无论生意赔赚,招待弟兄们的酒,咱还是有的!”许小平一仰脸笑道。


因为好酒、好朋友,许小平结识了有着同样爱好的日本友好人士小塚齐先生。


2000年年初,曾任道清铁路管理局信号员的小塚齐先生在访问焦作期间,参观了许小平的“迎澳门回归黄河石石刻艺术展”,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建议许小平到日本展出。


经过小塚齐先生的积极运作,“中国黄河石石刻第一人者山阳平”的“黄河石石刻艺术展”在日本本州崎玉县米脂市开展。


面对前来参加开幕式的日本媒体、官员以及地方民众,许小平侃侃而谈山阳文化。从汉献帝禅位食邑山阳,到汉献帝玄孙刘阿知率领家族2042人东渡日本,落户大和国高市郡桧前村,形成了日本的坂上、大藏、原田等几大姓,并援引日本史学家坂本太郎所著《日本史概说》中的话:“刘阿知一族及其后裔传入日本的汉文化,无论在精神还是在物质方面,都给日本文化以划时代的影响。”


说话间,有个媒体记者突然发难:“你为什么叫山阳平?为什么要跑到我们日本来展览一堆烂石头?”许小平不加思考回敬道:“山阳平,就是要用山阳大汉文化,平了你们的狂妄之气!”


“当时,也不知道翻译人员是怎么翻译这句话的,反正现场所有的日本人集体起立,报以热烈掌声。”许小平说,“自尊者,人敬之;自卑者,人鄙之。我不能让个别日本人大发什么‘崖山之后无中国’的狂论!”


“从那之后,不断有日本人来焦作汉献帝陵祭拜。凡是经小塚齐先生介绍来的,我一律热情招待。”投桃报李,礼尚往来,回国后的许小平当然要尽地主之谊。


“小塚齐先生后来致电我,问米脂市展厅里的那些黄河石怎么办?我说都送给你啦!当然,人家也没有白要……”许小平得意地笑道。


2009年,玩够了石头的许小平,把兴趣投向了焦作市“四大城市名片”之一的绞胎瓷。他选择当阳峪山坡上一处荒废的院落,投资数百万元,将其打造成一座花园式工厂。他所研制的绞胎瓷、绞釉瓷产品以及巨型仿古绞胎瓷羽毛纹碗等,独具当阳峪古瓷精韵,受到了叶喆民吕成龙等国内著名陶瓷专家的高度评价。许小平被河南省陶瓷玻璃管理协会授予“陶瓷艺术家”称号。2014年,在首届中原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他研发的绞胎艺术瓷作品《唐韵富贵瓶》荣获金奖。


近年来,许小平又与中国当代著名画家、造型艺术家韩美林大师合作,签约承担了“美林文创研发中心”绞胎瓷项目,准备借助大师平台,让古老的绞胎瓷焕发新的生机,能够以国礼的尊贵身份,走上“一带一路”的金光大道。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相宜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