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江陵/文
4月15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总结会在成都召开,标志着为期两年的普查圆满结束。
大会公布了四川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的一系列成果。全省共调查文化资源305.7万余处,旅游资源24.5万余处(其中新发现、新认定6.5万余处;评价5种旅游资源1864处,4种旅游资源5250处)。作为全国首个试点完成文化和旅游资源“双普查”的省份,通过此次普查,创新了工作方法、路径和模式,找准了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家”,实现了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新发现,多项成果居全国第一。
九龙吴徐海高秀清摄
大会还发布了“五维合一”系列普查成果:标准维度——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标准体系》、工作维度——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手册》、文本维度——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报告》、成果应用维度—— 《四川省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指南》、资源大数据维度——。四川文化和旅游资源云平台,为编制文化旅游“十四五”规划,弘扬文化,
此次普查既是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文化和旅游部的第一个试点项目。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省文化和旅游厅坚持“科学普查、创新普查”的理念,与深耕旅游地质和地质公园多年的四川省地矿局携手,作为技术支撑单位,汇聚省内外科研院所、专家团队和省直机关单位的力量,使普查工作方法、手段和成果具有突出特色和亮点。创新方法方面,率先在全国同步开展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双普查”;在创新标准方面,根据四川省实际,编制了全省普查标准体系和工作程序;在创新路径上,从“部门协作”到“三级联动”,从“总调结合”到“三审两定”,出现了一条具有四川特色的工作路径;在创新成果方面,编制了“五维融合”成果体系,圆满完成了文化和旅游部的试点任务。“四川模式”的经验和模式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为全国文化旅游资源调查提供了模式。
会议通报表扬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调查先进单位49个、先进个人195名。本次表扬名单中,四川省地矿局及参与普查工作的下属单位9名员工榜上有名。
普查期间,该局专业技术队伍专业优势明显。他们先进行了两批试点,然后逐步全面铺开。通过试点,完善了顶层设计、普查标准、组织形式和工作程序,形成了试点模式,为普查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队伍建设方面,开发了“省文旅普查现场工程师网络培训考试系统”,现场工程师全部持证上岗。在技术指导方面,积累了5.1万余人次,编制了《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手册》、技术方案、样本问卷,整理出《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问题集》,自主开发了普查现场管理App。
会后,四川省地矿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建明表示,将以编制“十四五”、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为契机,重点做好下半年普查工作,深挖资源的科研、科普和旅游功能, 加快地质博物馆、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等地质科学教育基地建设,创新推进旅游实践基地和旅游文化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