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室内用桶养殖泥鳅图片 室内特种小型养殖项目

泥鳅作为一种杂食性淡水鱼,养殖方法简单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生态养殖技术

唐黎标

目前,稻田养泥鳅技术已在水稻种植区广泛应用。泥鳅作为一种杂食性淡水鱼,养殖方法简单,养殖技术容易被养殖户掌握,是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生态养殖技术。

一、稻田养殖泥鳅的优势

稻田养殖泥鳅,既能不损伤稻田,又能保护土壤。国家推广稻田泥鳅养殖技术,是基于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促进国家耕地保护的进步,提高国家粮食安全。稻田种植泥鳅是一种双赢的养殖理念。在稻田间游动泥鳅,有助于疏松稻田土壤,改善稻田空气循环,有助于水稻生长;泥鳅以一些威胁稻田的昆虫为食,有效减少了水稻害虫的困扰,减少了农民使用农药的量,进而促进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泥鳅排泄物也是水稻的有效肥料,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因此,稻田养殖泥鳅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同时,水稻可以为泥鳅提供生存环境和良好的栖息地。稻田养泥鳅成本较低,只需提前准备少量尼龙网和塑料薄膜。据合理估算,剔除人工成本,每亩只需增加投资成本200元。

稻田养泥鳅技术含量低,比水泥池或网箱养泥鳅耗能少,养殖方法简单。中国的水稻种植面积很广。稻田养泥鳅虽然产量略低于水泥池或网箱养泥鳅,但稻田养泥鳅的整体经济效益高于水泥池或网箱养泥鳅。对于农民来说,稻田养泥鳅会带来额外的经济效益,获得更多的整体利润。

二、日常管理工作及注意事项

1.稻田的选择和种植。稻田应选择地势平坦、保水性强、水源丰富的田块,并竖起围栏,防止青蛙等生物进入破坏水稻;水稻品种选择要向抗倒伏、耐肥、抗病的高产水稻倾斜;插秧时要注意技术,保证浅、稳、直、平四大种植点,注意间距,保证水稻能均匀获得营养。

2.泥鳅的放养准备。泥鳅应放养健康的苗种和鲜艳的外表。放养前,水田应灌水15天左右,水深60厘米。泥鳅要彻底消毒3~4天,然后换上新水。水稻幼苗返青时是最佳的备耕时间,所以晴天要把幼苗放入稻田。

3.肥料管理。泥鳅是一种杂食性鱼类,通常以稻田杂草、硅藻、昆虫和浮游生物的幼叶为食。在稻田养殖泥鳅的过程中,要保证泥鳅有足够的食物,并及时施肥。在施肥的过程中,要少量均匀施肥,防止过量施肥对水质造成不利影响。施肥平均每10~15天进行一次。同时要根据水田实际情况控制施肥时间和肥料用量,根据水的颜色决定尿素和碳酸氢铵的用量,保证整个水体黄绿色。

4.喂泥鳅。泥鳅在稻田中密度较高,浮游生物不能满足泥鳅的摄食需求。因此,养殖者需要定期投喂豆饼、蚯蚓等人工饲料,以满足泥鳅的正常生长需求。泥鳅是一种贪吃的动物。过量投喂会导致暴饮暴食,可能导致消化不良,但也可能影响正常呼吸,最终导致泥鳅死亡。因此,饲养者应注意饲养量,灵活控制饲养时间

5.水位控制。控制水位是稻田养殖泥鳅的重中之重。只有正确把握水位高度,水稻才能生根。一般要求实际水位控制在5厘米以上,根据水田实际情况注意补充新水,平均半个月补充一次新水。随着温度的升高,需要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适当控制水位的加深,有利于水稻和泥鳅的生长。当泥鳅出现吞食时,养殖者应多加注意。这是泥鳅因为水质不好,在水中呼吸困难的现象。养殖者此时应换水或补充新水,防止泥鳅因缺氧而大量死亡。

/p>

6.药物的使用。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要注重使用少残留、低毒害的高效农药,对施用剂量要严格把控,值得注意的是施加农药前要注意增加稻田水位,粉剂农药适宜在有露水的清晨喷洒,水剂农药适宜在晴天露珠蒸发后喷洒。还要注意在泥鳅投喂前不要进行农药使用,下雨天不能进行农药喷洒,当使用农药后泥鳅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换水或增添新水,减少泥鳅受害的可能性。


7.疾病的防控。养殖泥鳅的水稻通常较少遇到病害困扰,泥鳅在养殖过程中也较少会遭遇鱼病的困扰,但是饲养人员还是要提高注意,做好预防工作。养殖人员可以定期在鱼沟内投入生石灰,生石灰可以成为泥鳅的饲料,也能起到消炎的功效。


8.日常的巡塘。泥鳅有挖掘洞穴的特性,因此在稻田养殖泥鳅的过程中要提高警惕,防止泥鳅逃跑。在养殖过程中要加设防逃设施,每日至少进行两次巡塘工作,雨天尤其要注意稻田是否有漏洞存在,一旦发现坍塌点与漏洞处要及时进行修补处理,防止其余生物的入侵。


9.其它注意事项。稻田养殖泥鳅的技术简单,但是同样有些注意事项值得广大务农人员提高警惕:第一点,做好田埂的加固防护,防止渗漏情况的发生,可以采用砌墙、抹面等手段有效防止泥鳅打洞窜逃,同时能减少田埂渗漏的可能性;第二点,注重农药的选择,防止农药使用不当对泥鳅产生不良影响,防止泥鳅中毒情况的发生;第三点,减少苗种放养后的应激反应,在投放阶段做好苗种疾病的预防工作,提升苗种成活数量。


稻田养殖泥鳅能够达到双赢的目的,与单纯的种植稻田或养殖泥鳅相比有着更高的养殖优势。随着稻田养殖泥鳅技术的不断推广,务农人员获得了更高的收益,但是相应的养殖注意事项也需要牢记于心,以防因操作不当造成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