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零售业的风云人物,不得不提到黄光裕,他绝对是电商不够火爆的中国零售业第一人。从2004年开始,黄光裕三次成为中国首富。当时马云、刘董强等零售大佬还在为公司的生存发愁,规模不够大。后来,同样是三届首富的王健林,去找当时的黄光裕谈合作。从照片上看,他似乎向前辈学习。
黄光裕,广东潮汕人,天生敢闯敢拼,有商业头脑。但是,黄光裕家境不好,生活很艰苦。他初中没毕业就出来做事了。他曾经靠捡垃圾贴补家用,被认为是一个真正的贫困家庭。16岁时,他和哥哥黄俊钦一起外出,开始了传奇的商业生涯。
20世纪80年代,兄弟俩相继搬到很多地方,最终在1987年落户北京,并在隆冬时节开了第一家“国美电器店”,面积不到100平方米,正式进入家电行业。直到2008年黄光裕出事之前,国美一直把持着苏宁的头,是国内最大的家电零售连锁平台,拥有近千家门店。
黄光裕真的是白手起家,没有学历,没有背景,没有资源。他从小商店起家,成为中国首富,创造了商业传奇。从他的经历中,我们大概可以总结出三点值得学习的地方。
1、眼光
愿景是什么?愿景就是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每个成功的企业家都有一个愿景。
马云看到了中国外贸的前景,创立了阿里巴巴,然后支付宝、云计算、菜鸟等等,都走在了别人的前面。看到物流的重要性,刘通过打造自己的物流,使其成为中国第二大电子商务平台。
做生意,必须站得高,看得远。提出“风口理论”的雷军,在金山做了16年的事情,但跑得比别人慢很多。他直到40岁才放弃一切,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最后,他抓住智能手机爆发的机会,打造了小米品牌。
在进入家电行业之前,黄光裕也想过很多生意,包括服装、食品等等。但他觉得这些行业有局限性,受制于规模等,最终选择了家电行业。当时家电连锁行业一片空白,但黄光裕看到了自己的未来,这是他的愿景。
在做生意的过程中,很多商家都在想方设法“提高售价以赚取利润”,但黄光裕相信薄利多销。因此,他采用直供模式,直接与厂商对话,去掉中间商,将价格推到最低,从而获得比竞争对手更低的价格,进而以更低的价格赢得消费者。
此外,他还发现广告非常强大。他想到用《北京晚报》的中缝贴“买电器,去国美”的标语,每次都以800元的低价把报纸的中缝包起来。广告效果特别好,国美业务蒸蒸日上,国美由此不断扩张。
国美的成功在于黄光裕超前的商业敏感度和创新的个性。像视力这样的东西不是通过教育或背景获得的,而是通过经验甚至天赋获得的。
2、格局
">商者无域,相融共生,这是黄光裕的人生信条。黄光裕相信经商的基本道理都是相通的,只要把握住经商的本质,就能做到无往而不利。所以,他觉得卖什么产品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谁来卖,卖西瓜,卖化妆品等等都是一样的道理,“万物皆同此理”。

在用人方面,黄光裕也没有走家族路线,而是任人唯贤,建立了一个“传、帮、带”的人才机制,培养了大批能人干将。其中有一个叫张志铭的,原来是一个司机,后来被黄光裕发掘,成长为国美总经理,当然,最后也成为了他的妹夫。
中国很多人做生意,都是畏首畏尾,不敢有多少负债。真正做大生意的必定是借钱来做的,黄光裕来北京创业,就从银行贷了3万元,当时杜鹃还是银行的放贷员,两人就这样认识了,最后成为了夫妻。另外,国美还通过压供应商款,借他们的钱来发展,在最鼎盛时期,国美从供应商获得20.33亿的周转资金。
有多大的格局,你就能做多大的生意。潮汕人一向非常敢于冒险,也有自己的经商天赋,在格局上也胜人一筹。所以,黄光裕成功了。
3、魄力
方向一旦明确,有三分把握,就敢去做,这是黄光裕的做事准则。他在生意上,从来不会等一切都规划好了再去做,而是边做边修正。国美团队执行力非常强,也可以称得上是一支狼性团队。
黄光裕还非常注重效率,他觉得速度里面有黄金,什么都要比别人快才行。当年的国美如同一头鲨鱼,到处猎杀对手。

国美最擅长的就是打价格战,对于这个,黄光裕非常有魄力,敢于和对手拼到最低价格。先后打败永乐、大中、三联等对手,并且将他们并购。连苏宁有点惧怕,如果不是黄光裕出事,今日的线下零售之王可能还是国美。
从草根到首富,黄光裕的天赋可以总结为三点:眼光毒辣,胸怀宽广,手段霹雳。虽然如今中国零售环境已经改变,显示阿里、京东主导,线下苏宁称霸,但是国美的基础还在,并没有完全掉队。所以,等黄光裕归来,说不定中国零售格局还会有新的变化。
对于普通人来说,他身上的这些特质值得学习,他的经商思维更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