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管理思维的特点包括 创业过程中的核心问题

为什么带领整个部门加班,或者没能完成KPI?

为什么没有人在公司的各种会议上给出有效的反馈?

为什么“保姆式”的领导什么都做,员工却不领情?

为什么业务骨干晋升后团队绩效下降?

为什么关系好的同事成为下属后突然变得不听话?

为什么花大量时间辅导员工,却看不到明显的成长?

………………

成功的管理逻辑是相似的,踩坑的管理也是花样百出。在晋升的路上,很多管理者都有自己的“十万个为什么”,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够有所作为,理论联系实际。

然而,正如这种“金圆思维模式”所显示的,我们经常质疑现象和成就,却很少质疑做某事的目的和想法。

在管理者的成长过程中,大部分“为什么”的来源在于我们的绩效思维无法跳入管理思维。不仅仅是新提拔的初级高管,很多企业的中高层,甚至老板本身都可能被这个天花板压住,但业务发展会过早遇到瓶颈,战略框架严重失衡。

中国企业平均寿命不到4年,日本企业20年,美国企业40年。商业社会的发展不仅有历史的差距,企业的组织管理思维与当前的市场发展也有很大的关系。

对于能够长期生存的公司,战略框架首先重视产品和模式,然后才是管理和服务。把业绩放在第一位的企业,创业初期可能跑得很快。如果企业的扩张期不调整,肯定会踩一个大坑。

如何才能从绩效思维跳到管理思维?这是管理者在自我提升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根本性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一套“3 3 3”系统来实现管理者从心态到思维方式的转变,为管理者个人能力的成长提供实用高效的工具。

size:15px;">管理心态的三个拷问


为什么管理者一定要从业绩思维跃升为管理思维?


因为业绩思维的核心,是通过提升自己的能力、资源和眼界,获得业绩上的提升。业绩思维的本质在于“我”是最重要的,“我”的成长是满足感的主要来源。很多业务骨干和技术大牛,成为管理者之后,都必须先超越个人成就带来的满足感。


而对于老板来说,只有业绩思维更加危险。我们看到很多创业公司,几乎都是老板一个人的资源和人脉在支撑。营业额增长困难的时候,老板本人每天忙忙碌碌像个销售,又累又焦虑。如果不培养好的管理团队、不发展高管合伙人体系,公司资源真的会在3-5年内耗光。


管理思维是大局意识的体现,作为管理者必须要对“人”感兴趣。好的管理者,会用自己的经验、认知和资源,带领团队走向成功。管理思维的本质在于“成就”,培养和成就他人才是管理者满足感的来源。


拥有管理思维首先要明白企业中所有岗位的职业本质。只有这样,你才能明白自己的部门和自己的岗位在公司战略中的职责和重要性,理解怎样设置合适的绩效指标,明白自己的团队成员未来要如何成长。


都说管理是一件难事,难就难在管理者无论职位高低、团队大小,某种意义上说都要修炼成全能型选手。


你要懂得绩效怎样制定,更要懂怎样拆解分配绩效指标;你要懂得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更要懂得怎样扣动员工的心灵扳机;你要精通自己部门的业务,更要了解公司各部门的战略重要性;你要懂得创造自己的团队氛围,更要懂如何落地公司的使命愿景价值观。


想要走上管理岗位,或是在管理上更进一步,我们应该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是否明白自己思维和心态上的不足?


我是不是自发的想要不断学习、提升管理能力?


我有没有肩负起团队或企业一切决策成败的担当?


不是自己意识到不足,改变的决心就不够大,约等于不想改变。不是自发的想学习提升,自我激励就不够强。没有肩负起一切责任的自觉,遇到打击就更容易退缩放弃。


在管理者成长的各个阶段,我们要时常用这三个灵魂拷问来检视自己的心态,提醒自己及时调整。



管理思维的三级跃升+三种管理工具


通过上面的三个“灵魂拷问”,管理者在心态上有所转变。那么思维上如何跃升为合格的管理者?


1、从被动到主动:做规划、定目标、拆目标、及时复盘和调整,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工作习惯不好,再努力也是低水平的勤奋,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2、从他律到自律:不要被KPI推着往前走,不要被老板催着骂着往前走,不要被合伙人拉着往前走,而是要扣动自己的心灵扳机,明白你现在所作所为的意义和结果。


3、从管事到管人:我们要记住“借事修人”,所有你经历的好事坏事,都是为了修炼你自己。而管理者的借事修人,也是通过工作和培训锻炼团队。


很多已经在管理岗位上却不得其法的人,也需要做这三阶段的思维跃升。


帮助管理者实现思维的跃升,我们可以采用三个简单易上手的管理工具:TDL、Review和个人发展计划(IDP)。


TDL及To Do List,帮助你把要做的工作拆解成每周、每日的细分项目。能帮助管理者更好的追踪目标、控制流程、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到从被动到主动。


Review,工作复盘的一种形式,通过Review不仅能解决表面的、现存的问题,还能够发现新的问题、触及问题本质。最重要的是,通过Review,你能够发现你的“为什么”——做一件事、做出一个改变的根本原因和最终目标。


而个人发展计划(IDP),不仅能帮助管理者分析自己的强项弱项,更是综合你的能力、个性、决心,以及使命愿景价值观的全方位自我培养计划。



认知提升的通关法则


我们都说完成KPI,但你作为管理者,真的了解KPI的意义吗?


KPI的本质,是保障整个公司按照战略方向走在正确的路上。为什么完成KPI这么困难?因为管理者要学会与员工达成共识、不断去交流和辅导员工,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员工。培养了你手下的员工,你作为管理者和团队领导,自然不必为KPI发愁。


不能反复强调绩效效果,而是通过定目标、做辅导、事后评价和反馈来达成。你可以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配合员工的个人特色。


我们说急事慢做,近悦远来,要完成眼前的KPI,你需要下功夫去学习提升自己,教育培养团队。但怎样把学习的内容变成你的能力,怎样帮助员工把培训内容变成提升业绩的能力?我们需要一个学习回路模型,来帮助我们改变认知。


提升思维的通关法则,就是“认知—行为—结果—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把碎片化的认知转化为行为,把行为归纳为结果,把结果总结为自己的思维模式。


管理不是简单的管事,不仅要学会“通过别人拿结果”的思维方式,更要为自己的未来做好规划。


在管理者成长这条路上,愿力最大的人,才是走得最远的人。