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任何施工现场最重要的管理工作就是安全,安全包括施工质量和安全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保证了以上两个安全,也就是保证了施工项目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按照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绝对是最快的竣工验收方式,抄近路绝对是最不经济、最不安全的道路。
质量问题导致的返工将使节约成本的考虑消失。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所有商品的价格都是由市场和供求关系决定的。建筑公司在市场价格的基础上获得任何项目,与市场偏差很小,没有巨额利润,但为了公司的生存,他们往往以低价中标,甚至以低于市场成本价10%以上的价格中标。大型国企和央企的政府办建筑企业压力不大,民营建筑公司压力较大。
建设项目中标后的第二次作业非常重要。既然是一个呕心沥血赢得的项目,如何在施工过程中有效控制成本,高质量、高速度地完成项目任务,是市场对每一个经营者提出的一张试卷,被业内称为二次作业。第二次运营的成功决定了一个项目甚至一个建筑公司的成败。
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在追求完美,拒绝努力挖掘建筑工地二次作业的潜力。中国的建筑市场价格体系是指前苏联的版本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定额体系。各省编制自己的施工定额,几乎囊括了建筑材料、人工成本、单价等所有要素。定额分为:土建定额、装修定额、安装定额、市政公用设施定额、园林绿化定额等。
定额制的好处是工程图纸出来时施工单位可以快速进场,不用担心事后双方在单价和总价上的纠纷。因为甲、乙双方之间有一个定额作为结算、计量和支付的依据,可以说定额制度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果没有这个配额制度,我们所有的建设项目都会延迟至少一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的高周转要求,得益于配额制度。
西方国家的建筑市场价格体系没有配额制度,报价定价完全靠甲乙双方的经验和协商来完成,当然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已经比我们提前几十年完成,他们需要建造的房屋数量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所以他们对建造速度不是很关心。此外,高福利带来的低效率使他们以不温不火甚至风平浪静的速度建房。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市场化环境基本形成,但建筑业的定价体系一直停留在完全计划经济时代。这个矛盾真的很难解决。似乎只有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彻底结束之后,我们才能真正解决这个矛盾?
这种情况给建筑业的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如何解决运营中遇到的问题,完全取决于建筑公司高层的智慧。对操作者来说,独立思考是最重要的。
2.对于一个建筑项目来说,仓库在施工现场的重要性几乎可以决定项目的盈亏。仓库保管员的职责是及时控制施工现场各班组的材料浪费,检查采购供应链中的交货数量和质量。每天以书面或电脑形式向项目负责人汇报仓库各种材料的库存和短缺情况,防止出现材料停工的技术现象。未来,劳动工资只会越来越高。在许多情况下,可能会错过一顶小罗塞罗帽。
累积的浪费和损失会拖垮一个项目,甚至一个建筑公司。优秀的主要特征
建筑业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内卷化时代。如何节约采购成本是项目采购人员最大的考核指标。与项目上其他需要扎根施工现场的岗位不同,一个优秀的买方应该是一个不沾地的运行市场和供应商,反复对比价格和付款方式,从而节约项目成本,提供回旋余地。
如何防止买家收受回扣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项目经理只能以身作则,将薪酬与明确的管理制度和人格魅力结合起来,防止买家接受商业回扣。
采购进,仓库出,一进一出的成功控制意味着项目的成功。当然,一切都取决于项目经理的优缺点。一个好的项目经理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致力于一个看似死胡同的项目。
笔者见过太多失败的项目管理案例。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失败者对社会和出路都有很大的影响。三百六十五。看起来简单直接
建筑工地,内在包含的管理本质和管理一个大学、一个社会一样复杂艰难,难度决定了高度,否则就不会有这么多人(包括不局限于普通老百姓)如飞蛾扑火般的去做项目经理(包工头)。3,自从改革开放建筑市场面向社会放开以后,三四十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大大小小数以十万计的建筑公司,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建筑公司之间竞争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强有力的支持了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
和所有的行业一样,到了一定的阶段建筑业也不可避免的进入了无序恶意竞争的阶段,所有各级大小建筑公司为了生存发展都把销售(接业务)放到了公司最重要的位置,因为建筑市场的特殊性和投资巨大,每一个大小项目都会有各色人物关注、抢业务,争抢项目的承包权一直都是白热化。
建设工程项目公开招标制度的推行,限制了权力对项目的直接无序干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进步措施,但是所有的制度都不可能解决人性趋利避害的本质,对利益的追求符合人性。
十多年前开始,社会上出现了一个近乎专业的群体:建设工程项目中间介绍人。一般来说这个群体既不是建筑公司的员工,又不是建设单位(甲方)的员工,但是他们神通广大,对项目的信息和掌握项目控制权的人员了如指掌。这个群体的人员构成往往是原建筑业从业人员、退休公职人员等,目标和目的性很强。项目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取得分为二个来源:1,直接从业主(甲方)处获得,2,从央企国企性质的超大型建筑公司和另外大型建筑公司获得。常规来说前者利润相对更高,后者利润低。
今天我们重点来讲讲这个中介群体,存在即合理,任何行业只要有利益就会吸引人去提供服务换取利益,但是和任何行业一样,这个群体也分三六九等,第一层的中介人群:内行专业又素质好,按流程帮建筑公司拿到项目,合规操作无后遗症,项目正常推进,各方皆大欢喜,收服务费(中介费)一至三五个点不等(根据项目大小和利润高低而定),他们了解预算、决算、图纸和施工的大概情况,知道预算书和决算书中什么叫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第二层的中介人群:似懂非懂,不一定完全合规的可以帮建筑公司拿到项目,收费心理目标不是清晰,会根据建筑公司的情况提出佣金要求,高低不一,往往会偏离市场正常的佣金支付标准,反过来会拖累项目的正常推进;第三层的中介人群:道听途说把三转四转的项目,用微信邮箱发得满天飞,最后十有八九介绍不成功,但是各方都只是浪费了一点差旅费招待费和时间,没有大的经济损失和危害性;第四层的中介人群:开始就会有意识的欺骗施工单位和业主方,不择手段的去达到个人目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捞到钱就行,各方都很容易卷入民事司法纠纷甚至刑事案件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