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坚持的观点是,没有不好的专业,只有不好的人。什么专业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7月2日,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邓因一篇文章《致广大考生和家长的一封信》走红。
然而,这种更正“天坑特产”名称的好意,却被很多网友指责为“站着说话容易”。
7月3日,邓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话题。
一个
文章不是官方文章
邓说,他参与了学校招生季的宣传工作,联系了上百名家长。“哪个专业好就业”“哪个专业赚钱多”成为家长最常问的问题,“每个专业都是用钱来衡量的”。
除此之外,招生中的一些信息让邓对有点感觉。他在手机上敲了几个字,发给了招生的家长和学生,引起了一些共鸣。有些人转发后就传播了。“这不是正式文章。没想到会做出这么大的举动。”
2
一开始不知道“天坑专业”
邓洪兵坦言,自己以前从未听说过天坑特产。后来同学告诉他,根据网上传言,“生物化学与环境材料”,即生物、化学、环境、材料等专业,学习难度大,不实用,未来就业很难有优势和竞争力,走科研之路很难出成果。重要的是工资水平普遍较低,被网友戏称为“天坑”特产。
“生化环材料”四大专业是邓的研究领域。他说,和计算机、金融等热门专业相比,他所教的专业确实招生不平衡。“我们去年只招了170多人,指数是290多。没坐满,进来后很多人就转专业了。”
三
没有哪个专业能轻松赚钱
邓表达了写文章的初衷:
第一,我想告诉家长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希望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初心选择专业;而且毕业后的就业前景也不一定很好。
第二,我想告诉学生们,不管在学校学什么专业,都要有求知欲,学不好,没有专业可以躺平赚钱。
四
许多受欢迎的成就来自“冷门专业”
1999年,邓进入武汉大学,转入环境科学专业。他对这个专业不感兴趣,一度想复读。辅导员做完工作后,他逐渐安定下来,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邓很快就找到了感觉,并从本科升到了博士。现为乌达珞珈大学青年学者、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全国优秀创新创业导师”。
邓说,近年来,自己带的研究生起薪基本在20万元左右,而企业30-40万元的收入可能吸引不了自己的博士生。
他还提到,很多热门的成绩其实都来自于所谓的冷门专业。就我自己的科研成果而言:天然废弃生物质资源甲壳素和纤维素的高附加值应用,为湖北小龙虾产业稳居全国第一做出了重要贡献。近期,利用废弃生物质资源制作的种植牙用牙修复膜即将获得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不要低估这一点,90%都是一直进口的”。
邓洪兵认为,职业选择应该与时代同频共振。“每一个专业人才的需求都是不可或缺的,而奋斗的青春才是最美的。无论职业是热是冷,奋斗都能成就一代强者。”
同时,他还建议相关部门出台具体政策措施,引导更多大学生选择国家战略急需的专业和领域。
新华网三句话
1.这个行业的“冷”和“热”一直在变化。随便选你喜欢的!
2.对孩子来说,从小就知道自己的特长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