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余诗琪/文 宣称,国内最大的医生社区平台医美通将于7月15日正式登陆港交所,计划募资37.71亿港元。据说市场认购情况异常火爆,公募部分超额认购592倍。
不少投资者在投资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医脉的主要卖点是互联网医疗赛道上少数盈利的公司。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净利润由1420万元增长至8520万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45.04%。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他们仍然在烧钱和赔钱。即便是京东健康、阿里健康这样的巨头公司,也是真的稀缺。
但从产品形态和经营路径来看,医美通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互联网医疗公司,而是自身定位为数字营销公司。招股书中也多次提到,数字医疗营销是一个增长潜力巨大的赛道。医药和医疗设备公司购买的营销服务是其核心业务,贡献了90%以上的收入。
医脉通APP的推出,是“医生临床决策的好帮手”。只有具备医学专业背景、公司等信息才能注册用户。平台中的大部分内容,包括病例交流、职称考试等,都只是针对专业医生的。目前,该公司声称有240万注册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58%。
医美通基于大量的医生用户,向企业收费,帮助企业联系医生,在线培训相关药品和器械,从而增加药品销量。
由于大部分医药市场被仿制药占据,医药公司在营销上的投入普遍远高于研发。2020年医药、仪器设备行业营销总支出6797亿元。近年来,因为一些数字营销工具的出现,网络营销也形成了规模,尤其是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根据Jost Sullivan的报告,数字医疗营销服务市场从2018年的44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52亿元。
来自关大的健康记者就数字化营销的趋势与众多从业者进行了交流,反馈并不乐观。普遍的共识是,数字营销只能作为整体营销的辅助手段。
“从药厂到患者,整个过程环节太多,真正的线上化非常有限。基于医药代发的线下营销体系在短时间内是不可替代的。”一位从业者这样说。以处方药为例,在入院前,药企需要通过各种医疗会议传递药品信息,然后向医院发送取药申请,需要药事委员会批准后才能入院,然后由专科医生开药,最后凭处方领取。
在这个过程中,药代动力学是医疗机构和制药公司之间的沟通桥梁。药代动力学需要与不同角色反复沟通,包括院长、科室主任、临床医生等。了解有竞争力的产品,完成客户信息收集,维护和发展与相关部门的关系,并为成功录取铺平道路。最后,大客户经理完成药品的入场。入院后,为了让药物被消耗,应持续传达药代动力学。
这个体系完全离不开人,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药企的原因。去年,恒瑞医药拥有近2万人的销售团队,销售成本达到85亿元。
即使国家在推进集中采购,减少药企的销售环节,线下推广依然不可避免。2018年底,之前名不见经传的于慧药业,意外凭借一款抗癌药中标。从无到有,2019年斥资3亿元举办近6000场学术会议,覆盖数十万名医生。2020年共举办学术会议1.3万余场,投资6.4亿元。
“医疗脉搏”很难帮助制药公司真正解决这些问题
问题,相对有价值的点就是提供一些信息分发和在线沟通的工具,以便药代和销售更好地去“管理”医生。因此,2020年数字营销行业收入152亿元,在整个医药行业的营销盘子中,只占到2.2%。同年医脉通收入2.14亿元,仅占万分之三。它的直接竞对丁香园把这类业务形容成为药企服务的广告公司,且已经把精力从2B转向2C市场。去年底,丁香园完成5亿美元融资,创始人李天天称要开始布局上游市场,从院内走向院外,未来向C端用户提供诸如脱发、睡眠等问题的健康类产品。
“这种类型的公司还是缺收入,真正能从药企端拿到的费用有限,如果真想提高收入,它只能变得越来越像线下活动公司,帮药企去在各地做学术会议,这一点不互联网。”某不愿具名的行业投资人告诉经观大健康记者,“丁香园往C端走,也是要基于医生资源,去挣C端的钱,帮一些院外的医疗机构导流,有点接近于新氧在医美行业的价值。”
医脉通在其未来五年规划中,提到客户数量将增至约200家,目前是81家,而国内的医药企业有上万家。
医脉通虽然盈利了,但对于它来说,真正能在整个药品销售过程中提供可持续的线上价值,还是一个很复杂的挑战,经观大健康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