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大连创业大厦都有什么公司 余杭区高新园区创业中心

大连高新区创业大厦。图片由高新区管委会提供

美丽的小平岛。图片由高新区管委会提供

通讯员杨雯雯李一花

本报记者卢

奋斗可以创造奇迹,让梦想成真,赢得未来。在刚刚召开的高新区2020年度工作任务部署动员大会上,无论是市委常委、高新区和生态科技创新城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的年度工作报告,还是曾波的讲话,都贯穿着斗争的力量。一年来,高新区人民坚持“高而新”的发展理念,在“整理行囊,重新出发”的征途上迈出铿锵步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过去一年,高新区聚焦推动“高新”发展,确定培育“1 5”产业方向,明确“一核两城多园”产业布局,在解放思想、明确方向、理清思路上扎实前行。

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等取得可喜成绩。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比全市高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85亿元,增长18.3%,高于全市20个百分点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8亿元,增长6%(不含减税降费因素,实际增长16.3%),高于全市8.5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增长44.3%,占全市的1/6;进出口总额90.6亿元,增长11.98%,高于全市21个百分点。各项经济指标均居全市前列。

高新区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77家,总数757家,占全市的43%;专利申请量3288件,授权量2124件,分别占全市的30%和40%;技术合同成交额102亿元,占全市的54%;研发支出占GDP的4%;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41%,占工业增加值的50%。提前完成自创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A

主业主体责任强化,创新动能充分释放

高新区坚持以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投资中心核心区为主线,牢记“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使命,全面聚焦主业,重点培育发展数字技术与智能制造、清洁能源、生命健康、智慧海洋、文化创意“15”产业集群,着手编制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出台一系列鼓励知识产权创造的政策,制定培育“瞪羚”

全年辽宁省新认定2家潜在独角兽企业、10家瞪羚企业、3家新R&D机构、6家离岸创新中心;成立产业创投公司和科技金融联盟,设立高新区产业创投引导基金,煽动社会资本50多亿元,动员区内金融机构新增贷款25.6亿元,增速40.8%;争取中央、省市各类扶持资金3.28亿元,落实各类扶持政策5.96亿元,增加税费12亿元;主板上市公司3家,新三板上市公司36家,新四板上市公司114家,上市后备企业30家;推动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53个投资项目复工。

高新区通过加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等共建“大学科技园”,创造了积极的条件


B


招商“双创”持续发力 创新资源快速集聚


高新区抓住“数交会”、海创周、达沃斯等机遇,对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项目开展“点对点”招商攻坚。全年“走出去”赴境外招商2次、国内招商38次,“请进来”接待来访客商团组200余个,引进了德国莱茵集团财务共享中心、英国RPS医药科技大连研发中心等18个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重点企业项目。目前,高新区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重点企业项目总数达132家。


通过进一步完善“双创”政策体系建设,升级“众创十二条”“海创工程”政策。全年新建众创空间3家,累计建成43家;坚持“海创工程”“科创工程”双轮驱动人才工作,共引进高层次人才219名,新入驻 “海创工程”项目7个,引进10名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带项目创办企业。


“大连市智能家居技术创新平台”、“同创未来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获得2019年度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扶持。成功举办第20届中国海创周,吸引投资近6亿元,集体签约项目23个、金额15亿元,达成用人意向903人。高新区被评为全国12家进步明显的双创示范基地之一,高新区创业中心连续6年获评国家级优秀科技企业孵化器。


C


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营商环境显著优化


高新区于去年年初,提出了打造东北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把企业当“亲人”,把群众当“家人”,既做“保姆”又当“店小二”。启动了标准提升工程、硬件提升工程、服务提升工程、作风提升工程“四大工程”,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全年共录入系统中的政务服务事项841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积极推进全部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大厅,全年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共计42.8万余件;编制了高新区政务服务事项“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就近办”事项清单,实现了100个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其中53个事项可实现“不见面审批”办理。建立了“先予处置”工作机制,设立2000万元专项资金,启动了高新区市民服务平台暨81118111市民热线,实现全年365天24小时全时段在线接听企业群众来电。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新办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普及率93.13%,居全省首位。


D


社会治理成效显著 民生保障全面改善


在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上,高新区坚持高标准推进、高品质建设,重点在“精品化建设、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执法”三个方面用气力、下功夫。全年开启了园区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全年区财政累计投入2.03亿元,推进高品质园区建设,对黄浦路、学苑广场、万达广场、环涛路、河口高架桥周边重点的路街进行改造提升,使主要街区面貌焕然一新;完成了黄泥川污水处理厂和龙王塘河污水管线配套工程并投入使用;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明显,建成垃圾分类示范小区67个,覆盖居民6.3万户,建成区居民覆盖率占比已达97%,公共机构垃圾分类达到100%。


同时,注重努力改善园区绿色生态环境,建成了区、街、村三级河长体系,建成了全区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及手机APP终端,对国家森林督查发现的86个疑似违法占用林地图斑进行了核查,并对擅自改变林地用途、擅自打井取用地下水案件依法进行查处。


在民生保障上,高新区去年新建扩建学校4所、公立幼儿园4所、社区卫生服务站2个;完成高新区书屋和8个社区足球场建设;对36个小区3.74万户居民进行了天然气入户改造;新建公厕6座,开放共享公厕34座。城镇新增就业325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16%;新农合筹资标准全市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