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特约评论员宋清辉(著名经济学家)
目前正是年报密集披露季,也是投资者关注现金分红的繁忙时间节点。不管股市情况如何,每年都有少数公司分红很大,成为“别人炒的上市公司”。对于投资者来说,分红是一件好事。业绩优异的上市公司可以让很多投资者享受到企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即使二级市场股价低迷,投资者的账户里也会有更多的资金,所以不用担心浮亏锁定投资资金。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现金分红具有一定的诱惑力,可以吸引部分投资者参与公司股票交易,对后期市场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既然采用现金分红,就意味着上市公司要将实实在在的资金分配给持有公司股份的投资者,并将资金转入投资者账户,而公司的总资产也会同时减少,即投资者收到的现金分红越多,公司的总资产减少越大。那么,现金分红会把上市公司划分为差公司吗?在制度安排下,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分红送股,企业也不能想分红多少就分红多少。严格的监管限制了上市公司大幅分红的冲动。
红利有两面性
不是每个人都想从上市公司获得现金分红。毕竟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现金分红可以吸引更多喜欢价值投资的投资者,有利于公司的市值管理和公司在二级市场的融资。同时,较高的分红收益会使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将资金长期投向业绩优异的上市公司。较低的交易频率、稳定的股东状况等因素会减轻公司股价在二级市场的压力,也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健康发展。
然而,狂欢过后,现金分红将成为上市公司经营发展的压力。营运资金的减少必然会损失一定的机会成本。资本擅长“钱生钱”。上市公司原本有机会将这些资金用于其他生产或相关经营活动,却因为现金分红而失去了“钱生钱”的机会。
现金分红也有可能在企业内部引发矛盾,一些员工辛辛苦苦工作一年所获得的利益甚至远远低于公司以现金分红的方式向投资者支付的利益,从而影响其工作积极性。这也是很多企业不上市的原因之一。与其把公司的利润交给只出钱不出力的投资人或投机者,不如把钱交给努力工作、奋战在一线、为公司利润出力的一线员工。因此,许多企业愿意与员工分享他们的可支配收入。毕竟“不浪费水”可以激发员工的潜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有投资者会认为,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虽然是账面上获得的,但可以进行的除权会使股价降低相应的金额,投资者账面上的资金总额没有变化。这是因为上市公司的分红不同于理财产品的利息收入。理财产品是以投资总额为基础的,所以与投资者的初始投资有关;分红以投资者持有的股票数量为基础,投资者参与入股时不考虑股价。它们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如果上市公司实力较强,剔除股息后的股价会在新财年回升,甚至达到更高的位置。
这也是为什么部分上市公司采用“预复权”模式时,历史股价会变为负值的原因,因为之前分红太多,公司股价相对坚挺,历史现金分红总额已经超过公司市值和资产规模。如果这类公司能够持续稳健经营,未来投资者将持续获得丰厚的利润,公司股价在持续去权的过程中会持续上涨。
公司分红应该是理性的
同时,有些人可能会有疑问。既然分红总额能达到这么多,如果不分红,未来如果把计划分红的资金用于产品研发、市场拓展、人才培养,可能更有利于公司综合实力的发展。越来越强大的实力将带来更多的经营业绩,并进一步提升公司价值,进一步推高公司股价,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社会影响力。把钱花在刀刃上,让公司获得更多的利润,让投资者享受股价低买高卖的投资收益,这不是“香”吗?
有人可能会反感——上市公司拿钱分红,那为什么还要质疑呢?因为构建了良好的资本市场秩序,上市公司理性分红也不可或缺。
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企业因各种关闭而遭遇现金流“停滞”,2020年上半年不少企业营收水平大幅下降。这一突如其来的不可预测事件,也在提醒着“黑天鹅”、行业、地区、行业的不可控、不可抗力事件,都需要充足的现金流作为持续生存的保障。
如果企业的“土皇帝”现金分红行为是非理性的、非理性的,会受到市场投资者的一时称赞,但也会为自己埋下隐患。因此,笔者认为上市公司在分红时也要保持理性,否则可能会出现“现金分红一时爽”“分红总是爽”“兜里没钱就不开心”等情况。
国家商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