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专业市场几乎走到了它存在的尽头。地位削弱,功能萎缩。一些聚集在核心城区的旧市场,由于与城市发展规划相悖、功能薄弱、交通环境闭塞,正面临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淘汰和边缘化的局面。旧市场远离核心城区是大势所趋。
另一方面,新的专业市场正在叶海大道逐渐复兴。随着主流批发商户的陆续入驻和邺海大道沿线建筑的改造完成,曾经荒芜的空地和飞扬的灰尘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现代化的商业和物流综合区。对于生活在海口的人来说,新老专业市场的变化和改造,可能并不那么贴近自己的生活,但却是海口商业发展的一次意义重大的“轮回”。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方都市报记者王子瑶
临安商贸城的专业化发展。记者王成贤摄
落幕
海口传统专业市场黯然沉沦
今年五十多岁的王玲玉(化名)在温明东路卖童装已经二十多年了。从最早摆摊到租店,她过去一直很忙,现在越来越郁闷。像这里的大多数商人一样,她犹豫着要不要离开这个她待了将近半辈子的地方。
其实专业市场就是人们常说的“批发市场”。在众多“老海口”的记忆中,博爱路、温明东路、水产码头等沿海地区是海口批发市场最早聚集的地方,服装、五金、食品、日用等各种批发业务在六七十年代开始活跃,历史悠久。
《海口经贸志》记载,上世纪80年代末,海口专业市场曾形成气候。最早的时候,温明东路沿线的小商品市场原本是一个综合市场。为了将分散在该地区的外籍个人引入市场集中管理,20世纪80年代,政府将其改为以服装业务为主的专业市场。当时驻扎了300多户广东、广西、湖南的个体户。
1988年,当时的五金化工被海口五金交电公司划分为五金批发部、电工批发部、自行车批发部和化工批发部,其8个零售网点也集中在中山路、解放东路和艾博路。
新港水产码头批发市场是岛外物资集散地。1987年由海口水产供销公司成立。主要经营食品、饮料、酒、茶、日用品等。鼎盛时期,它承担了海口零售产品的大部分批发业务。
然而,时间已经过去,城市和商业已经改变了几十年。
“现在时代不同了。过去,这些旧市场日夜挤满了人,每天,生意都会找到自己的大门。现在不是这样的。”根据王玲玉的印象,由于人们消费观念、城市管理、交通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存在于上个世纪的专业市场的生意自2010年以来从未像现在这样好,大部分商户靠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生意。
曾经名噪一时的新港水产批发市场,似乎是海口老牌专业市场走向末路的缩影。2015年海南省“两会”期间,省CPPCC委员提交了加快推进海口市新港水产码头综合批发市场搬迁的提案;次年,这个市场也开始了拆迁工作。其实很多业内人士也直言,随着海口区域功能的不断调整,新港水产码头综合批发市场的区位重要性日益凸显,而设施陈旧、交通不畅、安全隐患多、环境脏乱差的市场已不再适合这个区位的发展定位。
“事实上,无论是博爱路还是温明东路,都不再适合老专业市场。比如博爱路,街道狭窄,日交通量巨大,无法进出大中型货车,仓储面积非常有限。再加上旧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环境卫生差,消防、安防设施老化,这些市场再也无法恢复当年的辉煌。”每次回到陈荣法博爱路,一个从这里搬出来的窗帘批发商,内心都感到孤独。
临安商贸物流城位于叶海大道。记者王成贤摄
le="font-size:15px;">变革椰海商圈成批发商“南移”新标地
在传统旧专业市场日趋落寞的背景下,海口部分新型专业市场却遵循着海口市政府规划的“东进、南优、西扩、北拓、中强”空间发展定位,从自身发展需要和市场前景出发,寻找到了一条新型综合专业市场发迹的新路——向南。
不同于零售商场及综合体以零散消费者为目标客户的选址定位思路,追逐批发客群的专业市场从发展上要走的是另个截然不同的方向。从地理位置角度,市场要与主城区有一定距离,但也不能过远;交通条件要好,大中型货车畅通无阻,选址地点能够服务辐射周边地区乃至其他市县;空地要大,以便形成仓储以及商业配套,或为后期发展考量。而以椰海大道为轴的海口南部区域,正好符合专业市场对自身发展的定位。国内商业地产服务咨询商世方商业地产出具的关于海口商业发展报告也显示,海口专业市场未来发展趋势也主要是向南、向西发展,南面主要集中在椰海大道、丘海大道南延线,向西主要分布在椰海大道西延线。
不少具有前瞻性的市场已然看到了这一趋势。

林安商贸物流城建设规划。记者 陈卫东 摄
近年来,林安国际商贸城、金盛达建材城、椰海粮油批发市场等大型专业市场陆续在椰海大道沿线落成,加之喜盈门、新城吾悦、万达广场等以零售端为主的商场也在此片区发力,“椰海商圈”的名头已然愈发响亮。
早在2016年7月1日,南海网在林安国际商贸城举办的“南向选择——椰海商圈的崛起与变局”的论坛上,便首次提出了“椰海商圈”的概念。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椰海商圈”在未来二至三年内便能逐步发展为海南的大商贸中心,成为海南商业转型升级的引擎。
“在传统的旧专业市场日渐式微的情况下,我们作为新一代商贸平台正不断接纳旧专业市场的客商,通过壮大自身的力量形成商业聚集。从目前的发展条件和趋势看,椰海商圈作为海南大商贸中心的地位日益凸显。”海口市人大财经委委员、市房地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云天龙说道。

林安商贸物流城内的高标准商铺。记者 陈卫东 摄
据了解,在新港水产码头批发市场拆除后,不少客商将林安国际商贸城作为迁址的“下家”,这也间接佐证了市场主体对于该商贸城乃至椰海商圈的长远看好。2019年入驻的林安国际商贸城的茶叶批发商林建明就表示,椰海商圈的区位优势对于批发行业十分有利。“我们是经常需要往省内各市县货运的。以前我在水产码头做生意时,由于大货车进不了市区,只能使用吨位较小的小货车来转运,很多时候进场装运还会堵车,碰上下雨天积水内涝更是影响发货时效。如今在林安,一出仓就能上宽敞的椰海大道,无论往东线还是走绕城高速往中线或西线方向走十分方便。”林建明直言。
记者了解到,对于不少的旧市场经营户而言,不愿搬迁的主要原因还是习惯于原有的销售模式,怕丢失老客户,不想参与新市场在开业初期的市场培育,只想等人气旺了再加入。但以林安国际商贸城为例,目前该市场已经逐步形成商业聚集,铺面也已经所剩无几。林安国际商贸城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市场南区目前建成的1168间铺面中开业的已超过7成,其浓郁的商业氛围,明显的区位优势以及客户口碑传播,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批发商户前来与其洽谈,希望能够从原本的老旧专业市场南迁,搬入林安国际商贸城等地。据介绍,该项目集中了海南日用百货、粮油烟酒、五金机电、消防器材等方面大部分的主流商家,有的行业其市场占有率高达60%-80%。

林安商贸城直播带货。记者 汪承贤 摄

林安商贸城直播带货。记者 汪承贤 摄
新生
先进经营理念引领商业发展
旧专业市场为何会逐渐被淘汰?在不少商户眼中,除了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往的交通和区位优势已然不再之外,市场陈旧的经营与管理模式也已经不再适应如今备受线上电商以及直播经济冲击的实体批发行业。
回忆起以往在中山路做生意的场景,陈荣发既有感慨,也有唏嘘。他告诉记者,以往博爱路一带虽然有批发市场,但市场外的沿街商户大多是自发前来经营而形成的商业聚集,无人管理,商户之间都是独立经营,犹如一盘散沙,没有整体经营、聚拢成势的理念。即使是市场内,除了进行铺面收租等方面的管理,市场方也几乎没有品牌推广、配套服务等方面积极主动的举措。
“事实上,集中在核心城区的旧市场普遍都是‘低小乱’的发展路线,经营方大多是个体户,对于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加之经营空间有限,规模始终较小,易受到市场波动影响,即便不搬迁,也会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而逐渐消亡。”陈荣发坦言,“为什么海口以往的专业市场辉煌不再?就是原有的市场经营模式没有改变,没能及时调整,才会被城市发展所埋没,被先进理念的专业市场所淘汰。”
从水产码头迁出的林建明对于这一观点也表示认同。在入驻前考察林安国际商贸城时,他一方面看好新市场的硬件规模,另一方面也看中了市场的整体管理。“林安的管理团队有整体经营的理念,针对不同的业态划分出了不同的区域,不仅提供了产权式的铺面,在交通动线、物流配送、资源整合上也花费了大心思。除了宽敞的地上区域外,还有11万平方米左右的地下空间,能够保证货运畅通无阻。”林建明说。

林安直播平台。记者 汪承贤 摄
商户们普遍表示,为了形成市场以及商户的效益,林安的管理团队还为入驻商铺还不定期地为做整合性的广告营销策划,建设电商直播中心,帮助商户进行直播带货等新兴经营模式的拓展以及品牌推广,促进商户的生意更加兴旺。
“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商铺这个物理空间,而是给客户提供把生意做强做大的解决方案。我们的资源不只是建筑,而是我们所有入驻的商户,满足商户需求才是我们最看重的方向。商户到了哪,哪里才是市场。”林安国际商贸城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服务好商户,林安国际商贸城不仅从硬件上达到了高标准,还通过与银行的合作,向商户提供低成本的便捷融资服务;同时还对商户提供市场信息以及经营中方向性的建议,帮助商户了解最新政策,提供大数据赋能等各类增值服务,让商户“如虎添翼”。未来,随着项目商务区、酒店、写字楼等商业配套投入使用,有着先行一步优势的林安国际商贸城将成为海南专业市场的龙头。
随着椰海商圈逐渐成为海口的又一大新兴商业圈,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格外引人关注。但由于专业市场的存在,以批发作为商业发展路径的椰海商圈除了满足岛内商品流通外,更将目光结合自贸港发展,放到更远的区域。
“在海南加快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当下,打造高品质、上规模、功能先进、服务到位的专业市场是海南批发行业的必然需要。”云天龙表示,该市场将联动商户用好自贸港政策,形成能够向岛外辐射的集聚力量,推动批发商品的“走出去”和“引进来”,帮助商户做大做强,释放自贸港政策赋予批发行业这一实体经济的广阔政策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