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汤琪吴怡
80后香港青年唐振宇刚来广东肇庆新区的时候,到处都是连片的鱼塘,短短几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主干道开放,配套越来越好。唐振宇看到新区的完整框架正在搭建,他看到了在粤港澳大湾区创业的机会。
唐振宇。本文中的图片均为本报记者孙湛
早在2006年,唐振宇就从香港去了内地的暨南大学,在那里读博士。在学习的时候,他遇到了梁建坤,梁建坤也是从香港去内地学习的。他们都是同学,很快就成了朋友。
2019年,两位香港青年在肇庆联合成立胡明信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胡明公司”),为来肇庆投资创业的台港澳侨青年提供对接服务。
从朋友到“伙伴”,唐振宇和梁建坤正在大湾区继续追寻梦想。
从同学到合伙人,他们选择肇庆创业
唐振宇,佛山人,因为父母的工作,在mainland China和香港长大。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以“背包客”的身份去北京和上海旅游。当时,他感叹内陆城市的快速发展。
发展意味着机遇。2006年,唐振宇从香港来到内地暨南大学读书,在那里读博士。在求学期间,他遇到了从小在香港长大的梁建坤。因为有相似的学习经历和爱好,他们很快就从同学变成了朋友。
事实上,在学习期间,他们喜欢与他人相处和打交道。工作后,他们还在咨询服务领域积累了对接展会、会议、路演等活动的经验,为日后创业打下了基础。
梁建坤告诉《华尔街日报》,他们与肇庆的联系源于一次会面。2018年,肇庆召开推介会,邀请梁建坤、唐振宇到当地调研。考虑到肇庆被纳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他们敏锐地意识到了机遇,提前布局。
“刚来肇庆新区的时候还是一个池塘,现在城市建设越来越多。”唐振宇说,他和梁建坤创业初期也是从深圳、广州等城市一路求学,最终选择在肇庆落地。
经过两年的研究和准备,梁建坤和唐振宇于2019年选择在肇庆新区成立胡明公司。作为一家服务在肇庆投资创业的港澳青年的公司,胡明主要提供业务推广、企业营销管理课程、政策项目申报、项目融资等咨询服务。
梁建坤
做“吃螃蟹的人”,梦想在大湾区升华
在肇庆,咨询服务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唐振宇笑着告诉《纸都》,他们就是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相比,肇庆的创业成本相对较低,市场潜力也很大。“肇庆的交通很方便。2019年高铁开通后,从肇庆新区到香港九龙仅需80分钟,这也将使肇庆能够吸引香港企业家的目光。”他说。
同时,当地政府降低了他们办公场所的租金,公司成立半年后可以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一次性补贴1万元。“这些优惠扶持政策,正为我们港澳青年来肇庆创业带来吸引力和动力。”梁建坤说。
在某种程度上,胡明公司的作用相当于连接mainland China、港澳企业家的“中介”。梁建坤经常在香港举行讲座,向香港青年讲解内地的发展,为他们带来最新的资讯。“香港青年不应该对内地有成见。他们应该走在现场,自己去感受。”他说。
截至目前,胡明公司已先后吸引多家港澳集团来肇庆考察,最终有10个创业项目选择在此落地,其中大部分是国际教育和会计师事务所。
唐振宇告诉《华尔街日报》,他看到了发展
“创业是梦想的升华。前期虽然辛苦,但也充满了能量。”未来,八五后的香港“合伙人”希望帮助更多来大湾区的港澳企业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他们服务。
责任编辑: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