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7月25日电(记者赵一萌)7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与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在北京联合发布《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0》。本报告以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为指导,以客观权威的数据为支撑,系统反映了2019-2020年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总体水平、重大行动和重要进展,包括绿色理论、绿色评价、绿色生产、绿色生态、绿色生活、绿色技术、绿色增收、绿色范式等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领域。主要有三大亮点:一是加强报告数据支撑,公布农业绿色发展量化评价结果,激发地方活力;二是增加了农业绿色发展重大理论和技术成果,梳理推广了惠民兴村范例;第三,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提出了进一步持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战略思路和建议。
报告显示,2019年至2020年,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稳步推进,主要在九个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一是农业绿色发展理论研究有新突破
理论创新是科学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思想基础。2020年5月,胡春华副总理强调,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深化理论创新。近年来,社会各界聚焦农业绿色发展基础理论,在梳理思想渊源、明确核心要义、探索驱动力、推进路径、构建监测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二是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2012年至2019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数由73.46上升至77.14,增长5.01%。其中,资源节约、生态环境安全、绿色产品供给、生活富裕等指标均呈现正增长。
三是农业生产绿化稳步推进
着力完善农业标准体系,推进标准化绿色生产和生态健康养殖,增强优质农产品供给,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截至2020年底,有效农业行业标准5479项,基本覆盖农业绿色发展重要领域,农产品生产基本达标。2019年,全国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面积达2.08亿亩,比上年增长32.4%。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产品总数43504个,比2018年增长15.2%,农产品常规监测合格率97.8%,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
四是农业资源与养护相结合的协调发展
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启动耕地酸化治理,开展耕地盐碱地治理,发展节水农业,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逐步降低资源开发利用强度。
五是农业产区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重点减少农业投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等。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2020年,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和农药利用率分别达到40.2%和40.6%,分别比2015年提高5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2020年,我国秸秆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将分别达到86.72%和75%。地膜面积和使用量将出现负增长,农膜回收率达到80%,重点地区“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防治。
六是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到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目标任务将是基本的
报告筛选出安徽省颍上县粮食生产全链条减量高产技术模式、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湖旗小麦绿色生产集成技术模式、新疆兵团团场绿色棉花种植技术模式等10个区域农业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为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创新与应用提供参考。
9.探索农业绿色发展新模式富民兴村
报告展示了绿色发展、惠农强农的10个典型案例,包括“湖南省屈原管理区加快农业绿色发展三三工程”、“吉林省舒兰市推进水稻全链条绿色生产,助力建设现代农业生态城市”等。为我国不同类型区域的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来源:中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