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庄重庆报道
重庆华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宇集团”)近期在公开市场遭遇冷债发行,实际募集金额仅为原发行计划的三分之一,凸显出房地产企业债务违约规模日益增大时部分中小开发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华宇集团自2020年9月起提出相关公司债券发行计划,相关议案已获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同年12月,华宇集团公开发行不超过人民币40亿元(含40亿元)的公司债券,并经证监会注册批准。
此次华宇集团成功发行的债券为第一期40亿元公司债。原计划发行15亿元。募集资金全部用于支付华宇集团回购或到期债券本息,其中14.1亿元用于偿还相关债券本金,9000万元用于偿还利息。
但发行结果显示,华宇集团本次债券仅成功发行5.1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募集资金将用于置换已偿还到期公司债券“18华育03”本金的自有资金。
在发行文件中,华宇集团多次表示处于业务发展期,资金需求较大。记者注意到,华宇集团自2020年以来已发行5只债券,发行规模33.1亿元,募集资金用途为偿还到期或转卖的公司债券。此外,华宇集团的重要持股公司重庆烨瑞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烨瑞”)也在今年年初发行了3只债券,总金额约12.7亿元。
融资频繁、合作开发项目增多的背后,是华宇集团对“千亿元”规模的渴望。2019年以来,华宇集团高管或债券财务报告称销售目标、总产值或总资产超过1000亿元的情况屡见不鲜。虽然总产值和总资产超千亿元的目标完成时间一再推迟,但华宇集团的规模号召力和全国布局仍在加速。
实际发行规模不及预期
记者梳理本次发行文件披露的数据发现,华宇集团2018年至2020年的利息支出分别为5.02亿元、8.67亿元和8.16亿元。2019年,由于融资规模扩大,华宇集团利息支出大幅增加。同时,截至2021年5月末,华宇集团一年内到期或转卖的债券合计38.9亿元、3000万美元,短期债务压力明显。
事实上,华宇集团曾多次以偿还旧债或向金融机构借款为目的发行债券。在发行文件中,华宇集团也直言此次募资有助于公司拓展融资渠道,锁定融资成本,减轻短期偿债压力。
类似于以前使用发行债券进行筹资,这种筹资的目的是偿还到期或转售的旧债务。
招股书显示,华宇集团原计划发行不超过15亿元的债券。债券发行成功,将用于支付18华育03、16华育01、19华育02、18华育05公司债券转卖或到期本息,本金总额35.9亿元,利息9000万元。如果15亿元募资计划成功发行,将有14.1亿元用于偿还相关债券本金,9亿元用于偿还利息。
记者注意到,18华育03预计回售或到期,本金7亿元,利息5600万元,兑付日为2021年5月29日。16华宇01预计回售或到期,本金5.2亿元,利息3400万元,兑付日为2021年6月8日。两笔债券转卖或到期本息合计13.1亿元,兑付日早于债券发行日。
华宇集团还表示,鉴于上述公司债券实际回售规模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发行人将使用本次发行实际募集的这部分资金超过上述公司债券实际回售规模(即“超
然而,现实并不像华宇集团预期的那样。本期实际债券发行规模仅为5.1亿元,不仅未超额度,也未覆盖兑付日早于债券发行日的两只债券本息。筹资用途也改为自有资金,将用于置换“18华宇03”本金,该公司债券已到期偿还。
“在信贷收缩的背景下,目前卖债并不容易。一般情况下,提出不满的人不会发。毕竟影响不是很好。”外资银行固定收益分析师李认为,公司债券实际发行额与计划发行额差距较大的原因可能是相关债券未募足,但一般发行人未募足的情况下暂不发行。如果他们坚持发行债券,可能说明相关发行人“缺钱”。
“企业的经营状况、
信用状况和融资需求以及债券的期限、利率等情况均会影响实际发行规模。”注册会计师刘志耕分析认为,若发债企业短期内需要偿还的债务规模较大,可能会促使该企业急于发债。从现状来看,相关发债企业还是需要大量的外部资金输入,若仅靠自身资金积累偿还债务的速度太慢,融资成本会随之增加。“千亿”目标下的资金需求
2006年之前,华宇集团一直未离开大本营重庆进行全国化布局,而布局全国后,华宇集团的区域拓展步伐也走得相当谨慎,直至2018年,其全国化布局城市数为21座。而今,在华宇集团官网中,城市布局数据已变为30座。
在其披露的2019年半年报中,华宇集团还曾表示,力争2021年实现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总资产突破1000亿元,这一目标被外界称为“双千亿”目标。这一“双千亿”目标的完成时间在2019年年报中被推迟到2022年。
根据华宇集团2020年年报,截至2020年末,华宇集团总资产约为1003.1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7.25%,已实现总资产破千亿元的目标。2020年年报中,“双千亿”目标的表述也仅剩力争2022年实现总产值突破千亿元。
尽管如此,进入2021年,华宇集团对规模的追求仍未放松,先后在河南郑州以及安徽六安等地获地。
规模诉求背后,是不小的资金需求。在发行文件中,华宇集团多次表示其处于业务发展期,资金需求量较大。据大公国际为此次华宇集团发债所作评级报告,截至2020年末,华宇集团权益口径在建项目的预计总投资额为640.54亿元,已完成投资总额422.36亿元,资金需求为218.18亿元,未来资金需求较大,存在一定的资金支出压力。
Wind数据显示,包括此次5.1亿元公司债在内,华宇集团目前存量债券为9只,存量债券余额为60.80亿元。另有关联公司重庆业瑞于今年初发行的20华宇A、20华宇B和20华宇C共3笔债券,合计金额约12.70亿元。
实际上,除60.80亿元存续债券外,华宇集团还在此次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中披露,其已发行尚未到期的债券还有华西-重庆华宇瑞融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具体包括19瑞融A、19瑞融B和19瑞融次,债券规模为8.70亿元;以及一笔规模为0.3亿美元的中资美元债。而关联公司重庆业瑞发行的3笔债券规模也与Wind数据略有差异,为12.72亿元。
加大合作开发力度
除债务压力外,华宇集团近年来对于规模的追求还体现在合作开发项目的增多。
据其2020年年报披露,报告期内,华宇集团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23.83亿元,较上年下降197.68%,主要是支付合作项目增加。存货446.05亿元,较上年上升34.36%,主要是拿地规模增加。
相关情况及有息负债情况等引发上交所关注,并向华宇集团发送问询函,要求华宇集团补充披露土储及权益占比等情况,并说明其大规模拿地是否会进一步影响公司的流动性管理。
根据华宇集团补充披露信息,截至2020年末,华宇集团共涉及12个项目的土储,合计占地面积为73.76万平方米,除四川绵阳一宗住宅用地权益占比为100%外,其余项目土储权益占比均在50%及以下。而同期55个在建项目中,仅10个项目权益占比为100%。
华宇集团回复上交所问询表示,其2020年所有项目合约销售额为502.01亿元,按权益占比计算为216.92亿元,较2019年上升15.95%。截至2020年末,其按权益占比计算的储备货值651.84亿元,处于行业中位水平。结合存货所在地去化周期,其表示可确保公司良好的流动性。
实际上,因合作项目增多对财务状况的影响除引发上交所关注外,在多个评级机构的评级报告中也均有提及。
大公国际在此次债券的评级报告中指出,受合作项目增多影响,2018~2020年华宇集团签约销售权益比例呈下降趋势。
此外,2018~2020年末,华宇集团其他应收款逐年增长,2020年末为170.79亿元,同比增长17.79%,主要是公司对合营项目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关联方往来款逐年增加所致;而截至2020年末,华宇集团对外担保余额合计为35.09亿元,其中大部分被担保方为公司联营及合营的房地产项目公司,部分项目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且未形成收入。针对相关情况,大公国际也在评级报告发出了风险提示。
就实际发行金额与计划发行金额差距较大以及近年来合作开发项目增多等相关问题,记者于7月6日致函华宇集团相关负责人采访,该负责人称已将采访函转到相关部门负责人,会安排专人对接。后记者多次向该负责人以及相关部门对接人士询问采访函回复进展,截至记者发稿,均未得到对方有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