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明英惠水县慈宁基的生产车间里,一片繁忙。“搬迁后,新家就在工厂对面,方便工作和照顾家庭。”王明英高兴地说,他的家庭去年摆脱了贫困。“月收入可以3600元,日子好多了!”由于刺梨产业的发展,贵州省龙里县茶香村从2000年人均年收入不足400元的省级二等贫困村发展成为知名的小康村。
为促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2021年2月2日,GPHL“慈宁基”十亿乡村振兴基金成立,五年行动计划正式启动。会上,GPHL宣布成立粤黔第一个乡村振兴基金,即—— GPHL“慈宁基”十亿乡村振兴基金,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这一切都是GPHL助力贵州发展刺梨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生动写照。
即使面对疫情的冲击,中国脱贫的步伐依然很坚定。全民的每一段记忆背后,都有一部分人、一部分企业在默默坚守。“我们发动了一场全面的战争,以摆脱贫困和猛烈进攻。以王老吉刺纪宁为起点,贵州刺梨由山果变为金果,跑出了东西部扶贫协作中的‘广药速度’。”GPHL市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在更多地方推广可持续扶贫方式,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
山果变金果,以刺梨为“桥梁”打通贵州致富路
2020年,中国向深度贫困的堡垒发起总攻,啃下了最坚硬的“硬骨头”。作为中国最大的医药企业集团,GPHL积极发挥国有企业的作用,为GPHL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在助力贵州刺梨产业发展方面,以当地刺梨为原料,以全集团科研力量,在98天内高效开发出刺柠檬吉饮料、龟苓膏、润喉糖等一系列时尚健康产品。通过建立标准化刺梨种植基地、建设刺梨产品生产基地、成立刺梨经营销售公司等措施,打造了完整的刺梨帮扶产业链。通过对知名饮料“王老吉”的品牌赋能和实施产业化标准化生产,刺梨、
还积极开展科技扶贫,通过与钟南山院士、苏院士合作开展刺梨功效研究,发起成立粤港澳黔刺梨产业创新联盟,不断提升刺梨产品的科研价值。
为加强营销模式创新,GPHL通过发放2亿元扶贫券、邀请羽毛球世界冠军丹琳担任代言人、开展全员营销等方式,向全国推广刺梨。2019年,慈宁基系列产品销售收入达1亿元,2020年突破5亿元,产品类别11个。
东西部扶贫协作,让刺梨走出大山,走进闹市,也给了人们新的希望。在GPHL的带动下,贵州从事刺梨加工生产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50%,贵州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0%以上,与刺梨相关的品牌注册数量同比增长80%以上。贵州刺梨种植面积已超过200万亩,受益于刺梨种植的农户有6.5万户、21.7万户,户均增收7000元。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在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国家领导人指出,党中央决定
立粤黔首个乡村振兴基金——“刺柠吉”十亿乡村振兴基金,拟在五年内合共投入10亿元,从科技、产业、生态、教育、文化五大方面精准发力。广药集团董事长李楚源表示,“刺柠吉乡村振兴五年行动计划”,是在系统总结、创新传承广药集团扶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在政策机制、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有序贯通、有效衔接。“十四五”期间,广药集团将全力打造刺柠吉品牌,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再立新功。
广药集团“刺柠吉”十亿乡村振兴基金正式成立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真扶贫结合梅州当地产业特色
自2016年5月起,广药集团负责对广东省梅州市松源镇径口、湾溪、园岭三条相对贫困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向三村累计投入超1000万元,2019年底141户358人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广药集团积极发挥帮扶村的产业特点,重点支持当地烟叶和柚果种植业发展,不断改善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帮助村民增产增收,目前形成了种植烤烟750亩,种植柚树8.7万棵的规模,每年销售烤烟263万元,柚子1230万元。广药集团还兴建了5座总功率240千瓦的光伏电站,每年为各村集体经济带来5万元以上收入。农田灌溉圳道工程、村民安全饮水工程等项目也已建成投入使用。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广药集团还以村企共建的形式,先后在三条帮扶村建成3个农民夜校,举办各类技能培训13场次,近500人次的贫困户及村民参加。
地处粤东地区的梅州是凉茶重要原料——仙草的生产地,广药集团因地制宜建设王老吉凉茶原液提取基地,直接链接当地农业种植,于2018年在梅州设立王老吉仙草种植基地,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仙草种植产业,实行定向收购,从而形成产业链条带动当地运输、包装材料、生物料、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吸引上下游产业及行业其他项目落户梅州,真正把帮扶工作扶到根上、扶到点上。
为推动梅州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广药集团还在广梅产业转移工业园动工兴建全球最大的凉茶原液提取基地以及采芝林中药产业服务基地项目。据悉,两个项目占地300亩,总投资约5亿元,一期工程已竣工投产,为当地解决劳动力就业600多人,并带动当地仙草等相关中药种植产业发展,推动梅州中医药产业化进程。
靶向发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形成可推广可持续的产业扶贫模式
奔走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广药集团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探索扶贫新路径,理念创新先行,广药集团早就确定了“123”扶贫工作思路。“1”指围绕“广药白云山,爱心满人间”企业理念;“2”指“输血+造血”两种帮扶模式;“3”指“准、早、特”的3项扶贫原则。“准”指“精准”,精准到户、精准施策;“早”指“早谋划、早推进、早落地”;“特”指“特色”,利用广药集团在制药、大健康等行业自身特点优势,推进脱贫攻坚。
除贵州、梅州之外,广药集团还在甘肃、西藏、云南、云浮等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当地优势产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药材种植产业,帮助当地农民致富。广药集团还发挥自身在医疗健康行业的优势,在西藏投资建设了广药白云山藏式养生古堡,成为广东重点援藏工程鲁朗国际旅游小镇中的重点项目,走出一条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新兴产扶融合的扶贫模式。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一路走来,广药集团见证祖国向共同富裕持续迈进的巨变,也在继往开来中树立了“广药样板”。凭借近年来在脱贫攻坚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卓越成果,广药集团荣获了“2020年度中国全面小康特别贡献企业奖”,“广东省2016-2018年度脱贫攻坚突出贡献单位”及“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广药集团帮扶贵州的“造血式”扶贫案例还入选国扶办“中国企业精准扶贫50佳专项案例”和国家发改委“2020年全国消费扶贫入围典型案例”,是广东省唯一同时入围的扶贫案例。
李楚源表示,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开启。践行时代使命,广药集团将全力建设具有产业特色、文化鲜明的世界一流生物医药与健康企业,在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制度、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不遗余力,接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