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在医药R&D领域,患者首次加入集团时股价会出现波动,获批落地时,由于对未来商业化的预期,会带来新一轮估值提升。
格隆汇指出,在近期频繁的多重利好消息下,三生药业(1520.HK)今日开盘报10.06港元,盘中一度触及10.28港元,涨幅达4.68%。值得注意的是,三生制药的PE(TTM)为24倍,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图表1:三生药业股价走势(1530。香港)
数据来源:WIND,格隆汇整理数据截至2010年7月2日,
一方面,三生药业的好消息来自子公司的分拆会议。公开资料显示,三生药业子公司三生郭健在科创板上市注册已获中国证监会核准,上市日期指日可待。
另一方面,三生药业的核心产品喜讯频传,在国产替代趋势下具备系统性竞争优势。2020年6月19日,三生制药(1530.HK)宣布,注射用尼妥珠单抗(商品名:赛普汀)正式获得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化疗联合治疗。7月1日,Sepptin在北京、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江苏、安徽、山东、浙江等地开出首个处方,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的自主研发抗HER2单克隆抗体。
此外,6月28日,抗IL-4R单克隆抗体治疗特应性皮炎(湿疹)的临床试验获得FDA批准,并被SFDA接受。7月2日,美国抗PD-1单克隆抗体(609A)临床I期试验已完成所有患者的入组。
值得注意的是,三生药业也在高淳资本创新药赛道的布局名单上。众所周知,高淳资本在国内医药投资领域有着独到的眼光,今年又通过投资几只新的医药股赚了不少钱。那么,在投资上,能否复制高陵资本的作品,跟随丹娜关注这位医疗领域的创新药老将?
日益增加的乳腺癌患者与过度的进口产品依赖
乳腺癌是发生于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分为非浸润性乳腺癌和浸润性乳腺癌。遗传因素、长期饮酒等因素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据国家癌症中心2015年统计,乳腺癌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在许多乳腺癌患者中,约25%显示HER2阳性。根据Jost Sullivan报告,中国抗HER2单克隆抗体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约14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约3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3.9%。随着乳腺癌新药加速上市,更多新药和生物相似药物的可及性提高,未来抗HER2单克隆抗体市场将快速发展。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约94亿元,2018-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约为23.9%,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约为5.3%。
年增长率继续增长至 2030 年的约 136 亿元。图二:中国抗HER2单抗药物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格隆汇整理
现有研究表明,抗HER2单抗作为IgG1抗体,可参与免疫系统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能够参与多种免疫的特征使其的应用具备定向性、高特异性、安全性和低风险的特点。因而抗HER2单抗能成为HER2阳性的乳腺癌的有效治疗手段。
与此同时,在伊尼妥单抗临床 III 期数据也显示该药物治疗HER2过度表达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肿瘤无进展生存期显著延长,进展风险显著降低;肿瘤客观缓解率显著提高,临床获益率显著提高;未出现超敏反应和心脏毒性等严重不良事件,具备可预见、可耐受和可控制的安全性。
从国产替代到布局未来
乳腺癌作为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的癌症,靶向药物已经成为治疗肿瘤的新兴方式。然而,靶向治疗效果好但价格昂贵。目前,国内有数家企业都在布局抗HER2单抗领域,但仅三生国健已获批,有望领头代表国产替代药物在该领域冲击国外药企的垄断地位。
在国产替代的这条路上,三生制药的布局并不止于此。
特应性皮炎(湿疹)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一部分患者具有遗传过敏素质,伴发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儿童发病率高,世界范围内>10%,成人也很常见。
根据公开数据统计显示,特应性皮炎(湿疹)影响1800万-2500万美国人,大约30万成人亟需治疗药物。在中国,20年来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也在逐步上升。我国约有超过230万青少年受到特应性皮炎的困扰,儿童患者也达到200万-300万。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特应性皮炎在中国的发病率也逐步上升。
6月28日,三生制药公布,其自主研发的抗白介素4受体alpha(IL-4Ra)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代号:611)于近日获得美国FDA临床试验批准,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湿疹)患者。公司将尽快开展该产品在美国的临床试验入组。另外,该产品在国内的临床试验申请亦于近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受理。
总体来看,伴随着三生制药的研发产品接连开花结果,配合其成熟的生产以及商业化能力,未来也将在众多药企中脱颖而出。
从研发进程上来看,根据公司年报数据显示,三生制药共计拥有32个在研项目,其中22项作为新药开发,涵盖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其他疾病等领域。其中,仅在最热门的肿瘤领域就已经涵盖HER2、CD20、PD-1、VEGF、EGFR等空间较大的热门靶点。未来三年内也预计将拥有2款新药以及14项上市申请提交,迎来研发收获期。
从生产和商业化能力上来看,目前三生制药共计拥有5个生产基地,产能排在国内大分子制药公司中第一。销售团队在医院覆盖率高,拥有庞大的销售几分销网络,这也为公司后续更多重磅在研产品商业化铺平道路。
小结
从自主研发的注射用伊尼妥单抗从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到在北京、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江苏、安徽、山东和浙江开出首张处方,仅仅历时12天。在这神速的背后,体现的就是在如今药企体系化竞争的时代下三生制药的竞争优势。
一方面,面对患者“吃不起药”的局面,三生制药凭借自主研发,正在用国产替代,让创新药触手可及。无论是单看近期传来研发利好的注射用伊尼妥单抗、IL-4Ra,还是全面细看公司的研发布局,每个研发布局都是超前的技术,未来也将成为公司发展的重要引擎。
另一方面,能够处方落地迅速,离不开强大的生产与商业化能力。作为老牌药企,要想在医改进入深水区之际,突出重围破茧成蝶,生产与商业化能力必不可少。相比起其他Biotech公司生产还需要外包机构,商业化还在规划,三生制药已经拥有强大的自建产能。而已经拥有多款重磅产品销售的经验和全国渠道网络,未来也将为公司以后的在研产品商业化铺平道路。
从公司估值上来看,公司的PE仍处于历史相对低位,相较于同期医药板块溢价较高而言,安全垫相对较厚,成长空间较大,值得在后疫情时代之下持续关注与期待。
图表三:公司PE BAND

数据来源:WIND,格隆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