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不审核直接放款5000,拍拍贷下载

来源:齐鲁晚报

3月17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禁止小额贷款公司和无牌照贷款机构向大学生贷款。随后,“大学生借花后不贷款”的话题成为热门话题,迅速引发网友热议。

据记者调查,各种贷款平台都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各种消费贷款,如美容贷款、培训贷款等。一些大学生深深地卷入了这些贷款,一些人仍然用贷款来支持贷款。《通知》发布后,依然有贷款公司可以给大学生贷款。

01

我用父母的美容贷款做了抽脂手术

3月7日,王女士在女儿秋秋(化名)的宿舍铺床时,发现了一张CT检查的片子,觉得女儿最近状态有点不对。王女士连忙问她发生了什么事。

秋秋在济南上学,今年19岁。2月底,秋秋在济南一家美容整形医院做吸脂手术。“我女儿说,她和同学之前一直在这家医院做脱毛等项目,医院工作人员会

他们被推荐抽脂。"

抽脂的费用是15000元,根本没有,所以工作人员推荐给她贷款。根据工作人员的提示,秋秋下载了一个APP。

秋秋只用了一张身份证就申请了贷款,贷款分24期,每期还款850元。

王女士是在秋秋自己完成这两期后才知道的。“当时,医院的人告诉秋秋,他们可以通过每月向父母要求更多的生活费来偿还这笔钱。”王女士计算了一下,如果秋秋完成了24期,

还款总额2万多元,“利息5000多。”

幸运的是,经过与医院多次协商,剩余的贷款医院已经还清,但现在秋秋身体一直不好,王女士很着急。

除了“美容贷”之外,很多面临毕业的大学生在求职时也被迫接受“培训贷”和“毕业贷”。前段时间,一套公寓被打雷后,很多租客在维权时得知自己有“租房贷”。

360金融贷款、分期贷款、粮食贷款、pat贷款.知名和不知名的借贷平台越来越多。大学生贷款形式多样,有毕业贷款、培训贷款、整形贷款等。

02

没有抵押物,还可以借一两千元

3月23日下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以大学生身份联系济南某借贷公司工作人员,称想借1-2万元。

对方先问有没有抵押物,记者告诉他没有抵押物。

后来对方说可以以美容贷款的形式出借,贷款一两千元,一年一两千元的利息。

济南市公安局历城分局法制大队民警尹超斌介绍,2018年,历城分局破获一起网络套路贷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8人,其中1人与138起案件有关联。" 25%的病例与大学生有关."

尹朝斌说,这些大学生,无一例外,借钱都是因为买了非必需品。

只需一个电话和一张身份证照片,大学生就能获得贷款,然后一步步陷入常规。贷款越来越多,无力偿还时,贷款公司的人会打电话骚扰恐吓,甚至打电话给亲戚朋友。

有时还会进行暴力催收。


记者梳理发现,近几年,大学生深陷网贷的消息屡见报端。去年有一名大学生因迷上赌博走上借网贷之路,最终因还不上贷款跳楼身亡。前段时间西安一模特公司被曝诱导大学生网贷,学生和家长找上门,发生了群殴事件。


前些年,大学生背上巨额校园贷,遭遇“裸贷”等事件也接二连三发生。


03


以贷养贷,可能始于一双球鞋


在某网络平台搜索“大学生网贷”,很多人在此讲述了自己背上网贷的遭遇。


网友kk是一名大四学生,他的网贷之路始于一次外出游玩,在身上钱不够的情况下,用了美团生活借钱,之后发现每个月的还款自己完全可以承担得起,于是走上了借贷之路。这个平台的额度用完后,就用从另一个平台借来的钱还上一个,也就是“以贷养贷”,


最后越贷越多,四个平台一共借了近4万元,在巨大的焦虑和压力下,向父母坦白,


最后靠父母的帮助成功“上岸”。贷款还完后,kk关闭了所有的网贷平台。


kk的自述引发了一百多条讨论,很多大学生留言说自己的遭遇跟kk很像,有人是因为一双球鞋,有人是因为一部手机,有人是因为一件化妆品,走上了“以贷养贷”之路。有人在父母的帮助下上岸,还有人不敢告诉父母,后悔苦恼不已……


据报道,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网贷平台提供的分期付款会弱化年轻人的危机意识,并透支未来。一件商品分期后每个月可能只需要还100元,压力不大。有了这样的心理,年轻人可能会分期购买很多东西,这些分期累积起来就是一笔不小的款项,并且会持续很久。


此次五部委联合规范大学生网贷,已经是继2009年规范学生信用卡业务和2017年的“校园贷”专项整治之后,第三次对大学生互联网贷款业务的治理。


04


“没了花呗可怎么办?”


“花呗借呗不得向大学生放款”的话题登上热搜的当天,一名大学生将此消息发到了一个考研群里,很快引发了一波讨论。张林(化名)从群里看到,有的学生留言,“以后没有花呗了可怎么办呀?”


张林倒是没有这个担心。正在济南一所高校读大四的他,从大一开始使用花呗,现在的额度为三千多元,“我身边的同学,几乎没人不用花呗,大家的额度都在三四千元左右。”


“倒是在厕所里看到过‘借钱快速到账’的小广告,这种借贷一般利息都很高,不过没听说身边有同学借这种网贷的。”张林说,网贷的广告很常见,现在更多的是在浏览网页时刷到。


除了花呗外,美团月付、京东白条等,都是张林和同学们常用的消费方式,“不过还是用花呗的人最多,因为大家都用淘宝,付款用的就是支付宝。”


张林的一个舍友,喜欢游戏和球鞋,此前他在京东买了一款游戏机,使用了京东白条,“舍友没敢把买游戏机的事情告诉父母,自己又没有这么多钱,所以就用了京东白条,这样每个月还一些,就能买得起了。”张林说,舍友有时候买一些价格较贵的球鞋也是如此操作。


有同学用美团定外卖,开通了美团月付,“到了月底一次性付清。”


对大多数的大学生来说,父母每月都会给固定的生活费,如果自己的消费高于生活费,花呗等就成了他们的支付手段。


不过张林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很多同学即使手里的钱够花,也会选择用花呗,


“按时还款没有利息,分期还款,利息也非常少。”这样一来,自己手里就有了更多可支配的余钱。


前段时间张林买了一部两千多元的手机,就是用的花呗支付。“分6期,每期还400多元。”其实在买手机前,父母已经将钱打给了张林,但他还是选择了花呗,“很多同学都这样,手里有钱也会用花呗。”


张林说,目前他的花呗可以正常使用,额度也没有降低。如果花呗不能再用,对他的影响也不大。他并没有过度依赖花呗,平时消费比较节制,如果遇到大额支出,就会向父母开口。


05


“早该管”和“一刀切”


在“花呗借呗不得向大学生放款”的热搜下,评论呈两极分化。


一部分网友表示支持,“早该管管了”。他们认为大学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父母,花呗借呗等为他们提供了提前消费甚至过度消费的途径,容易滋生消费主义。有网友留言说,近几年大学生网贷事件频出,这不是一个好的信号,花呗、借呗、分期乐、趣分期,以及逐渐对大学生放开的信用卡政策,容易引起大学生负债导致的不稳定因素,也会因此给家长乃至社会带来负担。


另一部分网友认为没有必要“一刀切”,大学生使用花呗借呗较为普遍,渠道正规。他们认为,可以限制花呗借呗的使用额度,如果禁止使用,可能会导致有的学生去借“不正规的网贷”。有网友留言称,即便花呗借呗不放贷了,其他金融机构依然存在,真正想贷款的学生,不会因为一项措施就不贷,而真正深受其害的案例,往往用的是那些小而不正规的网贷平台。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铁岗分析认为,目前消费的多元化和新鲜事物的驱动,让有些大学生产生了攀比消费的心理,他们的需求超过了自身的实际,再加上网贷公司的鼓励、引诱甚至欺骗,造成了不少大学生借网贷的现状。大学生本身没有收入,不管是从道德情感方面还是社会准则方面,都不应该向大学生提供借贷,他们的还贷方式主要还是依靠父母或者奖学金等。


此次五部委联合规范大学生网贷,李铁岗认为这不仅能优化金融和消费市场的环境,还能保护大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尹朝斌介绍,经过3年的扫黑除恶,对非法网络放贷的打击,目前网络贷款的犯罪率大大降低。不过尹朝斌提醒广大市民尤其是大学生群体,要提高警惕,注意辨别网贷信息的真伪,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