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二人组”仍保持去年的步伐,并于3月下旬披露了财务报告。
3月22日港股收盘后,康师傅交出了2020年成绩单。财务报告显示,去年,孔师傅实现营收676.17亿元,同比增长9.1%,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40.62亿元,同比增长21.95%,全年毛利率同比增长1.29个百分点至33.17%。
同样的方便面巨头,统一的2020年年报就逊色了。三天前披露的财务报告显示,2020年统一营收227.61亿元,较去年增长3.4%;净利润16.25亿元,同比增长19%,但毛利率为35.4%,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按此计算,康师傅与统一的收入差距已从2019年的400亿元扩大至448亿元。
在接受《国际金融报》采访时,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表示,相比统一,康师傅的市场广度、渠道深度以及整个公司供应链的完整性都要好得多,这也是这些年康师傅与统一差距拉大的核心原因之一,“因为康师傅的品牌效应、规模效应、渠道话语权以及创新升级迭代都要比统一好得多”。
前有强敌,后有追兵。记者注意到,金麦郎正在为a股冲刺。未来很难在方便面领域站稳第二的位置。
方便面二胎的位置不稳
根据两家公司的财务报告,虽然方便面总是被贴上“不健康”的标签,但它仍然是一项好生意,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对方便食品的需求激增。
财务报告显示,2020年,康师傅方便面业务收入为295.1亿元,同比增长16.64%。期内,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4.25%至27.33亿元;统一业务收入90.55亿元,同比增长7.2%。
记者注意到,随着消费者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产品质量和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两家公司都在努力生产高端产品。“高端”成为财务报告中经常提到的词汇之一。财务报告显示,2020年,康师傅的高价包占比从2019年的40%提升至44%;统一化方面,高端产品“唐达仁”的营收连续12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即使增长趋势相同,发展高端产品的策略也差不多,但孔师傅在营收规模上依然把大一统远远甩在身后,其方便面业务收入约为大一统的3.26倍。
一方面,强敌在前,统一难敌;另一方面,对“老朋友”金的强烈追求也给的统一施加了压力。
金麦郎被称为中国方便面“第三大品牌”,其营收规模和市场份额都紧紧跟在大一统的后面。
有媒体援引Mintel数据指出,在方便面销售份额方面,2018-2019年,康师傅的份额从48.2%下降至46.6%,统一从17%下降至16.3%。然而,现在的郎迈从14.1%上升到15.8%,只落后统一0.5个百分点。营收规模方面,据金脉朗披露的2019年财务报告显示,其2019年营收已达218.49亿元,仅不到2亿元。
除了商业,金想把战场延伸到资本市场。今年1月,河北证监局披露,金麦郎已正式接受上市辅导。
谈到上市后对行业的影响,朱告诉记者,对统一的影响会更大。
朱告诉记者,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分为六个层次:“超高端-高端-中端-中端-低端”。今天的郎迈主要是在“塔腰”和“塔腰”之下。虽与孔夫子重叠,但不多。“但统一体小,抗风险能力不如孔夫子。从竞争的角度来看,金麦郎肯定会挑软柿子。”
记者注意到,在第二十个方便面,
大会上,今麦郎创始人和实控人范现国曾高调表示,“过去三十年是康统之间的竞争,2020年将开启康今竞争的时代。”对此,朱丹蓬直言,如果今麦郎上市成功,2021年,其大概率会超越统一成为方便面行业的“老二”。饮品业务一升一降
虽为“方便面双雄”,但从营业收入构成来看,饮品业务已成为康师傅和统一的主要收入来源,占比均超过50%以上。
具体来看,2020年,康师傅饮品业务营收为372.8亿元,占集团总收入的55.13%。同期,统一饮品业务收入为125.6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也约为55.18%。
不过,相较于康师傅饮品业务实现4.79%的同比增长,统一的饮品业务出现了1.3%的同比下滑。记者梳理往年财报发现,这主要是因为茶饮料和果汁表现不佳。
其中,茶饮料业务第一季度受到疫情冲击,第二季度之后缓步复苏,逐渐回归常态,2020年实现收入54.44亿元,较上年同比下滑3%;果汁业务去年实现收入15.78亿元,下滑幅度达到9%。
对于两大巨头饮品业务走势分化的原因,朱丹蓬告诉记者,康师傅在机遇新生代的需求上进行了产品的优化和升级,并且其在整个市场的广度和渠道的深度决定了它在作出一些改变之后能够立竿见影地享受到这个行业的红利。
“而统一的主要市场集中在华东、华中以及华南地区,这也是饮品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再加上统一的创新升级迭代速度赶不上整个消费升级的速度。”朱丹蓬补充道。
因此,在朱丹蓬看来,统一饮品业务下滑是必然的,且未来还会继续下滑。
针对饮品业务下滑的原因,以及方便面业务是否会被今麦郎赶超,《国际金融报》记者向统一方面发出采访函,但截至发稿前尚未收到回复。
记者:沈玉洁
编辑:沈玉洁
责任编辑: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