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大生猪上市公司陆续公布了11月生猪出栏数据。不出所料,随着年关的临近,大多数企业都提高了生猪出栏量。在11月下旬猪价上涨的带动下,各大巨头的生猪平均售价也呈现出前低后高的趋势。
那么,目前各个企业的产量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为什么企业之间存在明显的价格差异?如何看待2021年猪价?把数据结合起来分析。
1 牧原第一位置牢固,新希望升到第二
从整体数据来看,11月牧原依然是不折不扣的“养猪一哥”,发布207.6万头,比10月的151.6万头高出56万头,同比增长36.9%。
与10月份的91.15万头相比,新希望六和11月出栏生猪138.52万头增加了47.37万头,52%的增幅也挤掉了正邦和排到了11月出栏量第二的位置。
第三名,正邦科技本月出栏生猪105.32万头,较上月减少14.73%。另一家下降的企业是金,下降19.69%。
文仍以83.8万头猪排名第四,其次是天邦股份,屠宰猪43.91万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0月份,11月有8家企业的出栏量实现了环比正增长,,牧原、新希望、天邦、大北农均出现负增长。可以说,猪价的上涨带动了巨头们的产量。
2 11月猪价由降转升,哪个企业卖价最高?
11月份,我国生猪价格呈现先降后涨的趋势,尤其是下半年。具体来说,温氏育肥猪销售均价达到29.14元/公斤是唯一一家猪价超过29元的公司;正邦、金鑫农、新希望、天邦的平均售价均超过28元,而天康生物、沐源的平均售价分别为26.86元/公斤、26.32元/公斤,明显低于其他企业。
在销售价格方面,根据温氏和牧原的差距接近3元,猪场电网分析,主要是生猪价格的地区差异造成的。
11月猪价上涨受西南地区带动,再受中南地区禁运政策提振,导致南北猪价差距拉大。和文的养猪场主要集中在南方,而牧原主要集中在北方,因此不难理解销售价格差异拉大。
南高北低现象更明显,
临近年底,不少企业通过不同渠道表达了对明年猪价走势的看法。据猪圈动力网报道,虽然近几个月猪价一直在下跌,但大家对未来一到两年的猪价还是比较乐观的。
其中,沐源股份在12月初公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透露,未来2-3年,3 各企业如何看待2021年猪价生猪市场价格将随着供应量的增加而持续下降
天邦股份直接给出了12月初公布的投资者调查接待记录中的数据。公司对猪价有三个预期,预计明年国内生猪价格仍将维持较高水平。预测明年猪价整体走势先高后低。
正邦科技最看好明年猪价。它在最近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中表示,谨慎估计均价 18 元左右,中性估计均价 20 元左右,乐观预期均价 22 元以上,也表示,行业对猪价的预期也是悲观和乐观的交替,而不是瘟疫。如果有重复的情况,平均价格可能会更高。
保守预计明年全年均价维持在 22-24 元/公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