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大学生回乡创业议论文 大学生回乡创业

十一年前,杜英是福建省福鼎市赤溪村第一个离开山村的大学生。令村民不解的是,他大学毕业后并没有留在城里,而是选择回国从事白茶生产工作。

对杜英来说,回国创业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他说,2013年之前,福鼎主要生产绿茶。白茶的生产工艺不同于绿茶。赤溪村虽然家家户户都有几亩茶园,但村里没有白茶加工厂,茶叶在当地消化不了,村民只好扛起肩膀,提着去外地销售。加工成白茶,不仅价格高,还能经得起长期存放,即使当年卖不出去,也不用担心变质。

当时,亲戚朋友建议杜英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但他下定决心赌一把,“我怕穷,但我什么都没有”。小时候,父母出去给他和他妹妹打工读书。"条件非常困难。"。杜英认为,如果当了老师,按照父母的建议领了工资,短时间内改变不了家里的贫困状况;如果你创业成功,五六年后可能会有很大的变化。

父母凑齐了10万元,加上村干部和银行担保的10万元,杜英用这些资金开了一家小茶厂,向附近的一位名师学习白茶制作技术。

虽然杜英在开厂后提高了当地茶叶的收购价格,但却被村民视为“反面教材”。创业之初的尴尬,大家都看到了。老人们私下议论:“读完大学回来干农活,干嘛上大学?”

杜英说,为了推广白茶,“除了新疆和西藏,所有省份都去过,但大多数都被拒之门外”。他没有放弃,但还是挨家挨户递名片。

转折点发生在2015年,创业两年后。此后,茶厂的营业额每年增加100万元。去年,茶厂的净利润达到了四五十万。在杜英看来,这是他长期走访客户、频繁参加专业茶博会与客户见面的结果。白茶产业步入正轨后,一家人还清了债务。

杜英的白茶生意也给村民带来了甜头。2013年,当地一亩茶园的收入约为4000元,现在翻了一倍多。现在村民们改口称赞杜文,“上大学一定要像他一样读书”。

这个90后青年逆袭的故事,不仅改变了村里老人的观念,也吸引了一部分年轻人返乡创业。杜英认为,他的成功是赶上了国家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好政策,也是在白茶快速发展时期介入这个行业。

当然,这也离不开中国第一个扶贫村赤溪村的发展。2015年,高等级公路开通后,赤溪村到高速公路入口仅需20分钟,赤溪村生态旅游蓬勃发展,近三分之一的白茶销售得到游客支持。

杜英告诉记者,他计划在下半年扩建工厂。他一方面代表客户进行存储,节省了对方的存储成本,同时可以容纳更多的客人现场体验泡茶。“赤溪白茶需要走出去,让自己的品牌更响亮,让商家对我们更有信心”。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