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导师沫沫,创业导师黄浩明

2016年,全国社会组织增加值总额约278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37%,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0.73%。同年,我国社会组织总支出约637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86%,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66%。我国不活跃的社会服务机构比例为10.85%,疑似不活跃的社会服务机构比例为2.83%;不活跃社区组织占12.50%,疑似不活跃社区占1.96%。

7月16日,中国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北京万中社会创新研究院院长马庆余在“测算中国社会组织经济规模(N-GDP)”研究成果发布会上发布了上述研究成果。

近年来,我国社会组织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组织数量已超过80万个。社会组织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繁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社会组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有多大?

2016年6月,受纳拉达基金会委托,由马庆余牵头,组建了“中国社会组织经济规模(N-GDP)测算研究”课题组,对中国社会组织经济规模进行测算。中国社会组织经济规模(N-GDP)的研究成果采用收益法计算,抽样对象是基金会、协会和社会服务机构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新产品及其相关价值。

发布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对部分内容存在争议,认为报告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但普遍承认完成了从0到1的过程,意义重大。

“这是社会组织经济价值系统研究的开山之作”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文化教研部主任齐淑玉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本次研究对衡量社会组织经济规模的意义及其对社会组织发展的深远影响。他说,虽然党、政府和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社会组织的作用,但目前学术界对社会组织的研究更多关注社会组织的社会影响,对社会组织的经济价值关注甚少。“马教授带来的研究团队所做的研究项目,是第一次系统的研究和开拓。这一研究结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中国社会组织经济贡献的新视角”。

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北京市社会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卢健在致辞中表示,N-GDP测算研究不仅填补了社会组织实践研究领域的空白,而且是突破和创造。“调查范围之广、研究深度之深、交叉融合之广、工作流程之难,都是极其罕见的”。

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深圳国际公益研究院院长王表示,这种对社会组织经济价值的系统研究是一种开拓性的工作,对于学术研究来说,在社会领域运用经济模型也是研究方法的一大突破。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团表示,每一个数据都应该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而不是简单地照搬别人的数据。本研究在概念定义本身和跨学科交叉方面持谨慎态度,“从方法本身来看,非常注重科学性”。

北京市社团办公室主任严认为,社会组织的经济贡献很难计算。该研究不仅填补了学术空白,而且对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数据标准等规范性要求。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王介秀认为,测算数据可以让政府部门和公众意识到推动社会组织发展的紧迫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政府制定政策和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副学院

长黄浩明表示,这些数据“比较真实反映了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很有说服力”。他同时也建议,以后的研究对象分类可以更细化,比如服务类的和倡导类的社会组织的经济贡献分别有多大,而且除测算经济贡献外,还可以测算一下社会组织的“社会贡献”。


“用经济价值去衡量社会组织价值,是以己之短去比他人之长”


对于此次研究成果的发布,在不少专家学者肯定的同时,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意见以及建议。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丁元竹教授就对研究提出自己的建议,在测量经济价值的同时,对社会组织的社会价值、社会效益的测量也至关重要。“社会组织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的贡献,不是单靠经济价值能体现出来的”。


另外,丁教授还建议未来可将大数据引入研究,并积极推动此套测量方法纳入到国家统计体系中,更制度化地帮助社会组织的发展。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院长康晓光也建议研究还可以往深里再做一做,“进一步对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


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教授认为不能以纯经济学的角度衡量社会组织在经济领域的功能,“我们用经济价值去衡量社会组织的价值,是以己之短去比他人之长。”


北京市社工委的闫晓强处长也认为在社会组织的社会效益这一方面的研究需要的到重视。“我们研究社会效益从另外一个方面也在研究它的隐性的经济效应”“它的社会效益侧面反映出来的经济价值,比正面直接产生的经济价值应该要大。”


对于各位专家学者的建议和意见,马庆钰教授表示感谢。他也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希望,一是希望能和民政部的统计部门进行交流,跟他们对接;二是希望能跟国际学界对接,让中国社会组织的研究走向国际化。(沈静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