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联合起来穿透长虹,无数蜿蜒的溪流汇聚成中国历史上的大江大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把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发展能力,以团结奋进释放发展的整体效能
在盛大的国庆仪式中,“团结”的形象随处可见。阅兵时,铁流滚滚向前,广场整齐;在群众游行中,人们尽情释放着发自内心的共同涌动;在晚会上,一首《歌唱祖国》的歌曲表达了各族各界人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从风中飘扬的旗帜到天空中的欢呼,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印证“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离不开”的紧密联系,都能感受到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深厚力量。
“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举起了团结的旗帜,指明了共同奋斗的方向。近代以后,在外敌侵略的严峻形势下,中国各族人民手挽手、肩并肩英勇作战,打败了一切恶毒的侵略者,捍卫了民族独立和自由,共同谱写了中华民族保卫祖国、抵御外敌侵略的壮丽史诗。从个人经历来看,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前进,分裂的国家不能发展进步。70年前,伴随着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的升起,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在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上,凝聚起改变世界的磅礴力量,书写了感怀大地的壮丽篇章。
一位少数民族女孩在国庆联欢晚会上“被民族团结的场面和欢庆欢乐的气氛所震撼和感动”,表达了无数人的共同心声。大阅兵和群众游行本身就是团结的最生动的表现。规模这么大,人这么多,能有条不紊地组织起来,本身就体现了很强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显示了团结的力量。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团结渗透长虹。讲团结、顾大局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正是因为我们拧在一起,才能在重重封锁中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才能以一盘全国棋的全局眼光推进现代化事业。团结,团结,中国历史上无数蜿蜒的溪流汇聚成大江大河。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回顾70年的奋斗历程,每当遇到风险挑战,我们总是强调“努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符合社会发展进步,提倡“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今天,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这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56个民族携手同行,像石榴籽一样相互拥抱,铸就了强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感;近14亿中国人民始终发扬伟大团结精神,同舟共济、携手共进,我们一定能够形成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强大力量。
70年来,团结凸显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我国的许多制度设计将统一的价值取向转化为制度安排。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就是“加强各党派、团体、民族、各行各业、各方面的大团结”;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而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把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发展能力,进而发挥中国的规模优势,以团结奋进释放发展的整体效能。不断用团结激发制度优势,才能形成推动发展、再创奇迹的强大动能。
在盛大的国庆庆典上,红旗如画,扣人心弦。五星红旗代表方向、荣耀和力量。这面有四颗小星星守护着大星星的旗帜,表达了亿万人民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心,象征着中国人民的大团结。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凝聚力量奋勇前进,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