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淘宝大学vip课程骗局 淘宝大学创业教程

来源:央视财经

央视曝光理财骗子!1元学过理财,被骗了近万元!记者参观了现场,培训公司已经去了大楼.

许多没有专业背景或投资经验的投资者希望通过学习财务管理知识来提高自己的投资盈利能力。近日,记者发现大量名为“理财课程”“金融商务课程”的线上教学课程广告充斥互联网,其中不乏“摆脱穷人思维”“1元钱学理财”等诱人口号。那么,这些金融课程可靠吗?

进入理财小白鹰,一元理财被骗近万元

去年12月,来自北京的张女士看到一则广告,说她可以加入“理财小白营”,只需一美元就能在线学习理财课程。

被文章吸引,加上一块钱也不算太多,张女士毫不犹豫地迅速掏钱,进入了名为“十倍学堂”的金融知识学习课程。张女士发现,与其他线上教学不同,每个进入“理财营”的学生都必须填写个人信息,包括可支配月收入、负债情况和三个重要的财富目标。

通过网络课程,张女士开始学习股票、基金等金融知识。老师告诉她:“不管你现在处于什么样的财务状况,这都将是你一生中最有价值的课程。”。

课前准备、上课出勤、课后监督,让张女士越来越自信。为期12天的“理财小白营”结束后,老师开始向部分学生推荐进阶课程,鼓励他们成为金卡会员。

十倍学校在线财务管理课程的学生张女士承诺,他的课程将是永久的、终身的。还有五家资产上亿的大咖,每周给你上两次直播课。我当时觉得“小白营”这么好,金卡班肯定更好。

按照“老师”的说法,上14天的高级课程就能挣钱,年化收益率可以大于15%。带着这样的期待,很多同学花了近8000元成为金卡会员。但他们很快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出于失望,很多学生提出退款,但总是被各种理由拒绝,甚至被勒索。目前关于“十倍学堂”的投诉群只有5个,每个投诉群都有400多人。

十倍学校网上理财课学生张女士:我花了7999元。我向老师要发票,然后他就走了。他说那不是他的责任。

十倍学校网上理财课程学生朱女士:花了8888元,现在不回复任何问题。

注册地的人去大楼

“十倍学校”的大部分员工都离开了

可见,那些“金融培训公司”用低价和所谓的优质服务,以高价吸引学生成为金卡会员,但后续课程却令人失望。那么,这家“十倍学堂”理财培训公司到底有什么问题呢?带着疑问,央视财经记者也找到了这家公司。

在“十倍学堂”注册公司北京伟创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办公室,记者看到门上写着“十倍学堂”字样。平日里,当你走进这个办公区,你会发现100多个工位都是空的,只有附近一个区域,这里住着这家公司的四五个技术人员。他们告诉记者,当这家公司的人数最多时,四分之三的人都会爆满。

十倍学校在线理财课程工作人员:我们也没上班,是来讨薪的。

记者:公司其他人呢?

十倍学校在线理财课程工作人员:他们都走了。

记者:我能看看后台吗?我还能看吗?

十倍学校在线财务管理课程工作人员:课程背景已经关闭。

记者看到这里的植物已经枯萎,地上到处都是垃圾。各种迹象表明公司已经空了。采访中,记者碰巧遇到一位房地产经纪人向新客户展示房子。中介说,就在几天前,公司的租房合同到期了。

记者:什么时候可以开始租房?

北京某房产中介:前

几天打电话,房东说这一边空出来了。


根据记者在现场找到的一份资料,“十倍学堂”线上理财课程将“小白营”的用户分为六个等级。其中,学员是否有钱、可用资金是否在8000元以上,都会有明确的分类。而8000元正是能参加后续课程的门槛,也是这个“小白营”学员是否有价值的关键。几经周折,记者联系到了多名“十倍学堂”线上理财课程已经离职的工作人员。


十倍学堂线上理财课程前工作人员 王先生:我是社群销售。“小白营”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转化。


记者:转化成什么呢?


十倍学堂线上理财课程前工作人员:正价课,就是8000元课。


在“十倍学堂”的办公室,记者意外发现了一个笔记本,里面记录着回答学员各类提问的标准答案,包括“为什么老师只发文字不用语音”“推荐哪本书”等内容。员工还写了这样一段话:“明天把第一天洗脑文案给导出来”。


从现场获取到的材料来看,该公司销售人员超过120人,每人每月均有业绩考核,不达标将被扣除绩效。而业绩较好的销售人员,一个月加提成后的工资超过了3万元。


线上理财课参差不齐 付款下单需谨慎


可以看到,在网络上,所谓的理财课、财商课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面对类似“十倍学堂”这样的线上理财课程,消费者应该如何选择?一旦出现纠纷,又能够怎样保护自己的权益呢?


某平台理财课宣传人员:富人天天在洗脑,穷人天天在洗澡。为什么叫做富人天天在洗脑,你会发现有钱人天天在学习。


短视频平台上,类似宣传“财富自由、穷人思维、学会钱生钱” 的广告铺天盖地,让人眼花缭乱。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李源:学完之后可以跑赢通胀、投资收益率达到15%,诸如此类的宣传,其实已经涉嫌了虚假宣传,至少是一种夸大宣传的行为。


记者:你有专业的,这方面的学习背景吗?


某线上理财课工作人员:我自己也在报这个课在学习。


记者:就是说您一边在学习,一边还给他们上课?


某线上理财课工作人员:就是公司给的课件,然后我们就照着上课就好了。


在某投诉平台搜索“理财课”发现,相关的投诉超过了500起,内容涉及虚假宣传、诱导消费、无法联系到课程老师、推荐理财产品亏损严重、课程质量差等。法律人士认为,目前全程通过线上推广和学习的课程,确实给监管带来新的挑战。消费者在选择课程时,不要着急付款下单,还应擦亮眼睛、谨慎选择。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李源:可以关注一下经营者,或他的关联方,有没有一些不良的信息,最终我们也可以通过网络检索,查看这样的课程的品牌,是否有一些不良的评价。我们也建议消费者先签合同再付款,签署合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提供服务的经营者是谁,他们提供哪些服务以及如果遇到违约行为应当怎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