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国新办发布会的报道】
光明日报北京7月27日电记者杨舒从27日召开的国务院办公厅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原始科技创新能力、战略前沿突破能力、系统建设能力、R&D主体创新能力和科技开放合作能力都有了较大提升,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会上表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科技创新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中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大幅跃升,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支撑。
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司长徐琪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年均增速达到16.9%,R&D基础研究投入占比首次突破6%。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高质量科学论文的第二大贡献者。在材料科学、化学、工程技术、数学和物理等12个学科中,高水平学术论文被引用次数进入世界前两名。2019年,中国R&D人员总数达到712.93万人,相当于基础研究人员的全职人数达到39.2万人年。入选“世界高被引科学家”人数持续增长,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二。同时,科研基地和条件平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推进50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布局13个国家应用数学研究中心,优化调整形成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31个国家生物种质和实验材料资源库、98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在战略前沿突破能力方面,中国在深海、深空、深地、深蓝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在量子信息、纳米科学、催化科学、干细胞合成生物学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农业、生命健康等关键技术领域,中国解决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基础科学问题,为国家发展和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支撑。
同时,中国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研发支出占全国总量的76.4%,是科技投入的主体;技术合同和交易额占全国总量的91.5%,是技术出口的主体。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27.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2.3万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2019年,345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技术合同近42万份,合同金额940亿元。169个国家高新区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2%以上。
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我国协调部门、优势地方和科研单位加强了与西部地区的科技合作。新疆、西藏、青海等9省R&D基金年均增长率为13.3%,有效发明专利年均增长率为29.4%,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率为21.2%。同时,动员国家科技体系,围绕贫困地区农村特色产业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3.76万个。投入200多亿元,遴选科技特派员28.98万人,建立科技帮扶7.7万对,创新创业平台129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