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供应链伙伴关系
多品种小批量可以说是供应链中的一个课题,它与需求规划、物料采购、物流、库存设置与周转、供应商管理、客户服务水平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那么,计划和采购是如何结合的呢?采购如何匹配物流?物流如何与客服配合?库存控制和客户服务如何相互促进?他们通常采取什么策略?如何寻求多品种小批量环境下供应链规划解决方案的突破?这些问题引起了专业人士发表意见。本文摘录和总结了一些精彩的观点。
一、从“订单控制”的角度分析
上述问题的前提应该是看需求的稳定性。如果是稳定的,可以考虑一定时期的库存批量采购。如果没有,建议优化供应链,开发新的供应商可以缩短交货期。只要货物及时到达,货源稳定,就没必要考虑那么多。
二、从“经济批量”的角度分析
观点一:关于规划,首先是小批量多品种产品存在经济批量的问题。如何与采购、生产、销售沟通,得到有效的预测,实现经济批量,从而进行高效的生产和采购。其次,如果销售多种产品,一般来说20%的产品会贡献80%的销量,所以合理安排SAFETY STOCK LEVEL是非常重要的,需要6SIGMA。第三,如果我们是销售公司,可以和供应商沟通,采取VMI的方式,把一部分库存放在供应商那里,缩短采购时间,从而达到大幅度降低库存的目的。
观点二:经济批量是指生产中的经济批量。如果一个公司客户的产品每次只有少量,但是公司可以每个月或者半年销售一次经济批次,如果是这样的话,可以先做一个计划,评估经济批次和经济批次生产导致库存呆滞的可能性和数量,以及库存成本。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生产低于经济批量的产品来满足客户,不如付出高价或高成本。
观点三:看产品结构能否分解分类。成组技术是工业上常用的技术,将不同的产品分解成模块化的零件,不同产品的相同模块形成批次,最后成为多批次的组件进行生产!计划简单!
观点四:首先,计划的相对准确性非常关键,是保证物资采购合理安排的前提。在小批量采购中,物料供应的灵活性高于成本要求,因此应尽可能使用标准产品而不是固定产品,并使用VMI来平衡灵活性和库存可控性。对于极少量的,可以内部存放相对较高的安全库存,以抵御需求的波动。这对供应链关系的维护非常重要。
观点5:“多品种小批量”是指在MTO还是MTS条件下?在MTO条件下,与客户讨论合适的交货日期非常重要。如果交货日期合适,将有采购、物流和客户服务的空间。如果是在MTS下,尽量做大计划的SOP,精益生产调度中使用拉动式的方法。
观点六:除了快速消费品等行业,制造工厂一般不单纯采用MTS和MTO战略。
一般公司的经营策略是以特色服务吸引客户,使常规产品达到经济规模,获得利润。其实很多特殊服务都伴随着金钱,但特殊服务水平也要在客户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刘宝红老师在他的“供应链管理:多种少量行业的挑战与机遇”的PPT中提到了飞机制造、汽车行业(通用在全球采购的零件达16万种)、中国的华为和三一重工都属于多品种小批量行业。 他提出“复杂度是供应链的大敌,多种少量行业尤甚”,而应对此的解决办法是“化繁为简,增加透明度”。
上述有观点提到计划和采购相结合的方法,就是尽量使用模块技术、使用标准品,以提高批量。那么,采购如何与物流相结合呢?物流和客户服务如何相结合呢?如何有好的库存控制,又能保证高的客户服务水平呢?供应链管理本身是多功能多部门多技术的综合管理。

(狮子一次只生一两只,精心呵护,多种少量行业也是。)
三、不同行业的多品种小批量状况
多品种小批量行业其实涉及很多行业,型态也不尽相同。例如,纺织染行业,其成品品种有几万个甚至十几万个SKU,客户成千,但原料的品种就少多了。客户的订单数量可以少至一个,最主要的是每批生产的数量按最小的设备也是多于一个。
再如,机械配件行业,成品品种少些,但配件和材料的种类很多,可以有几千到上万,客户的订单数量也不多。
电子产品的贸易行业也是如此,既有零售也有项目。做贸易的都是成品,品种很多,类别繁杂,四个产品线品种达几千种之多,而且每个产品线各有各的特点。
FRANCIS的电子行业很典型,成品有二千多,部件原料一万三千多,很复杂。
四、案例分析
A公司是一家小批量多品种的EMS电子加工企业,有13000种物料,2500种终端产品,客户需求从每年10片到200,000片不等,18个客户,交货周期不等,供应模式不同,现在A公司的ITO是6.7左右,TPT大概在5天,MOQ/MPQ=1.37左右。针对华东地区的一个欧洲客户,A公司制定了一个基于加权平均参考值上的,不同于客户预测数量的生产计划。其原因就在于该客户的预测准确性平均60%,对于很多产品变化率在10%-300%之间;有很多新产品;其要求的交货期是MAKE-TO-SHIP WITHIN 48 HOURS,而A公司的TPT大概是6天;中小批量品种多;通用物料多,有600种材料共用,且用量在每个品种上不平均;客户端在欧洲美洲中国都在下单且没有总调度,无法确定优先级,有很多产品同时在订;有将近90个ECN同时运转。这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客户,如果被客户的需求牵着鼻子走,那么所有采购的知识都很无能为力,每天只能查缺料。在这种情况下,A公司分析了客户的规律,在系统中固定了一个短期的需求,稳定了采购的状态,这需要多部门的配合与对需求的控制,不仅仅是一个采购模型的问题,而是一个需求与供应链管理的总体问题。
简而言之,期待只用采购或物料部门解决小批量多品种的诸多问题,是根本不可能、也不现实的,在小批量多品种的企业,采购或物料部门作为最后一个缓冲环节是可以存在的,但是如果作为唯一的一个控制与缓冲环节,是无法存在的,在需求与预测模式中,将被拉长的需求挤压与集中,是首先要考虑的,然后再摆明风险与获益,制定策略……把握需求,才是关键。
五、对HMLV(多种少量)行业的建议解决方案
多种少量行业的难度比较大,需要结合很多方面的策略。
1.分类
哪些产品值得做库存,哪些产品只是有单才做;
哪些是我们的A客户,这些客户我们能给的承诺是什么;
对于产品和客户进行价值分析,将我们的优质资源投到贡献大的地方去。
2.CONSOLIDATE
将客户共用的产品需求合并;
将共用料件的需求合并;
减少供应商,使供应商较为集中;
开发利用代买等第三方采购的渠道;
物流利用HUB方式将物流集中;
在高峰前提前备置A类货品库存。
3.协同
与客户的协同,客户大部分是可以沟通的;
与供应商的协同,预测要分享,要让供应商知道你的需求是什么;
与技术的协同,精简产品线,多用共用料件,考虑原料配件的可供性,同时搞好ECN的管理(这个经常是导致呆滞料的一个原因啊);
与生产的协同,使质量可靠,交货准时、快捷。
4.细化
每样物料都有它的特性,都需要制定相应的计划策略和物流策略;
每个客户都有他的特性,都要制定相应的交货和沟通策略;
每个供应商都有他的特性,都要制定相应的跟进管理和沟通策略。
5.快速
缩短LEADTIME,包括供应的LEADTIME和自己的LEADTIME,增强快速反应的能力。
6.整体
要制定基于整个供应链的整体供应链策略,比如MAKE OR BUY及供应链分布策略。当然,信息化的策略也是其中之一,而强有力的销售策略也是对供应链的有力支持。

来源:《海西物流》杂志
作者:庄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