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致富信息,投资致富

中国基金报记者方任子青

在经历了动荡的结构性市场后,上半年市场告一段落,上半年私募基金的成绩单也浮出水面。整体来看,私募基金上半年业绩较好,股票策略类私募产品较为突出,平均收益超过8%,77只产品收益翻倍。

展望下半年,多位受访私募认为,市场可能继续波动,整体经济下行风险及其带来的市场风险有限,成长股将是未来慢牛市的核心和基础,市场分化可能成为常态。

股票私募平均收益超过8%

77种产品翻了一番

对于上半年市场,多数私募表示,元旦后市场迎来小阳春,但春节后迅速回落,让不少投资者措手不及。但与公募基金相比,私募行业的灵活运作得到了更好的体现。私募网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纳入统计的私募基金22597只,整体收益7.25%,中位数4.47%,其中72.52%实现正回报。

股票策略表现突出。年内纳入统计的12557只私募基金整体收益为8.02%,正收益产品占比70.60%。私募产品收益翻倍的股票有77只,年内收益最高的也来自股票策略,高收益544.68%。

整体而言,八大策略上半年均实现正回报。其中,事件驱动策略年内收益最高为8.22%,备受市场关注的私募基金(量化对冲策略)年内整体收益为4.73%,表现最低。

对于上半年的运营来说,私募展现出了它的神奇力量。

Picking Bay Investment创始人胡建平指出,他在一些非主流股票中有所收获,在一些持续超预期的主流股票中有所缺失,但他也回避了一些高估值、低预期股票的风险,长期持有一些乐观的主流公司。

格雷资产总经理张克兴表示,整体地位没有太大变化,主要持股行业仍在科技和消费领域。科技领域主要持仓以互联网龙头公司为主,尤其是港股占比超过50%,消费股占比超过30%,整体持仓维持在90%以上。不过,今年新成立的基金并没有在下跌初期急于开仓,而是等到最近才逐步逢低加仓。包括港股互联网在内的整个市场在股票估值和风险释放上已经走到了尽头,可以提高仓位。

西泰投资创始人朱继刚表示,约有一半标的上涨,其中医药生物、新能源、次高端白酒、部分制造业和TMT标的贡献收益更大。

下半年不会有系统性风险

成长股还是持续努力

展望下半年,多位受访私募认为,市场大概率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成长股主导的市场将继续演绎,投资中更注重估值和性价比。

从宏观角度看,和谐易慧董事长兼总经理林鹏强调,下半年宏观不确定性会加大,国内经济复苏的脉搏高点已经过去,但海外经济仍在复苏,预计总需求不会偏弱。美联储开始释放收缩预期,但在现有政府债务和未来财政计划下,货币收缩的速度和空间可能有限。近期对通胀的担忧已经消退,但对长期通胀环境的讨论仍然是一个重要话题,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

胡建平认为,未来随着美联储政策正常化越来越近,在中国经济并不强劲的现实下,结构性机会仍然是主要的市场特征。嗬

不少私募建议,下半年投资过程中,也要注意企业估值的合理性。淡水泉表示,当前市场关注的核心矛盾仍是国内外流动性转移、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它将维持市场基本运行逻辑没有重大变化的判断,即在流动性、增长和

确定性强的资产获得溢价。同时需要关注的是,随着波动加大,市场对下行风险将更加关注。因此,再优秀的企业,也应该具备合理的估值和预期。


大江洪流董事长姜昧军分析,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短期之内不会出现大幅转向,全球经济进入非均衡的复苏状态,以大宗商品、海运、石油为代表的顺周期资产价格仍将得到宽松流动性的有力支持,国内的上游顺周期企业将持续受益。然而,由于全球经济体的不同步复苏,核心经济体之间,特别是中美之间的货币政策出现了明显分化,国内货币政策从宽松转为中性,受此影响,未来不合理高估值的股票将面临持续的回调压力。对于投资者而言,今年下半年到明年,投资上应该更加强调估值和性价比,关注估值合理情况下的投资机会。


源乐晟资产总经理曾晓洁认为,下半年市场波动大概率不会像上半年那么大,但结构化行情依然是常态。对于上半年景气度一般的公司,下半年如果有拐点出现,需要重点关注。他表示,希望找到高景气或处于景气拐点的行业,“我们不会因为某些资产静态估值便宜就去投资,如某些过去在美股大幅回调的教育类资产,即使很便宜,但看不清中长期的未来,目前也不会参与。”


朱纪刚认为,经济稳健增长、流动性平稳,长期信心已建立,所以目前A股市场不存在大的系统性风险,投资仍有可为。但不会是全面牛市,而是结构性慢牛,成长股是未来慢牛行情的核心和基础,分化行情呈常态。


趣时资产认为,下半年市场可能延续震荡走势,机会可能更多来自优质企业的业绩超预期。结构上,部分板块不排除有一定调整压力,但大方向上仍然值得看好,调整仍是布局机会。从中观的维度,A股市场亮点依然颇多,下半年,上市公司业绩增长趋势虽然整体有所趋缓,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还在提升,要积极把握优质企业业绩成长带来的投资机会。从中长期角度,仍然看好股市表现。


降准背景下


投资者需要转换思维


值得注意的是,下半年伊时,7月9日央行宣布,于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9%,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


对此,重阳投资认为,投资者需要转换思维,将关注的焦点从通胀转向经济增长。下半年国内实体经济面临两方面负面因素:一是外需下行风险,当前国内经济对外需变化的敏感度更高;二是原材料成本上升对企业利润的侵蚀。今年以来,受到海外供应链扰动和国内碳中和等因素影响,大宗商品成本快速上涨,而此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并非中国需求推动,不宜收紧国内货币政策进行应对。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通过降低融资成本对冲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企业的影响,体现了宏观政策的灵活性和精准性。中国在去年5月率先引领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后,此次又成为第一个将宏观调控焦点从通胀转向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再次体现了国内宏观政策的前瞻性。结合美国长债利率自4月以来已经开始回落,特别是在6月美联储议息会议修正加息前瞻指引后不升反降,可以认为这是市场层面的强烈信号。


星石投资指出,虽然本次是全面降准,但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变。从资金释放目的来看,本次降准是为了“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和“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这与国常会上的观点一致,也延续了央行货币政策例会上“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和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的态度。


下半年每月MLF都有较大的到期量,相比之下本次的资金释放并不大,流动性是否较宽还要观察后续MLF续作的情况。从释放资金的使用方向上来看,一部分资金可能与2018年4月和10月类似被用来置换到期MLF。如果央行7月没有续作MLF,那么本次降准释放的资金将远不足1万亿元。


星石投资强调,此次降准并非“大水漫灌”,降准进一步明确了央行不会因为PPI高位徘徊而收紧货币政策,流动性维持合理充裕。同时,降准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30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以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助力经济更好修复。


编辑:小茉


突发利空!两只千亿巨头大解禁,900亿天量!股价已暴跌40%,40万股民慌不慌,要跌停?顶流基金却逆势加仓


本文源自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