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市场营销实训系统怎么得高分,创业培训软件应该怎么得高分

随着暑假的临近,一些家长已经或正在计划为孩子申请各种辅导班和补习班。面对种类繁多的培训机构和昂贵的培训费,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提醒消费者理性看待,谨慎选择。同时,协会还披露了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六大乱象,主要集中在合同纠纷、财产安全、价格欺诈、虚假宣传、资质缺失、焦虑营销等方面。

“目前,由于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多、资质参差不齐、质量参差不齐,校外培训领域暴露出诸多问题,不仅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还造成了学生的课外负担,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不利于整个培训行业的健康发展。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陈坚说。

据报道,合同纠纷是消费者反映最集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服务缩水、未按合同约定开班、合同中有霸王条款、培训机构单方面变更服务协议、未与消费者签订正式合同等。其中,合同约定不为消费者退费的问题尤为突出。

如2020年6月,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消费者吴先生将孩子报当地培训机构进行思维导图培训,支付培训费9000元,双方签订培训合同。孩子学习19天后,吴先生觉得孩子对课程不感兴趣,就要求培训机构按照合同载明的“一个月以内70%退款”条款,以现金形式退还6300元,但培训机构只同意退还5000元,于是消费者向阆中市消费者委员会投诉。经消委会调解,经营者最终将剩余款项退还消费者。

在财产安全方面,校外培训课程一般周期长,成本高。虽然教育部门规定只能提前收取三个月的费用,但一些培训机构往往采用“买三送三”的方式,忽悠家长一次性支付更高的费用。有的还诱导家长分期付款或贷款,但故意隐瞒贷款利率和风险警示,家长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套路贷”的陷阱。

价格欺诈方面,2021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相关案例,其中15家校外培训机构因违法行为被罚款共计3650万元。价格欺诈主要表现为虚构原价和虚假优惠折扣。例如,Bond在其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上发布了“2020双12‘Bond Promotion’”的活动信息,标注“两次试听课结束高分作弊,原价430元,现价仅12元”。其实这个套餐是一个全新的体验活动,它所谓的“原价”从来没有卖过。

此外,虚假宣传、资质缺失、营销焦虑也是被消费者诟病、投诉较多的问题。在实践中,存在培训机构证照不规范或教师资格缺失等诸多问题。有的机构夸大宣传培训的效果、宣传教师的实力、培训机构的资质或实力。其他组织使用诸如“你的购物车里有孩子的未来吗?”“你不补课,我们就训练你孩子的竞争对手”,这引起了家长的焦虑。

中国消费者协会认为,校外培训服务虽然是一种商业活动,但不能背离教书育人的初衷,更不能成为商家借机敛财的工具。中国消费者协会敦促校外培训机构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要求,摒弃不良营销手法,诚实守信,合理收费,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合法权利;要不断提高培训服务质量,用心育人,规范发展,真正成为有用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