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益铭正在和茶农讨论茶叶生产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袁增伟通讯员李土寿
小益铭本可以在大学毕业后成功地成为一名电气工程师。但由于对家乡的热爱,他选择回到湛江市廉江市梁冬镇后塘村,接手父母班的发展,让原生态茶文化休闲基地活起来,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现代茶农”破解产销难题
“我爷爷没文化。他在家乡做茶农,能养活一家八口。父亲接过祖父的重担,培养我上大学。”2018年夏天,从华北电力大学毕业后,小益铭回到连江市梁冬后塘村,毅然成为一名“现代茶农”。他的选择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然而,在村民眼中,他的行为似乎不可思议。但萧以实际行动继承了父亲的产业,运用政府惠农政策,打造茶园电商平台,策划茶园文化旅游,并带来周边村民茶叶、水果销售的成功案例,证明他在家乡创业是正确的选择。
传统茶叶种植投入成本高,利润低,销售差。如何解决产销这个老问题,成了小最常思考的问题。
为此,萧从保证茶叶质量入手。除了组织员工参加各种实用技术培训课程外,他还专门聘请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的教授长期担任技术负责人,为基地提供技术支持。其次,走产业化道路,实行产、研、工、贸一体化,开展种植、加工、茶叶销售;茶具、茶艺销售;茶叶包装的开发和销售;茶文化旅游开发;茶苗引进、技术咨询等综合服务。同时,他也注重电商平台的使用。目前,尚明明牌系列茶不断销往全国和东南亚,深受消费者和茶友的好评。
游客大量增加。村民们不用担心卖水果
尚明茶文化休闲旅游区位于连江市梁冬镇后塘村,总面积133公顷。茶山连绵,茶园四季常青,生机盎然,池塘碧波荡漾,果园四季芬芳,美不胜收。这个村庄种植茶叶的历史悠久。有600多名村民喜欢种植和喝茶。90岁以上老人5人,80岁以上老人20多人。
在父母的支持下,小益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按照国家AAAA级景区规划,他做好了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水、电、光纤通信,建了停车场、茶文化推广和游客中心,还建了茶馆。开放的项目包括生态茶园观光、游客自助采茶、自助炒茶、参观制茶工艺、品茶、烧烤、垂钓、乒乓球、象棋、保健茶等。
肖说,为了让游客深入体验茶文化,他们围绕茶的历史文化、种植文化、加工文化、饮用文化等紧密设计景区,努力打造配套服务设施,让游客充分享受茶文化带来的立体感。如今,明尚明旅游区已成为“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与79家旅行社深度合作,每年可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
近年来,随着进村游客的不断增多,周边村民种植了荔枝、龙眼、桑葚、橙子等水果,可以在自家门口卖给游客,从而解决了水果销售问题。今年50多岁的村民潇雅乡,只种了2.7公顷的橘子。去年净收入20多万,一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
回忆起回乡种地的艰辛,感慨地说:“农村还有很多事要做。事实上,我四年的大学生涯并不是在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