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不被支持的心情说说 家人不支持创业的说说

作者钟鸣编辑李兴环

来源L粥佐洛(ID:芳都社520)

齐豫说,曾经有一个争论:“在高薪不喜欢和低薪很喜欢的工作之间,如何选择?”

不知道你会怎么选择,但我肯定会选择高薪,因为在我的概念里,已经是低薪了。我怎么会喜欢呢?

其实很多时候,低工资本身就会让我们怀疑自己所做工作的价值。作为普通人,很难避免世俗的套路。大多数人会用工资来衡量一件东西的价值。

而且,随着认知水平的变化,所谓的喜欢和不喜欢,有兴趣和没兴趣,其实并不是对立关系。随时都可能在两种状态之间发生变化。

职场上最不能相信的一句话,就是“工资不重要,喜欢最重要”。

01

喜欢很美好

但“喜欢的东西”常常让人很痛苦

你身边一定有兴趣广泛的人。你问他喜欢什么。

他说写作、音乐、体育、摄影.

但是他今天学了乐器,几天后他放弃了,转而去学游泳。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我发现并没有那么容易,总是被水呛到,更不用说那种酷酷的游泳姿势了,这让学习变得更加困难。遇到这些问题后,我放弃了游泳,去学习摄影。

其实,任何一种喜欢,如果你深入进去,就会面临挫折、面临困惑、面临批评,你会质疑自己的能力,喜欢带给你的行动会减弱。

="font-size:15px;">你会发现,深入钻研某个领域,是个充满痛苦的过程。




随着难度的增加,你会开始怀疑自己的兴趣......




很多人说,成年人已经成熟,不需要像小孩子一样,在“皮鞭”下学习,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可是在“喜欢”的发动机下,我们为何经常迟迟不肯行动呢?




为什么你说喜欢看书,享受阅读的体验感,却在每天刷手机;




为什么你说喜欢英语,享受语感的美妙,却是两天打鱼三天晒网;




为什么你说喜欢运动,想要坚持跑步,却总是把跑鞋束之高阁;




为什么你说喜欢写作,想要坚持日更,结果连30天都做不到。




喜欢会让你有想去做某件事的冲动,但不会提升你的行动力。




但如果你面对的是一项你不得不完成任务,你就会更容易越过这道坎。




比如你负责经营公司的公众号,每天要输出一篇文章,需要大量参阅资料,你买的书就不会束之高阁;




你要出国发展,有更好的升职机会,英语就不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你是健身房教练,你的身材就是你最有说服力的产品,那么,你就能做到坚持跑步。




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叫醒我们的“驱动力闹钟”不是喜欢,而是出于升职加薪的诱惑、迫于生活的压力。






02

当你能把一件事做好

自然就会喜欢上它



有人问润米咨询董事长刘润,“你的写作能力是怎么训练出来的?《5分钟商学院》写了2季总共有600多节课,还出版了18本书,究竟怎么做到的?”




刘润说,这是因为“幸运”。




读小学时,他对数学很感兴趣,最讨厌写作文。但是需要交作业,在任务驱动下,不得不写作文。




为了完成作业,他只好去查阅资料,有一次,刘润在报纸上碰巧读到一篇作文,叫《我的十岁生日》,于是心血来潮也写了一篇,然后把这篇文章交给了语文老师。




没想到语文老师做了一件让他至今难忘的事:在课上朗读了这篇文章,并当众表扬文章写的很好。




刘润说当时的感受就像吃了5个鸡腿、10个冰淇淋,从此找到了写作的乐趣。




于是,他开始学习写作,有意识的给自己设置任务,比如当初他定下在得到开专栏《5分钟商学院》每天更新一节课。




然后他给自己设置任务,每节课投入的时间不得低于5~7小时,必须迭代三次以上,第一次基础素材要达到从2万字,第二次迭代从中提炼2000~3000字的精华,第三次的迭代再忍痛删到1700~1800字,确保用户能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密度的知识。




任务的驱动使他的写作能力逐渐提高,他的文章被更多人认可,反过来又增强了写作乐趣,这就是任务驱动带来的增强回路。




所以,成年人不要只想着追求兴趣应该让任务驱动开启增强回路,反过来带动兴趣。






我刚入职场时,领导让我写PPT,因为自己能力不足,每次写PPT都被挨骂,这直接影响了我的绩效。




于是我痛下决心,从网上报了PPT的课程开始学习,同时在不断的学习中,发现在PPT汇报上出问题的主要是思维能力,在框架搭设上缺乏逻辑,发现问题后,我对此进行了针对性的学习。




在不断的改进下,我的PPT得到了领导的认可,我越做越来劲,现在几乎承包了公司所有大项会议PPT编制工作,这让我整个工作变得亮眼,工资翻倍。让原本讨厌做PPT的我对PPT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任务驱动下,开启了增强回路,形成了良性循环。




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之所以对于一个对象发生兴趣,是由于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




成年人不要只想着追求兴趣,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兴趣并不是真正的兴趣,甚至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不如用任务驱动自己,更利于让自己找到真正的兴趣。




任务驱动能让你的兴趣得到保持和延伸,从而进入一个正向循环。当你得到越多的外部激励时,你的兴趣也就越浓厚。






03

成年人要放弃对“喜欢”的幻想



我在体制内工作,里面很多老员工,随着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他们不懂操作电脑,不会使用办公软件。他们对新事物不感兴趣,不愿意学习,公司只好用末尾考核的方式,让他们换岗,一批批重要岗位的干部在因为“没有兴趣学习”被换掉。




我们应该都还记得这个新闻报道:36岁的高速路收费站女员工,在接到被裁员的通知时哭诉:“我已经36岁了,我的青春都献给收费站了,现在要我学别的,我没兴趣,也学不会了”。




很多时候,我们不过是拿兴趣当救命稻草安慰自己而已,其实,不过是想重回舒适区。




不感兴趣,就不去学习,只会被后浪拍死在沙滩。




我们一生当中不可能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怎么把自己不喜欢,却必须要做的事给做了,才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难题。




成年人要放弃一种谬误,就是学什么东西都得有个兴趣,我们应该用任务来驱动学习,没有任务就自己来制造任务,这样才能快速成长。




这是时代需求,我们别无选择。与其逃避,不如正面迎接,在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本文来源:公众号 @ 粥左罗,作者粥左罗。


TO BE, TO UP,这里是50万年轻人的成长充电站。运营者粥左罗,90后,毕业四年从服装店员做到成功创业,从月薪2300到月入20万,坚信成长即财富,只写最接地气的成长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