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云南机械设计招聘 云南省机械厂

7月8日,云南省纪委宣布:玉溪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贺彬因在玉溪市通海县杞麓湖污染治理有关问题中涉嫌严重违法,目前正在接受监察调查。

7月9日,云南省纪委监委发布专题片《杞麓湖的呐喊》《利益捆绑》第七集,披露何斌在杞麓湖治污过程中推出“柔性围挡”项目,降低了部分监测点的水质。故事片披露,为了造假,贺彬还请专家技术团队,为造假工程“科学论证”,找理论撑点,来论证他的项目能否起到弄虚作假的最优效果。

生态环境部此前报告显示,根据《杞麓湖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2016—2020)》,“十三五”期间,玉溪市通海县投资7.3亿元,在杞麓湖周边建设截污工程,收集地表径流区农田尾水、养殖废水、企业排水和初期雨水。检查员发现这些环湖截污工程与入湖河道、沟渠之间均建有连通闸门,由于没有同步配套建设污水治理设施,截流起来的污水在雨季又通过闸门集中排入杞麓湖,环湖截污工程实际上成为旱季“藏污纳垢”、雨季“零存整取”的摆设。

专题片指出,芜湖治理中的弄虚作假和水质长期改善问题,不是单纯的投机诈骗,而是一些党员干部、企业主、专家、黑客等的问题。围绕一个“利”字,以利益为纽带,以潜规则为链条,形成利益集团。它们相互覆盖,权力、金钱和技术相互渗透,并伸出爪子

根据《监察法》 《执纪规则》的要求,云南省纪委监委报省委批准后,决定对一批在杞麓湖污染治理中涉嫌违法犯罪职务行为,可能存在法律障碍的被调查人,及时果断采取留置措施。

该专题片称,专家学者型官员贺彬,作为玉溪市负责环保和三湖治理的领导,在杞麓湖治理中,为了应付检查,让相关部门检测水质时能够达标,利用职务和专业知识,导演并表演了腐败虚假的“柔性圈地”项目,并从中获利。这个乍一看毫无意义的项目,在他个人的“关心”和“照顾”下,匆匆上马。该项目从想法提出、论证、立项到协调资金,匆匆实施,通过“国考”等一连串看似合规合法程序的动作背后,都是由贺彬一手包办的。

何斌说:“在首先我提出设想,我就跟通海县说,你们知道你们的敌人是什么吗?敌人都找不到,你怎么打仗?你们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国考点的水质要降下来,直接就跟他们说你们要建围隔。,我让叶国兵(云南浓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云南黄忠环保产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去南京智水,具体签这个合同,然后制定方案。帮助他们与昆明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协调,为他们提供资质。在投标之前,叶国兵已经被安排购买和预订这些材料,他希望他尽快成功。”

工作队工作人员说:“贺彬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这个项目一来就是他本人提出的,他还请了相应的一些专家技术团队,来论证他的这个项目能否起到弄虚作假的最优效果。

反腐倡廉没有盲点,领导干部必须按照法律要求忠实履职、廉洁从政。何斌没有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权力为人民服务,反而是幸运的,背离了自己的职责,在权力和金钱的交织中迷失了自我,跌跌撞撞,跌入深渊。

何斌说:“守法的观念越来越淡漠了。总觉得自己反正有一些专业技术知识,所以根本不重视法纪。这是导致自己今天万劫不复的根本原因。"

科学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走错地方就是致命的错误。贺彬作为专家学者型官员,组织把他派到玉溪任职,希望他能够运用自己的专业素养,更好地为玉溪生态环境保护做贡献,但他却背道而驰,把专业精神和科学素养用错了地方,利用自己的学术背景、学术资源,让专家为造假工程“科学论证”,找理论撑点,带偏了一批专家,最终也毁了自己。

何斌说,最主要的问题是把好的技术用错了地方,在通海干扰水质监测、弄虚作假上面,我们也是把

这些技术拿来精准地、精细地谋划、策划,把它用在了不该用的地方。所以这也是我们在整个技术运用方面,出现了很大的思想偏差和使用错误。


“在杞麓湖柔性围隔建设当中,实际上也有贪腐行为在作祟。因为收受了不法商人的好处,长期被他给予的红包、礼金诱惑,这是非常恶劣的行为,对杞麓湖造成更大的污染。”贺彬说。


专题片披露,一些商人、老板向手握权力的官员“抛媚眼”,行极尽拉拢之能事,“无利不起早”,无非是看中了其手中的权力,妄图通过“傍权力”谋取更大的利益。他们贿赂官员获得工程项目,“调度”所谓专家学者大发不义之财,赚“黑心钱”。


一名不法商人说,“我听说要搞一个‘柔性围隔’,好像是贺彬在联系环保厅申请的资金。贺彬我认识很多年了,平时过年过节也会给他送点红包,有时也请托过他。当时的想法就是,他在环保领域各方面资源都挺好的,就是想跟他搞好关系,希望他在项目上对我有所关照。


专案组工作人员介绍,他把整个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搭建关系,和领导吃吃喝喝这些方面,溜须拍马、迎合领导的各种需求。


杞麓湖治理过程中有这么一些人抵抗不住金钱的腐蚀性、渗透性、绑架性,在形形色色、长期耐心的“关怀”面前,警惕渐渐放松了,思想明显松懈了,最终被抛撒的“诱饵”“猎而食之”。


贺彬说,自己跟叶国兵认识比较早,在环科院的时候就认识他。叶国兵因为想在环保领域进一步拓展,就跟我接触比较多。与叶国兵认识以后,从2012年开始逢年过节他都会来办公室表达一下心意,也会送礼金,两万元、三万元不等。2020年“柔性围隔”上马,他参与以后又专门表达了好处费。在环保厅期间,因为多年来一直收受他的礼金,成为他今后工作当中的获取项目的帮凶。


专题片指出,此外还有个别专家学者披着神圣的专家外衣,打着科学研究的旗号,出卖知识和人品,在杞麓湖“问题项目”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这其中包括云南省环科院原高级工程师(已退休)田军等人。


专案组办案人员介绍,田军放弃了自己作为一个专家应该有的公平公正原则,一味满足了老板的利益和自己所获得的一点蝇头小利,但是对国家的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所谓的专家我觉得无非更多的是在利益面前,谁给的利益多,他就帮谁说话。”上述不法商人说。


云南生态环境厅生态文明建设处处长邓加忠说,“潜规则就是我们系统伪专家、伪科学泛滥。”


专题片指出,所谓“好朋友”“铁哥们”往往是同享富贵易、共担困苦难,一旦有难必“各自飞”,甚至为了把自己撇得更干净些,恨不得早点把对方的那些丑陋事公之于众。


贺彬说,“他作为商人,肯定是谋取商业利益最大化,更多地想承接环境方面的工作,肯定是蓄谋已久。”


邓加忠说,“人家花了那么大的代价,最后你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利益,他凭什么会无缘无故地把这个钱送给你。所以他的举报是很正常的。”


“亲”则两利,“清”则相安,如何处理政商关系,这是每一名领导干部必须回答的问题,而且是必须回答好的问题。既不能“勾肩搭背”亲而不清,也不能搞“谈商色变”清而不为,以“亲”来密切政商关系,用“清”来规范政商关系,推动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政商关系,是政府所倡导,也是人心所期待。


上述不法商人说,通过我奉劝千万不要跟我有一样的想法,为了迎合某些领导或者某些特定的利益,千万不要去送红包、迎合行业里的潜规则、行贿等,还是要合法经商。买卖宁可做不成,也不要去干违法的事情。


云南省环境科学院原高级工程师田军的老父老母都已90岁。他哭着忏悔,“以后我也不会再去做专家,我愿意告诫今后的专家,见了这些企业老板尽量回避,这是我的深刻教训。不应该盲目地听私人老板叫你干什么,你就去干什么。跟着他结果就陷入了这种无形的泥潭。”


贺彬忏悔,必须按照“亲”“清”政商关系来处理,按照规则办事,不能跟商人之间有不正当的利益瓜葛,不能接受商人的请托、吃请。这是要遵守的基本准则。


专题片指出,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事实一再证明,生态文明建设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对杞麓湖治理中的贪腐行为,云南纪检监察机关将毫不手软、一查到底。


官方履历显示,贺彬长期在云南省环保领域工作,曾任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2017年任玉溪副市长、省政府参事等。


云南省纪委监委宣布贺彬被查时,同时还宣布:


云南聚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云南中皇环保产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叶国兵,云南晨怡弘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总经理林柏严,云南福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詹武,银发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市场部负责人魏东,云南澄江云工建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赵浩明因在玉溪市通海县杞麓湖污染治理等问题中涉嫌向国家公职人员行贿,已被留置,配合调查;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科技与财务处处长侯鼎、一级主任科员王秋红,云南省环境科学院原高级工程师田军(已退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生态文明建设处处长邓加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已主动投案,目前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资料来源:云南省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