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日照市东港区退役军人李申峰获得70万元贴息贷款,支持其创业。“我经营一家花生加工厂,资金周转很大,仅存货周转就要几百万元。资金不足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这一次,我成功拿到了三年的贴息贷款。感谢省里出台的支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政策,点燃了我继续创业的斗志!”
山东是军人大省,也是退役军人安置大省。近年来,我省出台了一系列提升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能力的政策措施,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加大就业创业支持力度,为退役军人营造良好环境,帮助他们在工作转型、事业转型、生活转型中迈出关键一步,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搭建就业创业政策“四梁八柱”
1992年,李申锋退伍。2003年,他创办了以花生初加工为主业的花生加工厂。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也出现了资金短缺的情况。“我们是银行贷款有限的个体工商户。为了维持正常的营业额,我们经常向亲戚朋友借钱。”李申峰说。
今年7月底,我省出台了《关于设立专项基金开展退役军人创业扶持和困难帮扶的实施意见》,多项配套措施改变了李申锋的窘境。根据实施意见,政府出资设立初始规模50亿元的退役军人创业扶持和困难救助基金,专门用于开展退役军人创业扶持和困难救助。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为军工企业提供起步阶段和后续发展阶段的贷款支持。李申峰规模的军创企业可申请最高150万元的信用贷款和最高500万元的抵押贷款,同时享受军创小微企业后续贷款利息补贴的一半。目前,全省已发放18笔业务贷款470万元。
在政策领域筑牢“四梁八柱”,是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今年以来,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赴15个市、67个县(市、区)开展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情况调查。结合发现的问题,先后与近20个省级部门合作,研究出台了《关于做好新时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103010 《关于设立专项基金开展退役军人创业扶持和困难帮扶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为我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订单式”培训实现“入学即入职”
退役军人就业难,满意度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培训和招聘脱节。为改变这一现状,我省探索试点培训就业直通车,按照“谁培训、谁推荐就业”的原则,实行“订单式”培训,让参加培训的退役军人实现“进学校就是进岗位”。在这个试点项目中,16个城市指定了24个培训机构,为59个家庭单位提供了1297个工作岗位。
“现在很多退役军人都是90后,传统的技能训练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我们把无人机操作引入到训练课程中。”烟台市退役军人培训中心工作人员张维为介绍,为实现“进学校就是进岗位”,烟台市退役军人培训中心多次走访烟台杜云迎海无人机应用技术有限公司,了解企业招聘人员的具体要求。根据用人单位要求聘请无人机领域专家授课,并邀请杜云迎海无人机工作人员现场帮助学生。经过两个月的专业培训,9名学员成功加入杜云迎海无人机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过去对无人机的了解仅限于娱乐,学习后才发现它的应用范围很广。我加入了杜云海鹰无人机作为无人机飞手,主要从事绘画
保障就业是让退伍军人有稳定的收入,支持创业是让退伍军人展现更大的抱负。聘任12名优秀企业家组成就业创业导师组,每年安排不少于2次“面对面”创业项目指导;举办“创业训练营”活动,帮助有意愿、有能力的退伍军人确定项目,选择市场,实现成功创业.今年以来,我省采取多项措施,支持有创业热情的退役军人创业。
7月31日,刚从青岛“创业训练营”回到淄博市沂源县的崔,注册了自己的企业——“同志之家”家政服务中心。2016年12月,崔退伍,带着创业的梦想,放弃了就业安置的机会。“我摸索了两年多,始终没有能够说到点子上。我想参加‘创业训练营’,想向成功的公司学习。”崔说,创业训练营共有无人机控制和军事管家环
保服务、国防教育培训等5个项目,自己选择了山东乾祥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兵管家环保服务项目。“到公司报到后,有老师‘一对一’教授家电清洗、甲醛检测等理论知识和实操,然后是到青岛社区进行地推。”崔向前说,半个月的实训营活动让他基本了解家政环保行业情况,也坚定了他创办家政服务中心的决心。现在公司逐步走上正轨,客户预约的订单已排到12月底,还有三个退役军人也加入家政服务中心。“创业要有一股冲劲,身为退役军人,要不怕失败,不断努力才能成功。”崔向前说。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齐静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